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中职机械专业课程融入劳动教育研究
朱婧
平凉信息工程学校 744000
以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理念为指引,在中职院校机械专业教学工作开展中,教师要重视将劳动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带动学生综合能力全面提升。针对性改变中职院校中很多学生不爱劳动、畏惧劳动的弊端。通过劳动教育的恰当融入,培育学生动手意识,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一、中职机械专业课程融入劳动教育的价值分析
(一)有效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在中职机械专业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可以对学生思想观念产生积极影响。职业院校的教师要从职业能力培养的角度,增强学生对中职机械专业课程深入学习,这可以面向学生未来长远性发展,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通过机械专业课程中劳动教育的融入要切实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水平,助力学生在实践中将职业道德规范有效内化,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二)有效提高中职生实践能力
伴随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很多中职生出现了畏惧劳动、不爱劳动、动手能力较差的不良习惯,而中职机械专业课程对学生动手能力有非常高的要求。在中职机械专业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可以结合教学实践,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探索问题解决的有效方法,这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适应机械专业发展趋势,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也能有效提高学生自身职业竞争力。
(三)有效增强学生职业认同感
在中职机械专业课程中融入劳动教育,不仅要让学生身体力行地参与一些劳动实践,还要让学生在劳动的过程中感受付出劳动的艰辛与成果收获的喜悦。这样可以让学生对机械制造行业有更深入地理解,也能让学生在付出劳动后有效实现个人价值,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与满足感,有效增强学生对机械专业的职业认同感。
二、在中职机械专业课程融入劳动教育实践策略
(一)挖掘教学融合点开展劳动主题活动
在教学正式开展之前,教师就要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入手,重视挖掘课程中的教育融合点,贴合中职生学情特点设计主题劳动教育活动。在主题教育中让学生接受中职机械专业知识,并同步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理念的渗透。这样可以同步兼顾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劳动教育素养。例如,在机械加工部分,可以结合零件的加工、装配、调试等技能,让学生在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开展有效的劳动教育实践,帮助学生提炼经验,提高职业教育素养。在典型零件加工项目教学中,教师可设计系统化的教学方案,从零件加工的选材入手,让学生亲自参与到设计图纸的绘制、机械加工以及成品检测等多个环节。让学生学会正确地使用机械加工设备,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精益求精的劳动精神,提高产品设计质量,开展典型零件加工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职业技能和劳动技能的综合性训练。
(二)创设机械加工场景体验真实劳动过程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中职机械专业加强劳动教育的渗透,要体现教学做合一理念,真正基于劳动实践过程观察学生对职业技能的掌握,并让学生参与到真实的劳动情境中,提高学生职业适应能力,引领学生团队合作,这样才能够为学生今后步入工作岗位奠定坚实基础。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体验真实的工作流程,教师可以结合机械专业教学内容,创设真实工作场景,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其中,通过团队合作来解决具体任务。以机械装配工艺课程为例,在机床设备和虚拟仿真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劳动教育环境,让学生可以适应机械加工智能化、集成化车间工作的需求,进行设备的自动化装配,并通过传感器监控装配过程,开展数据分析,调整装配精度,确保产品装配的综合质量。以虚拟仿真技术为依托,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完成一些综合设备装配。让学生可以控制多台设备协同工作,每人负责一个环节,进行装配参数的调整,就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劳动意识,也能在团队合作中让学生了解装配工艺的整个流程,为学生今后步入工作岗位奠定坚实基础。
(三)深化校企合作开展企业劳动教育
中职院校要想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学生劳动意识,既要立足校内让学生完成一些劳动任务,还要通过校企合作让学生真正融入企业工作环境,利用企业的资源和平台参与综合性任务实践,进一步熟悉企业的文化、企业的工作环境。结合真实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常见故障,让学生学会进行有效的检查诊断与故障修复。为了让学生了解更多先进设备操作方法,在产教融合模式下学校要引导学生参与真实的机械制造工作,增强学生责任意识,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以齿轮机构这部分内容为例,由企业教师带队可以跳出单纯的企业车间参观,引导学生进入车间实习,了解齿轮生产流程,学习齿轮制作工艺,结合企业给出的质量控制标准增强学生质量控制意识。 将企业的实习、见习、岗位融入与劳动教育紧密结合,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职业责任意识。
总之,以立德树人理念为指引,中职机械专业教学工作的开展,要面向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综合需求,在专业课教学中加强劳动教育的全面融入。教师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从促进学生顺利就业的角度,对学生职业能力开展系统培养,增强学生的劳动精神和职业素养。中职院校还要探索依托校企合作、实习实训等多种方式,为学生搭建从校园到职场的桥梁,帮助学生适应社会需求,实现职业能力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胡立昂, 黄润京. 中职劳动教育“ 1234” 模式研究——以机械专业为例 [J]. 造纸装备及材料 , 2025, 54 (06): 215- 217.
[2] 肖琳 .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中职机械专业课程融入劳动教育研究 [J]. 造纸装备及材料 , 2024, 53 (05): 192- 194.
[3] 戴鲁科 , 俞挺 . 中职机械专业基础课的课程大作业实施路径研究——以零部件测绘为例 [J]. 造纸装备及材料 , 2023, 52 (12): 224- 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