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治未病” 理念与廉洁文化建设相融合的实践探索研究
汪浩 胡安民 李晨辰 曹蒙 杨德文
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济南 250001
一、引言
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持续深入的当下,廉洁文化建设作为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海晏河清的社会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传统廉洁文化建设在预防腐败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往往侧重于事后的惩处和整改,对事前的预防和预警重视不够。“治未病”理念源于中医理论,强调在疾病尚未发生或处于萌芽状态时进行干预和预防,将其引入廉洁文化建设领域,能够为廉洁文化建设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实现从“事后惩处”向“事前预防”的转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 “ 治未病” 理念与廉洁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
(一) “治未病”理念的内涵
“治未病”理念最早见于《黄帝内经》,主要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三个层面。未病先防强调在疾病尚未发生时,通过调养精神、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等方式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发生;既病防变指在疾病发生后,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防止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和恶化;瘥后防复则是在疾病痊愈后,注意巩固疗效,防止疾病的复发。这一理念体现了中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思想。
(二)廉洁文化建设的内涵与目标
廉洁文化是人们关于廉洁的知识、信仰、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社会评价的总和。廉洁文化建设旨在通过教育、宣传、制度等多种手段,营造廉洁的社会氛围,提高人们的廉洁意识和道德水平,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权力观,从思想上和行动上预防腐败行为的发生,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和和谐发展。
(三)“治未病”理念与廉洁文化建设融合的理论契合点
二者在预防思想上高度契合。“治未病”强调预防为主,廉洁文化建设也注重从源头上预防腐败,通过加强教育、广泛宣传、完善制度等措施,增强公职人员的廉洁自律意识,防止腐败思想的滋生和腐败行为的发生。同时,二者都具有系统观念。“治未病”从人体的整体出发,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廉洁文化建设也需要从社会、组织、个人等多个层面入手,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廉洁文化体系。
三、 “ 治未病” 理念与廉洁文化建设融合的必要性
(一)适应反腐倡廉新形势的需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腐败行为呈现出隐蔽化、智能化、复杂化等新特点,传统的反腐手段面临新的挑战。“治未病”理念与廉洁文化建设的融合,能够创新反腐倡廉工作思路和方法,将预防腐败的关口前移,提高反腐败工作的前瞻性和主动性,更好地适应反腐倡廉的新形势。
(二)提升廉洁文化实效性的要求
当前廉洁文化建设存在形式主义、内容空洞等问题,导致廉洁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不强,实效性不高。“治未病”理念的引入,能够为廉洁文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丰富廉洁文化的内容和形式,使廉洁文化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从而提高廉洁文化的传播效果和教育效果,增强公职人员和广大群众的廉洁意识和自律能力。
(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保障
腐败行为不仅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也破坏了社会的公平正义和和谐稳定。“治未病”理念与廉洁文化建设的融合,能够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和和谐稳定发展,为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四、“ 治未病” 理念与廉洁文化建设融合的实践路径
(一)教育维度:开展预防性主题廉洁教育
持续挖掘中医“治未病”“整体观”等文化理念,构建多元化的教育体系,开展“迎建党百年·筑廉洁清风”“薪传双甲子·清风拂杏林”“扬清风正气·创清廉医院”等主题的廉洁教育培训活动。针对不同对象,设计个性化的教育内容和方式,如对党员干部开展廉政法规、现场警示等方面的教育,增强其廉洁从政意识;对临床业务干部开展职业道德、廉洁价值观教育,培养其廉洁自律的品质。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教育载体和形式,如开展线上廉洁知识答题、举办廉洁文化作品征集、廉洁诗文咏诵等活动,提高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二)制度维度:构建廉洁风险防控制度体系
建立健全廉洁风险防控机制,对议事决策、权力运行、制度机制、工作流程、岗位履职、纪律作风等方面进行全面梳理和分析,根据可能存在的廉政风险的大小、危害程度和发生频率,按照高、中、低三级确定风险点等级,全面厘清职责,优化工作流程,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控措施,做到职责主体明确、职责内容清晰、权力运行规范,切实形成预防、监控、处置有机统一的廉政风险防控长效机制,推动廉洁自律意识深入人心、防控体系构建完善、权力运行更加规范、政治生态持续优化。
(三)监督维度:强化全方位监督
强化党委主体责任、职能部门监管责任、纪委监督责任同向发力,健全各负其责、统一协调的管党治院责任格局。明确职能部门权责事项,着重压实组织、人事、财务、审计、科研、教育管理、招标采购、后勤基建等职能部门的监管职责,树牢“管业务必须强监管”理念,形成监督合力。加强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重要岗位的监督,加大对腐败行为的查处力度,形成有力震慑。同时,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高监督的精准性和时效性,及时发现和纠正廉洁风险问题。
五、“ 治未病” 理念与廉洁文化建设融合实践的效果评估与优化策略
(一)融合实践的效果评估
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从廉洁意识提升、廉洁行为改善、腐败问题发生率下降等方面对融合实践的效果进行评估。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访谈、数据分析等方式收集相关信息,全面客观地评价融合实践的成效。
(二)融合实践存在的问题
在融合实践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部门和人员对融合实践的认识不够深刻,重视程度不够;教育内容和方式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制度执行不够严格,监督力度有待加强等。
(三)持续优化策略
针对当前廉洁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持续优化策略:一是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宣传融合实践的重要性,增强全员参与意识,营造崇廉尚洁的浓厚氛围。二是创新教育形式,结合典型案例、互动体验和数字化手段,丰富教育内容,提升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入脑入心。三是强化制度执行,完善监督机制,定期检查落实情况,确保制度刚性运行,防止流于形式。四是加强队伍建设,通过专题培训、实践锻炼等方式,提升廉洁文化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水平,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的工作团队。
结论
“治未病”理念与廉洁文化建设的融合是创新反腐倡廉工作思路和方法的重要举措,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通过从教育、制度、监督等维度进行实践探索,能够有效提升廉洁文化建设的实效性,从源头上预防腐败行为的发生。然而,融合实践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完善。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不断优化融合实践的路径和方法,推动廉洁文化建设取得更大的成效,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供有力支持。同时,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促进“治未病”理念与廉洁文化建设融合的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 罗郭映 , 文博琦 , 郭滢 , 等 . 基于“ 治未病” 思想探索中医药院校的廉洁文化建设 [J]. 湖南中医杂志 , 2024, 40 (07): 97- 100.
[2] 李静. 中医“ 治未病” 思想在医院廉洁文化建设中的应用 [J]. 中医药管理杂志 , 2023, 31 (16): 192- 194.
基金项目:山东中医药大学廉洁文化建设专项课题;“ 治未病”理念与廉洁文化建设相融合的实践探索研究;LJWH2024010
作者简介:汪浩,1982.01,男,汉族,江苏扬州,本科,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廉洁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