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游戏化学习的小学数学课堂互动策略探究

作者

王旖琛

响水县实验小学 224600

摘要:本文围绕基于游戏化学习的小学数学课堂互动策略展开深度探究。当下教育理念持续革新,游戏化学习作为新兴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里正释放出强大能量与潜力。本文先剖析游戏化学习给小学数学课堂互动带来的积极影响,再结合具体教学实例,从游戏如何设计、课堂怎样组织、评价反馈如何开展等多个关键方面,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互动策略。期望通过这些策略,能助力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其课堂参与度,为小学数学教育在创新教学模式的引领下迈向更高台阶提供有力参考。

关键词:游戏化学习;小学数学;课堂互动策略

引言:在传统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处于相对被动的接受地位,课堂互动形式较为单一,导致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难以达到理想状态。而游戏化学习作为一种将游戏元素与学习内容深度融合的教学方式,以其趣味性、挑战性和互动性等特点,为小学数学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它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有效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思维能力与创新精神。因此,深入研究基于游戏化学习的小学数学课堂互动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助于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构建更加生动、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一、游戏化学习对小学数学课堂互动的积极影响

(一)点燃学生学习热情,强化互动意愿

游戏化学习独具魅力,它把数学知识巧妙地编织进各类游戏情境,为学生搭建起一个妙趣横生的学习天地。以加减法运算教学为例,精心设计“超市购物”游戏,安排学生分别化身顾客与收银员,模拟购物流程里的商品交易、找零等环节,开展加减法运算实践。这种贴近日常生活的游戏形式,能瞬间抓住学生的眼球,让他们心甘情愿地投身游戏,主动与教师、同学展开互动交流,彻底摆脱以往被动学习的桎梏。

(二)推动学生合作沟通,提升互动品质

不少游戏化学习活动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推进,这为学生创造了大量合作沟通的契机。就拿“数学拼图大挑战”游戏来说,教师把数学题目化作拼图块,学生分组携手,通过解题找到对应的拼图块,齐心协力拼出完整图案。在游戏进程中,学生要彼此探讨、分工协作,携手攻克难题。这种合作式的学习模式,既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又能让学生在交流中开阔思维边界,分享各异的解题思路,进而提升课堂互动的质量。

(三)即时反馈学习成效,优化互动流程

游戏化学习大多设有即时反馈功能,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能迅速知晓自己的学习状况。例如,在一些数学闯关游戏里,每通过一关,系统会即刻给出得分与评价,明确指出学生在知识掌握和解题方法上存在的短板。教师依据这些反馈信息,能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针对学生的薄弱之处展开精准指导和互动,让课堂互动更具针对性、更高效,达成教学过程的动态优化。

二、基于游戏化学习的小学数学课堂互动策略

(一)精心设计游戏内容,贴合教学目标与知识要点

精心设计游戏内容时需紧密贴合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与知识要点,一方面采用目标导向性设计,即围绕教学目标与具体知识要点构思游戏,如教授“图形的认识”章节时设计“图形侦探”游戏,教师提前于教室藏好不同形状的图形卡片,学生分组扮演侦探,依据教师给出的边数、角数等图形特征描述,在限定时间内找出对应图形,借此让学生直观认识图形特征、深化对图形知识的理解,达成教学目标与游戏活动的有机融合;另一方面运用知识融合性设计,把数学知识自然融入游戏情节与规则,避免生硬拼凑,像“数学迷宫探险”游戏,教师构建含多个关卡的数学迷宫,每关设置分数大小比较、小数加减法等数学题目,学生只有正确解题才能通关继续探险,这种将数学知识与迷宫探险游戏结合的形式,能让学生在游戏欢乐中潜移默化地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提升学习成效。

(二)优化课堂组织形式,保障互动有序高效开展

在开展游戏化学习的课堂互动时,要做好课堂组织优化工作。一方面要合理分组与角色分配,综合考虑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以及性格特点等因素进行科学分组,保证组内成员具备互补性。在此基础上,为每位学生明确指定角色,像组长负责组织协调、记录员专注记录答题过程与结果、发言人代表小组总结发言等,如此能让学生在游戏中充分施展自身优势,积极投身课堂互动。以“数学竞赛接力赛”游戏为例,学生分组后依次完成数学题目,不同角色各司其职,通过这种明确的角色分工,可有效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责任感,推动小组内成员开展高效互动,另一方面要灵活调控游戏节奏,在游戏化学习进程中,教师需时刻留意学生的游戏进展和课堂氛围,依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节奏。当学生遇到难题无法推进时,教师要迅速介入给予引导和帮助,防止学生因长时间受阻而产生挫败感;当游戏推进过于顺畅时,教师可适当提高难度或抛出拓展性问题,点燃学生的挑战热情,维持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数学拼图大挑战”游戏里,若多数小组迅速完成拼图任务,教师可通过增加拼图块数量或设计更有挑战性的题目,让游戏持续保持趣味性与吸引力,确保课堂互动在有序开展的同时实现高效运作。

(三)建立多元评价体系,促进互动效果持续改进

在基于游戏化学习的小学数学课堂互动评价中,需构建多元评价体系,要实现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有机融合,不能只聚焦于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高度重视学生在游戏过程中的表现与参与度,教师可通过观察学生在游戏中的发言、合作态度以及解题思路等多方面情况开展过程性评价,同时结合游戏结束后的测试或作业成绩实施终结性评价,将二者结合能更全面、客观地呈现学生的学习状况,为后续教学互动提供精准依据。比如在“超市购物”游戏结束后,教师依据学生在角色扮演中语言表达、计算准确性、合作能力等表现进行过程性评价,再借助课后与购物相关的数学练习题,了解学生对加减法运算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开展终结性评价。还需要建立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主体模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评价环节,游戏结束后先组织学生开展自评与互评,促使学生反思自身在游戏中的优缺点,同时学习其他同学的长处;教师再依据学生的自评、互评结果,结合自身观察进行综合评价。这种多元评价方式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锻炼学生的自我反思与批判性思维能力,推动课堂互动效果不断优化。例如在“数学迷宫探险”游戏结束后,先让学生自我评价,分享收获与困难;接着小组内成员互评,指出彼此解题时的优点与待改进之处;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的努力与进步,并提出进一步期望与建议。

结束语:基于游戏化学习的小学数学课堂互动策略为小学数学教学带来了新的契机与活力,通过精心设计游戏内容、优化课堂组织形式以及建立多元评价体系等策略,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深度互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然而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还需注意把握游戏与学习的平衡,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加强自身的引导与示范作用,未来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持续更新,游戏化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和深入。我们应不断探索和创新游戏化学习的模式与方法,进一步完善课堂互动策略,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推动小学数学教育迈向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雷杰凤.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策略研究[J].教师,2024(1):51-53.

[2]阿旺曲珍.小学数学课堂游戏化教学策略探究[J].传奇故事,2022(20):27-28.

[3]吕向朝.小学数学课堂游戏化教学的策略探究[J].环球慈善,2020(4):1.

[4]胡梅英.游戏化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