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学练赛评”一体化背景下初中体能教材可视化对学生运动能力发展的作用

作者

连捷

福州第三中学晋安校区

《义务教育体育课程标准(2022 年版)》的贯彻落实强调初中体育教师突破传统教学思想的限制,转而以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为目标。学练赛评一体化的实施可以为上述目标的贯彻落实提供有力支撑,体育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支撑,教师开展教学的工具,也需要得到对应的优化更新,要关注学练赛评一体化的宏观需要,更加需要摒弃广泛的文字叙述,转而利用可视化内容深化学生对体能知识的理解和竞赛能力的培养等。有鉴于此,针对性地从学练赛评一体化的视角出发,分析初中体能教材可视化对学生运动能力发展的作用自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1 立体动作图解,有助强化学生理解能力

以文字为核心的教材会导致学生难以有效地认识部分动作的细节要素,导致体育技巧和运动技能的学习缺乏应有的效果,无法获得本质上的提高,面对此种情况,即可推进体育教材的可视化呈现,如利用立体动作图解的方式,巧妙地完成对运动技能的分解,借助此种方式来巧妙地打破传统平面教材的局限,以直观的视觉语言帮助学生精准把握动作细节。多角度呈现既可以提供给学生清晰的演示,将复杂的运动原理转化为易懂的视觉符号,而且还可以直接地提升学生对体能动作的掌握水平,方便其更好地参与到未来的练习或竞赛内。

以跳绳动作为例,可以在可视化教材的立体动作图解中,采用立体透视绘图法,从正面、侧面、俯视等多个角度展示完整跳绳过程,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每种动作的差异性,其既可以辅助学生清晰地观察运动员身体保持微微前倾,双臂在身体两侧呈弧形摆动,手腕灵活转动带动跳绳等,而且还可以利用剖面图为学生提供直观且具体的辅助,呈现出踝关节、膝关节的屈伸角度和运动轨迹,同时周边的文字解说也可以方便学生快速地构建对跳绳动作的立体认知,确认动作的关键点,避免因为理解模糊而出现的偏差,最终巧妙地为学生的练习提供铺垫,强化其运动理解能力。

2 阶梯训练图表,有助清晰呈现训练方向

在学练赛评一体化的机制内,训练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其直接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完成对学习阶段的内容利用和对竞赛阶段的先期构建,但是纵览传统体育教材,有关训练的内容多以文字和战术图呈现,并没有衔接学情特征,缺少立体化的图解。若是此时能够有阶梯训练图表的教材支持,实现对训练过程的可视化指导,往往可以给学生带来事半功倍的体验,充分突破传统教材中训练内容平铺直叙的弊端,使学生能直观看到 “从哪里开始”“要达到什么目标”“如何一步步提升”。

比如,在排球运动的训练内,教材内为学生准备阶梯训练图表,将内容划分为三个递进层级,分别是基础层、提高层和强化层,不同阶梯标注有不同的训练要素,如“动作定型与球感建立”,包含垫球手型固定练习、原地自抛自垫、传球手型对墙练习等内容,目标是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击球动作反射,此类基础层元素可以深化学生的理解和认识,在其后还可以利用可视化表格呈现出提高层、强化层的训练指导等,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可以促使学生快速地适应比赛强度,效提升训练的方向性与成就感,并且在此期间的教师也可以结合可视化图表内容完成对训练结果的量化评价,真正意义地发挥出学练赛评一体化的价值。

3 漫画竞赛指导,有助深化学生竞赛思维

漫画形式更加符合初中生的年龄特征与兴趣需要,若是在教材可视化设计期间,能够针对性地引入图文并茂的漫画形式,往往可以快速地引发学生的思考,无论是分镜漫画、角色对话都可以让学生快速地理解竞赛规则,认识错误行为等。

以三级跳远竞赛指导为例,在教材内即可设置有对应的漫画“三级跳的备赛日记”,以漫画的连续分镜来呈现出关键的竞赛要素,期间针对性地展示出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错误示范,如助跑加速过早,导致单脚跳踏板时脚尖超出红线,画面用红色警示框圈出踏板边缘,同时在漫画板块内详细标注规则说明,以此种漫画的教材形式呈现,学生既可以快速地记忆三级跳远的技术要领,更能理解每个技术环节在竞赛中的实际意义,更为关键的是方便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按照漫画内容定位自身动作等,深化学练赛评一体化。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体能教材的可视化设计和呈现不仅能契合学练赛评一体化,而且还可以给予学生明确的方向,方便教师开展教学指导,此种将教材编排、学情特征、课标需要相互整合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展现出教材的优势,使其更加契合体能教学的核心方向。

参考文献:

[1] 陈思哲 . 体教融合背景下基于“学、练、赛、评”一体化的小学体能教学策略研究 [J]. 体育视野 ,2024,(21):73-75.

[2] 李先勇 .“学、练、赛、评”一体化背景下篮球教学策略的实践探索 [J]. 当代体育科技 ,2024,14(25):61-64.

[3] 周艳艳 , 董志艳 . 大单元背景下“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J]. 冰雪体育创新研究 ,2024,5(14):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