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向型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新教材阅读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王璐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实验中学
摘要: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信息技术的普及,问题导向型教学(PBL)逐渐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尤其是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问题导向型教学模式通过以问题为中心,激发学生的思维,提升其综合语言能力和学习兴趣。本文探讨了问题导向型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新教材阅读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分析其在实际教学中的优势、挑战及其效果。通过对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操作与实例分析,本文总结出问题导向型教学模式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激发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尽管这一模式在实施过程中仍面临一些问题,如教师专业能力、课堂管理等挑战,但总体来看,问题导向型教学模式为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最后,文章提出了如何进一步优化和完善问题导向型教学模式的建议,以促进学生英语学习效果的持续提高。
关键词:问题导向型教学;初中英语;新教材;阅读教学;实践探索
引言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尤其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不断发展,教师们面临着如何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挑战。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依赖教材和单一的讲解方式,忽略了学生自主思考和参与的重要性。这种方式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难以形成有效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模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尝试引入问题导向型教学模式(PBL)到英语课堂中,尤其是在新教材的使用过程中,问题导向型教学模式展现出了其独特的优势。
问题导向型教学模式通过设定具体的学习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并以此为线索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这种模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帮助学生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新教材的内容和要求。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问题导向型教学模式通过对学生已有知识的激活与拓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文本的解读与分析中,提升其阅读理解能力。然而,这一模式的实施也面临一定的挑战,如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教学设计的科学性等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问题导向型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新教材阅读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分析其优点与不足,结合具体案例提出优化方案,从而为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一、问题导向型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一)问题导向型教学的基本概念
问题导向型教学(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这一模式中,教师通过提出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自主探讨问题,最终形成解决方案。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问题导向型教学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也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在英语教学中,问题导向型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设计与学习目标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具备一定的挑战性,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通过问题的引导,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语言知识的理解,还能在实际情境中运用语言,从而提高其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二)问题导向型教学的核心要素
问题导向型教学模式的核心要素包括问题的设计、学生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教师的引导与反馈等。首先,问题的设计至关重要,问题需要具备开放性、挑战性,并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其次,学生的自主学习是问题导向型教学的基础,学生通过自主研究问题,激发兴趣,增强学习动力。同时,小组合作学习也是问题导向型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通过相互讨论和协作,共同探讨问题,提升集体智慧。最后,教师的角色转变也是问题导向型教学模式中的关键,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学习的引导者和支持者,教师通过适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三)问题导向型教学的优势
问题导向型教学模式在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方面具有显著优势。首先,这种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破传统教学的单一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的探索中。其次,问题导向型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掌握知识点,还能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这一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不仅学习到知识,还能锻炼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
二、问题导向型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新教材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一)新教材背景下问题导向型教学的必要性
随着《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发布,初中英语教学内容和目标发生了重要变化。新教材更加强调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尤其是在听、说、读、写等方面的协调发展。英语阅读作为核心语言技能之一,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新教材的内容更具挑战性,涉及到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都要求学生具备更高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因此,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难以满足当前教学的需求,亟需通过创新的教学模式来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问题导向型教学模式与新教材的理念高度契合。通过问题驱动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在实际问题的情境中进行阅读理解,掌握语言点的同时,提高他们的综合分析和语言运用能力。例如,在进行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阅读理解时,教师可以通过提出相关的实际问题(如“我们如何保护我们的环境?”“环境污染的原因是什么?”等),激发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深入思考。通过问题的引导,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还能在问题讨论中锻炼语言表达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问题导向型教学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路径
问题导向型教学模式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问题的选择和学生的参与度。首先,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符合教学目标的学习问题。例如,在进行一篇关于人物性格分析的文章教学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这篇文章中的主人公具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这样的开放性问题能够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提取信息,并进行深度分析。
其次,教师应当合理组织课堂活动,利用小组合作、讨论等形式促进学生的参与。在问题导向型教学模式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小组中讨论问题,并通过集体智慧达成共识。教师可以在此过程中提供引导和支持,帮助学生发现问题的核心,掌握必要的阅读技巧。
最后,教师要注重评价与反馈。在问题导向型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过程是重于结果的,教师应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等,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成果,并对其进行指导。通过及时的反馈,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加以改进。
(三)具体案例分析
以一节初中英语阅读课为例,教师通过问题导向型教学模式设计了一系列相关问题,旨在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维能力。课堂开始时,教师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需要保护环境?”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同时也为文章的阅读理解提供了框架。在学生阅读文章时,教师设计了多个小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分析文章内容。例如,“文中提到的环境污染有哪些具体表现?”“作者提到的解决方法有什么优缺点?”通过这些问题的引导,学生不仅能够理解文章内容,还能对文章进行批判性思考。
在学生小组讨论后,教师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观点,并通过全班讨论进一步深化问题的思考。通过问题的层层推进,学生在阅读中获得了知识,同时也提升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问题导向型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效果评估
(一)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
问题导向型教学模式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传统的英语课堂上,学生往往处于一种被动的接收状态,教师主导课堂内容的传授,学生仅仅是听课、记笔记,并没有过多的主动思考和深入探究。而在问题导向型教学模式中,教师通过提出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并从问题中寻求答案。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不再只是简单地接受知识,而是成为了学习过程的参与者和主导者。通过问题的提出,学生开始主动地寻找信息,思考问题,推理分析,进而提升了他们的探究精神和求知欲。
此外,问题导向型教学模式能打破传统英语学习的单一性,创造一种更加互动和情境化的学习氛围。例如,在进行一篇关于历史人物的阅读理解时,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这个人物的成就是什么?他如何影响了历史发展?”这样的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对人物背景、文章内容的兴趣,促使学生在查阅资料、分析内容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见解与思考。这种方式不仅让学生通过探究和讨论获得知识,还能激发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习惯。
随着学生参与感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也得到了提升。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相比,学生在问题导向型教学模式下不仅在知识获取的过程中更加主动,而且在遇到难题时,他们更愿意寻求解决方案,进而培养了较强的学习动力。这种兴趣的提升,不仅是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更是一种全面思维能力的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了增强,学习效果也因此得到显著改善。
(二)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提高
问题导向型教学不仅提升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能够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全面提高。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英语阅读理解通常侧重于对单一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学生更多地被要求做题和背诵,缺乏对语言应用的深入分析。而在问题导向型教学中,教师通过设置一系列与学习内容紧密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深层次思考。学生在解答这些问题时,不仅仅是完成语言知识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通过分析、推理、比较等方式,提升了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具体来说,学生在问题导向型教学模式下,会学会如何将语言应用于实际场景,提升语言运用的灵活性。例如,在阅读一篇描述自然景观的文章时,教师提出的问题可能是:“作者如何描绘自然景观的美?这些描写传达了什么情感?”学生需要根据文章的语境进行思考,分析文中各类修辞手法、语法结构的使用,并通过讨论得出结论。这不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还让学生在实际语言环境中练习如何用英语表达复杂的想法和观点。
此外,问题导向型教学也有助于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要学会理解文章的细节,还要综合运用词汇、语法、句型等语言知识,进而在实际交流中更加灵活自如。尤其是在小组合作讨论中,学生需要将自己对问题的理解表达出来,这既锻炼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也提高了他们的写作能力。在多角度、多层次的语言运用中,学生能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形成全面的语言能力。
更重要的是,问题导向型教学促进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主动学习和反思,如何将学到的语言知识和技巧有效地运用到实际问题中。通过不断的实践与反馈,学生能够形成对语言应用的深刻理解,从而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尤其是在处理复杂文本时的应变能力和理解能力。
(三)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增强
通过问题导向型教学,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选择学习内容、制定学习目标,并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进行学习的一种方式。在问题导向型教学中,学生不仅被要求独立思考问题,还被鼓励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实践操作等多种方式寻求解决方案。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逐渐从依赖教师的引导转变为独立思考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进行一篇关于环保主题的文章阅读时,教师通过设置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与环保相关的信息并进行思考:“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保护环境?”“除了文章中的建议,你还有其他的环保方法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要通过阅读文章中的信息回答问题,还要通过互联网或书籍等多种途径,查找其他相关资料,丰富自己的答案。这种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获取信息的能力,也促进了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导向型教学强调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主动学习,既能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内容,又能锻炼他们的学习策略和方法。
四、问题导向型教学模式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一)教师专业能力的要求
问题导向型教学模式的实施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广博的知识面,以便能够设计出有深度和广度的学习问题。这要求教师不仅要了解课本内容,还要能够将学科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相结合,设计出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其次,教师还需要具备较强的课堂管理能力。在问题导向型教学中,课堂教学活动通常更为复杂和多样化,教师需要合理组织课堂讨论,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并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的思维,避免课堂讨论失控或陷入空洞的议论中。
(二)教学资源的优化与配置
问题导向型教学模式要求丰富的教学资源来支持学生的学习。这些资源不仅仅限于教材本身,还包括网络资源、图书馆资料、实验器材等。教师在实施问题导向型教学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和学习任务,确保问题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目标。同时,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多媒体课件、网络平台等,辅助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和自主探究。
五、结语
问题导向型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展现出了显著的优势。通过引导学生从问题入手,激发其思维,培养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及自主学习能力,问题导向型教学模式不仅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语言实践平台。尽管在实施过程中,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资源配置仍面临一定挑战,但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教师素质的提升,问题导向型教学模式必将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未来,教师应进一步探索和优化问题导向型教学模式,结合实际教学情境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同时通过不断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促进其全面发展。问题导向型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英语能力,还能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为其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新岚.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构建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2024,(36):3-5.
[2]张承丽,秦天礼.新课改下初中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初探[J].学周刊,2024,(35):103-105.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4.35.035.
[3]林文财.大概念视角下初中英语单元作业设计探究[J].华夏教师,2024,(32):108-110.DOI:10.16704/j.cnki.hxjs.2024.32.038.
[4]王亮.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英语任务型阅读教学探讨[J].中学课程辅导,2024,(31):69-71.
[5]苏虹玫,刘文新.问题情境视角下初中英语学业水平考试试题研究与教学启示——以2024年广西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英语试题为例[J].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2024,(S1):50-54+79.
[6]胡晶.以学生为中心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中学生英语,2024,(28):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