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中的思想政治工作
郝悦
华舰体博文化发展(山西)有限公司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全面深化改革“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不仅可以精简全省事业单位体系,收回事业编制,实现机构的瘦身减体,还能优化全省事业单位的布局,重塑各项职能,增强干事创业的活力,提升公益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2011 年 3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发〔2011〕5 号),是党中央、国务院首次针对事业单位改革作出的顶层设计和总体性部署。2018 年,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提出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包括“加大从事经营活动事业单位改革力度,推进事企分开”。2020 年 2 月 14 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9 个省份被选为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其中,山西作为全域试点开启深化改革路径。
2020 年,根据《关于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山西省委省政府紧跟国家步伐,着力解决事业单位中存在的事企不分、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效益不高等问题。时至今日,转企改制工作已经进入阶段性尾声。作为亲身经历事业单位转制改企的一员,笔者看到了广大职工从最初的不理解、不愿意,到改制过程中的前路迷茫、本能恐慌,到改制成功后的明确定位、重燃士气的过程,深刻认识到,不同时期不同的思想政治工作发挥的巨大作用。
第一阶段(2020 年)
2020 年初,山西省委省政府制定的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政策下达至太原,随后慢慢扩散至全省范围。涉及到的事业单位开始调整心态,根据相关政策制定各自的转企改制方案,并开展转企前的宣传动员工作。
在这一阶段中,职工对于突如其来,或是早有风声的改革政策,存在着非常抵触的心理,大多数人迟迟不愿意相信自己的单位竟然被列入改革行列,渴望通过聚众信访的方式改变上级单位,甚至是省委省政府的决策。经过几个月的消化,仍有大部分人心存希望,认为单位并不能适应市场化的冲击,仍有很大可能被重新纳入事业单位行列。同时,人们也认识到,对单位来说,转企改制是一件根本性的决策,过去那种平均主义的“大锅饭”分配机制将不再存在,旱涝保收的安逸状态也将变为过去,而企业前路茫茫,没有国家财政的兜底,未来的不确定性因素很多,职工的日常生活将难以得到安稳的保障。
面对单位职工普遍存在的思想涌动与不安,要想顺利推进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工作,首先需要取得广大职工对转企工作的认同与支持。否则,不但会影响改革的推进,甚至将阻碍改革的成功。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想扭转职工对转企改制政策的抵触心理,必须先得转变他们的认识。因此,这一阶段的思想工作重点集中为加大宣传省委省政府转企改制政策的目的、意义、开展的方式,用心倾听职工群众提出的“为什么要转企?为什么是我们转企?转企以后,对个人对单位的前途命运是好还是坏?在转企过程中,不同人员的安置方式是怎样的?转企以后,单位如何在市场化环境中生存下来,如何保障职工的正当权益?”等问题,针对性地解答职工群众的疑惑。
为此,转企单位多次召开专题研究会,领导班子与相关部门对转企改制的系列政策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广泛征求职工群众对转企改制的意见,对职工提出的各类问题进行了分类研究。在多次研究的过程中,领导班子成员及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不但深化了个人对政策的认识,还统一了公司管理层的思想,明确了本阶段公司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
重点一旦明确,能否严格落实到位就成了关键。为此,单位人事部门主持召开了多次职工会,就转企改革的政策、法规、方案、步骤、措施和未来的保障计划进行了细致解读,确保每一个环节信息的公开透明。同时,针对职工群体存在的各类疑问,通过基层走访、座谈调研、一对一谈心等方式,了解职工对转企改革的意向及意见,解答职工重点关注的薪资待遇、提前离岗、退休养老、未来发展等问题,解除职工对转企改制政策及未来发展的相关顾虑。
这一时期,主要是通过宣传转企改制的必然性、改革发展的方向性,消除大家的思想包袱,号召树立改革发展的共识,形成统一的思想认知,为下一步转企改制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坚强的思想后盾。
二、第二阶段(2021 年至 2022 年)
经过 2020 年的思想动员工作,转企改制所涉单位职工的思想认识基本得到统一,转企改制工作方案继续细化并开始全面实施。
在这一阶段中,转企改制的各单位开始构建现代企业制度体系、加快改革创新发展步伐、深化国企改革;同时,抓党建、强党建,推动公司党建工作发生深层次变革。与此同时,工作模式发生改变。过去被动完成事业单位固有工作流程,旱涝保收的工作状态转变为需要主动明确主业,踮起脚尖、跳一跳才能完成年度经营任务,绩效随业绩完成量起伏不定的模式。此外,转变旧有工作习惯,服从企业特有的管理办法与工作要求,完成大量从未接触过的工作任务,怎么干、如何干好?困扰着绝大多数的职工。面对单位这种新的发展规划和方向,新的管理模式和机制,新的工作方法和要求,广大职工出现了本领恐慌、前途渺茫的消极心态。
在这一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转变为紧密关注职工的思想变化,在指导和帮助职工调整心态的同时,强化学习,助力职工适应新环境和新情况。重点是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一中、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同时,紧扣发展战略、经营任务、岗位职责,制订学习计划、梳理学习清单、设立学习专题,定期邀请有关专家开展公司治理、党纪国法、行业发展等知识的专题讲座,引导广大职工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
三、第三阶段(2023 年至2025 年)
经过 2021、2022 两年的转企改制工作,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基本完善、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体系基本完备、发展主业基本明确、经营目标任务基本完成,转企改制单位实现“亏损—不亏损—经营业绩指标完成—经营业绩指标翻倍增长”阶梯式发展。
在这一阶段,广大职工逐渐适应了企业治理模式,梳理出工作操作流程,摸索出个人工作方法。职工的思想动态日益转变为对个人全面发展进步的追求、对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追求。
在这一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是把服务职工同教育引导职工结合起来,把满足职工需求同提高职工素养结合起来。最大程度地把好职工的思想之脉,最大限度地促进职工的全面发展,满足职工对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追求。为此,公司思想政治工作从多方面入手。一是推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完善。通过制定《六定方案》《薪酬管理办法》,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公司薪酬体系,更好地体现职工的劳动价值和贡献价值。二是推动建立科学规范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健全鼓励激励机制,拓宽职工进步发展的渠道,激发职工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实现个人和公司的双重发展;三是推动工会福利发放管理制度的完善,发挥好工会作为职工娘家人的积极作用。
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工作是一个大的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在转企改制的不同阶段,要明确阶段性重点工作,及时关注职工的思想变化,通过争取民心、体察民情、顺应民意、凝聚民力,推动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的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