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党的自我革命话语体系的有效构建
黄晓 史桓羽
扬州大学
前言
话语作为理论载体能够对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进行直观反映。构建革命话语体系,本质上是对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念的系统性呈现,通过形成一套完整的思想理论语言系统,充分展示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思想内核的同时,还能推动革命话语的内涵拓展与理论创新,精准反映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理念与价值追求。
廉政与教育研究中心课题“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九个以”实践要求的内涵意蕴研究”(LZYJ202415)
1 党的自我革命话语体系概述
话语作为知识与价值观念的言语呈现,是一种传承思想价值理念的外在表现方式。从本质对自我革命进行剖析,将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作为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党在推进“四个伟大”的实践里,不断进行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净化以及自我革新,达到提高强化执政能力与水平的效果。应对“四大考验”(长期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战胜“四种危险”(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始终维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让党永葆生机活力。
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话语体系构建,是对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思想及实践研究的语言展现。该话语体系是一个丰富、科学且有着严谨逻辑的表达体系,通过党的自我革命话语体系为建设成为长期执政党提供支持和帮助。因此,党的自我革命话语体系从话语维度对自我革命基本内涵进行掌握,传播好自我革命的核心理念,增强自我革命话语的影响力与传播力,推进自我革命实践[1]。
2 党的自我革命话语体系有效构建的实践路径
2.1 加强理论创新,夯实话语体系的理论基础
理论创新是党的自我革命话语体系构建的核心。要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自我革命的理论,结合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和新时代的实践要求,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深入开展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讲述,深入挖掘对党的自我革命的内涵、本质、规律、动力等问题的认识,从而形成一整套完善且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鼓励更多理论工作人员从不同学科视角出发,参与到党自我革命话语体系构建中,有效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丰富党的自我革命理论的内涵,顺利将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话语表达,使党的自我革命理论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
2.2 创新话语表达,增强话语体系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构建党的自我革命话语体系,今后能够在话语表达上,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减少党员干部讲话时出现晦涩难懂的语言和空洞说教,而是支持更多党干部采用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将党的自我革命理论转化为人民群众容易理解和接受的话语。在此基础上,灵活应用新媒体技术和传播手段,利用短视频、网络直播、社交媒体等平台创新话语传播形式,成功打造多样化的传播载体,有效扩大党的自我革命话语体系的传播范围。注重话语表达的时代性和创新性,发表讲话时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和群众关心的话题,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的话题,增强话语体系的吸引力和凝聚力[2]。
2.3 完善制度保障,确保话语体系的有效运行
为保证话语体系的有效运行,构建完善制度保障,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形成工作合力。加强话语传播的制度建设,规范话语传播的内容、渠道和方式,确保党的自我革命话语能够准确、及时地传递到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中。同时,建立话语效果评估机制,定期评估党的自我革命话语体系的传播效果,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相关工作人员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优化话语内容和传播策略。
2.4 强化实践引领,推动话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党的自我革命话语体系要确保与党的建设实践、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在党的建设上,成功将自我革命话语体系融入党员教育管理、干部选拔任用、党风廉政建设等工作中,积极引导党员干部自觉践行自我革命要求。通过实践,不断检验和完善党的自我革命话语体系,及时总结实践中的成功经验,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进一步丰富党的自我革命话语体系。
结束语
综上所述,党的自我革命话语体系的构建是随着社会发展形势变化的动态化过程,为顺利摆脱苏共和西方话语体系制约,促进中国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就需要中国共产党根据自身特色制定话语体系来反映和表达党的理论和实践创新。
参考文献
[1] 程虹谚 . 新时代自我革命话语体系建构的三重逻辑——基于党的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的话语分析 [J].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23,25(05):21-31.
[2] 鲁长安, 梁燕. 邓小平“中国式的现代化”叙事话语逻辑:术语革命、范式转型、体系构建 [J].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2024,17(06):15-2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