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一体化在小学语文课堂应用策略的探索
张红
永丰县实验学校 331500
引言:
语文学习是小学阶段基础能力培养重要环节,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未来学习发展,传统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常被割裂对待,导致学生语文能力发展不均衡。读写一体化教学理念强调阅读与写作间密切联系,通过两者间有机结合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提升。立足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探索读写一体化教学应用策略,希望能够构建更加科学高效教学模式,破解小学语文教学难题推动语文教育改革创新。
一、读写一体化课堂模式构建策略
读写一体化课堂模式强调确立学生中心教学理念,尊重每位学生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学习差异设计符合儿童认知规律学习活动,注重构建多元阅读氛围,提供丰富阅读资源包括课内外文本、经典作品与实用课文等,拓展学习视野。创设真实写作情境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写作任务,如校园活动报道、假日见闻分享等提高写作兴趣与动机,建立读写互动机制打破阅读与写作界限,设计读中写、写中读活动促进两种能力相互促进。优化教学评价体系构建多元评价标准,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与结果,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方式,强调激励性评价肯定进步同时指出改进方向形成良性循环机制,激发持续学习动力。这种课堂模式还需合理分配时间保证读写活动充分展开,科学布局教学空间营造轻松愉悦氛围,加强师生互动交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课堂高效运行。
以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为例,教师应当构建读写一体化课堂模式:课前引导学生查阅安徒生生平故事资料,培养预习习惯,课堂开始通过多媒体播放雪夜场景,营造故事氛围,引发情感共鸣。阅读过程中设计层次性问题,如小女孩点燃火柴时看到什么景象、为何作者安排这些景象等引导深入理解文本,在朗读感人段落时,穿插写作小练笔记录阅读感受与联想。组织小组讨论如果你能帮助小女孩,会怎么做并写出简短故事新结局,课堂后半段引导学生将自己写出结局与原文进行对比,体会作者写作意图,课后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访社区,了解当地困难儿童情况,写一篇关爱倡议书促进学习迁移。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评价方式多样化,采用点评、展示、互评等形式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关注教室布局创设读写角、展示区、资源库等功能空间为学生提供良好学习环境。通过这种模式,学生在阅读与写作间自然转换实现语文能力整体提升。
二、读写一体化教学方法实施策略
教师应当采用情境引导法,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生动具体情境,激发情感共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世界。实施预习式写作法在阅读前引导学生根据标题、图片等信息进行猜测性写作,激活已有知识经验增强阅读期待,阅读后对比修改,深化理解。采用问题导向式学习法围绕文本设计层次性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通过写作回答问题促进深度思考。推行仿写迁移法,通过对范文结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分析学习引导学生模仿创新,逐步提升写作能力开展合作交流法,组织小组讨论、读书会等活动通过集体备课、共同阅读、互评作文等形式培养协作精神。应用多媒体辅助法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拓展阅读渠道丰富写作素材,实施过程中教师需因材施教灵活调整教学方法,注重示范引领提供学习参照。
以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女娲补天》教学为例,教师应当实施多样化读写一体化教学方法:课前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根据课文标题女娲补天写一段想象文字,猜测故事内容为课堂学习埋下伏笔。课堂伊始,教师创设情境,讲述简短天崩地裂场景,引发学生阅读兴趣,第一次整体阅读后,设计补天前天地发生了什么变化、女娲用什么方法补天等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第二次细读。阅读过程中组织画读活动,让学生将文中描写天灾场景语句用简笔画表现出来,加深理解。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特点,找出记叙要素与表达方式为后续仿写做准备,然后开展小组合作活动,共同讨论如果让你来写一个补天故事,会怎样安排情节,集思广益形成写作构思。基于文本阅读理解与小组讨论成果引导学生展开仿写练习,创作一则新神话故事,写作完成后组织故事会活动,学生轮流讲述自己创作故事,互相评价共同提高。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 ,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 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读写一体化课程内容整合策略
构建主题式单元整合模式,围绕友情、成长、责任等核心主题,选择相关阅读材料,设计匹配写作任务形成内容贯通单元,如环保主题单元可包含环保知识课文阅读、环保人物故事欣赏、环保调查报告写作等,使读写活动环环相扣。实现古今文化贯通整合,将古典文学与现代文学结合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魅力,联系现代生活进行创新表达。如学习古诗词后,引导学生用现代语言改写或创作相关主题现代诗,促进古今文化融会贯通。推进跨学科知识融合打破学科界限,将语文与数学、科学、艺术等学科知识结合拓展学生认知视野。
注重生活经验与文本连接,引导学生将个人生活体验与阅读文本建立联系,通过比较、反思、迁移等方式深化理解提升写作真实性。开展读写互补项目学习,设计综合性学习项目如我们班故事集、家乡变化调查、传统节日文化探究等,让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自然融合阅读与写作活动。建立循环递进内容体系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原则,设计螺旋上升课程内容,确保各年级、各学段间内容衔接连贯形成完整知识技能体系。在整合过程中应重视教材资源挖掘,充分利用现有教材内容,加强补充资源建设收集整理优质阅读材料与写作范例,注重实践活动设计,将课内外学习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丰富语文实践机会。通过科学合理课程内容整合可构建系统完整知识体系,避免碎片化学习,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全面提升。
结论:
构建以学生为中心读写一体化课堂模式,创设多元互动学习环境建立科学评价体系,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施情境引导、预习式写作、问题导向等多样化教学方法,能够促进学生深度思考,实现读写能力协同发展。通过主题式单元整合、古今文化贯通、跨学科知识融合等策略,构建系统完整课程内容,避免碎片化学习,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边得 . 小学语文读写一体化的可视化教学路径 [J]. 亚太教育 ,2025,(02):120-122.
[2] 王赛洁 . 小学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探究 [J]. 华夏教师 ,2024,(13):87-89.
[3] 卞向飞 . 小学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策略探究 [J]. 语文教学通讯·D刊 ( 学术刊 ),2024,(01):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