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在消化内科疑难病症患者管理中的实践
金兰馨 严莎莎 唐绮
空军第九八六医院 陕西 西安 710000
【摘要】目的 探讨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对消化内科疑难病症患者管理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4年1月-2025年1月期间本院消化内科收治的50例疑难病症患者实施研究,将患者以双色球法分成两组,各25例。对照组入院后接受常规护理支持,观察组入院后接受多学科协作的护理支持。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症状缓解时间。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腹痛等症状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实施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可以提升护理质量,进而提升护理满意度评分,有助于帮助患者缓解疾病症状。
【关键词】消化内科;多学科协作;疑难病症;满意度
消化系统是人体主要系统之一,该系统的一些疾病发病隐匿,一时难以明确病因[1]。还有一些消化系统疾病患者迁延反复,日常生活受到极大的影响,进而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睡眠障碍等。对于此类患者,临床在治疗时多采用对症治疗方案,然而单纯治疗有时并不能取得满意治疗疗效[2]。既往研究表明,消化系统的疑难病症与饮食习惯、生活习惯、心理原因密切相关,因而为取得良好的治疗疗效,还需要辅以多学科的护理支持[3]。多学科协作的护理模式是护理发展的一种方向,通过不同学科的护理支持措施,更容易在疾病的护理中取得更理想的效果。现以本院消化内科收治的50例疑难病症患者,对多学科协作的护理模式进行应用效果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消化内科2024年1月-2025年1月收治的50例疑难病症患者,使用双色球法将患者分成两组,各25例。对照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23~68岁,平均(44.28±9.83)岁。观察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22~67岁,平均(44.41±9.68)岁。一般资料组间对比(p>0.05),均衡性好。
纳入标准:(1)存在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消化疾病症状;(2)认知、精神状态正常,配合护理开展;(3)签署研究书面偏移。
排除标准:(1)存在黑便、出血的消化疾病症状;(2)消化系统或其他系统恶性肿瘤;(3)长期滥用酒精、药物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开展常规护理支持,在护理入院后引导或辅助患者各项检测,同时依据医嘱输液治疗,指导患者服用药物;对于患者存在的疾病疑问,耐心解答,帮助患者对疾病建立正确的认识。
1.2.2 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支持的情况下试试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具体如下:(1)邀请心理科、营养科、慢性病等科室的医生作为多学科护理的技术支持,为患者提供多学科的护理措施。(2)心理护理,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评估是否存在对疾病产生不良影响的负性情绪,如存在则开展心理疏导,避免心理原因加重消化疾病症状。(3)营养支持,了解患者的口味偏好,为患者的日常饮食提供建议,降低消化疾病对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4)加强慢性疾病管理,对于存在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指导加强原发疾病的护理,降低慢性疾病对消化系统的不良影响。(5)延续性护理,在患者出院后通过电话等方式加强随访,了解疾病变化,并适时给出护理建议,强化出院后的护理质量。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包括:交流沟通、护理操作、护理效果,每项1~10分,得分越高护理评价越高。
(2)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缓解情况,包括腹痛、腹泻、恶心呕吐。
1.4 统计学方法
spss22.0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来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2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满意度评分对比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症状缓解时间对比
观察组腹痛等症状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消化疾病多受饮食习惯等因素影响,如不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单纯药物或手术治疗难以取得良好的治疗疗效[4]。而相关研究也证明,不良饮食习惯、负性情绪是消化系统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5]。鉴于此,本次研究在消化内科疑难病症患者的护理中采用多学科协作的护理模式。
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是近年来临床广泛应用的一种护理新模式,该模式可以发挥多个学科的优势,进而取得更理想的护理质量。最终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多学科协作的护理模式得到患者的认可。这是由于多学科协作符合消化疾病治疗的需求,提供心理等方面的护理支持可以加速疾病的康复、缓解疾病症状,因而患者有更高的评价。
综上而论,多学科协作的护理模式在消化内科疑难病症的护理管理中取得满意效果,患者有更高的评价,同时也可以缩短疾病康复时间。
参考文献
[1] 梅有益. 消化内科内镜微创治疗患者的规范化围手术期护理效果研究[J]. 中国标准化,2024(6):317-320.
[2] 王莉慧,殷青霞,文红,等. 叙事护理实践对提高消化内科护士叙事能力、共情能力的效果研究[J].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23,28(8):1001-1004.
[3] 张淑贞,黎秀云,梁嘉敏. 品管圈活动对消化内科患者依从性、护理工作质量及交接效果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2022,28(11):99-101.
[4] 文吉珍,唐淑蓉,任昌兰. 基于根因分析的正反馈闭环式护理风险管理对消化内科护理质量、护理风险事件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2,41(21):3841-3845.
[5] 黄燕,张慧卿,孙素亚,等. 按需带教结合动态式反馈在消化内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2,41(22):4052-4056.
作者简介:第一作者:金兰馨,女,1998-09,本科学历,空军第九八六医院消化内科护师,主要研究方向:消化方面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