高中政治教育中的法治观念培养策略研究
曙克拉·瓦斯力别克
布尔津县高级中学
我国今后的发展离不开青少年,要促进法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进步,就必须注重在高中思想教育中加强对青少年的法治理念教育。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做到“以法理为纲,以案例为镜,循循善诱;亦需学子敏学,以敬畏为心,以践行为本,孜孜以求”。其中通过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能够使他们对相关的法律内容有更深的认识,树立起相应的法治理念,使其能够主动运用法律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将法制理念与日常的生活结合起来,这是我国构建法治社会的一个重要目的。另一方面,在未成年人中培养法治意识,有助于他们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防止他们走上不归路。
一、应用教材
由于教育观念的转变,教材资源也日益丰富,其中最有价值的就是教科书,所以在我们落实法治教育目标的过程中要注意从研读教科书入手,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展示引导学生,还需要借助多媒体技术搜集生活中的相关资源进行整合。如教材当中虽然包含了一部分法律知识,但是这些知识的抽象性和笼统性较强,加大了学生学习和理解的难度,也阻碍了学生法治意识的形成,因此教师一定要大胆跳出教材内容的束缚,在教材内容基础上进行法学教学内容的拓展。拓展的这部分法律知识还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除此之外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还要注意难易程度的把控[1]。
比如讲解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第二单元第五课《人民当家作主》时,就涉及了宪法、法律制度、公民权利和责任等方面的知识。首先要确定一个重点,例如:《宪法是一个民族的基本法律》,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其次,可以参考教科书中的个案,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的特定条款,以及在实践中遇到的有关消费者权益保护和个人信息保护问题。将上述知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通过案例分析、模拟法庭、辩论会等互动方式来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同时也要注重对公民法律意识、法律意识、法律意识和权利义务意识的培育。
二、创新教法
选定合适的教学资源后,还要考虑怎样帮助学生对资源进行深入的解读,在此,应该采取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完全沉浸到知识的学习当中去,使其得到全面的引领,在实施法治教育的过程中,要想落实教育目标也需要遵循这样的教学方式,如很多高中政治教师都喜欢选择纯文字叙述的方式帮学生理解抽象复杂的政治知识,这样的教学模式具有明显的束缚性和限制性,会阻碍学生的思维发展,也会妨碍他们探究能力的养成,不能适应学习需求,也会对他们的法治意识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政治老师要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用一种让他们感兴趣的方式来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 。
例如,比如讲解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第一单元《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时,“庭审模拟法”是一种新颖、有效的方法。在“学校侵权的确定”课程中,老师在一星期前公布一个实际的例子,同学们按照各自的角色进行分组,分别担任审判长、被告代理人和当事人,并自行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侵权行为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有关规定,并编制相应的法条对比表及论证大纲。通过参与的方式,让同学们对“以事实为基础,以法律为尺度”的法治理念进行形象化的体验,对各种不同的意见的碰撞,加深了对权利与责任的认识,通过实际的测试,使学生们对法律条款的运用和思想的提高。
三、进行实践
法律教育实践是培养大学生法治观念的重要途径。首先,可以邀请国家机关、法院等机关的相关工作人员到学校开展关于法制教育的主题演讲,让他们用自己的经历向学生们传授法治观念;其次,可以聘请有关的法学专家为同学们解决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安排同学们去法院参观,在现实中,让同学们亲身体会到法律的威严与严肃,从而加深他们对法治意识的理解[3]。
例如,比如讲解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第二单元第四课《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时,就可以开展“法制教育基地浸入式学习”活动。在“法制教育实习基地”的考察中,结合《政治与法治》教材中“法治国家”“法治社会”等内容在“法律专业体验”中,学生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警方接警记录、检察官办案、律师文书写作等工作,亲身体会到各种行业之间的责任和义务。在“执法模拟实习区域”,同学们以小组形式参加“学校周围食物安全巡查”“社会生活垃圾管理法律实施”等小型戏剧表演,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相关规定,对执行过程进行现场取证,探讨执行过程是否合法、合理。通过对案件事实的剖析,使同学们能够通过参与的方式来了解法律法规,了解法律的应用,并在争论中建立起一种以权利和义务为一体的法制理念。
四、结束语
在高中阶段,如何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不仅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也关乎着整个教育系统的教育目标,还关乎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是否能够得到满足。所以,要在高中思想教育中培育具有法律意识的核心素质,就需要对高中思想教育进行整合,对教法进行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做到知行合一,将法治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学生中树立起良好的法治观念,促进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促进社会的安定。
参考文献
[1] 冯艳 . 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法治观育人的实践路径探究——以选择性必修 2《法律与生活》为例 [J]. 试题与研究 ,2024,(24):16-18.
[2] 吴虞 , 齐皖粤 . 基于情感引导与爱国情怀的高中政治教育策略探讨 [J].高考 ,2024,(32):158-160.
[3] 赵红梅 . 浅谈时事政治教育和高中政治教学结合的重要性 [J]. 考试周刊 ,2022,(29):139-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