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中职计算机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探析

作者

王莹

兴隆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呈现迅猛发展的态势,计算机行业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持续增加,同时对人才能力的要求也在日益提高。中职计算机专业作为培养基础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其育人质量会直接影响到整个行业的发展,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作为连接教育与产业之间的桥梁,在提升中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探索有效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对于推动中职计算机专业教育改革以及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职计算机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背景与意义

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产业升级转型给中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提出更高要求,传统封闭式教育模式很难适应当代职业教育发展需求。校企协同育人作为连接教育和市场的桥梁,通过整合学校与企业的教育资源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从教育生态角度来看,校企协同育人打破传统教育单一格局形成复合型育人环境,让教育与产业实现良性互动 [1]。同时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利于中职学校精准把握行业动态和技术发展趋势,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使教育内容与市场需求紧密衔接,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还为企业储备适用人才,达成教育价值与经济效益双赢局面。

二、中职计算机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问题与挑战

中职计算机专业校企协同育人在实践进程中遭遇多重困境与挑战。从合作机制方面来讲,多数校企合作仅停留在表面形式,缺少深度融合的长效机制,造成合作质量不高且难以长久持续,学校和企业在育人目标上存在明显差异,企业更看重实用性技能与生产效益,而学校侧重于基础理论与综合素养培养,这种育人理念分歧让双方合作难以深入推进。此外校企双方资源互补情况欠佳,体现为企业参与教育教学的积极性较低,专业师资队伍结构不够合理,“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难以满足实践教学的实际需求,同时评价体系不完善也对校企协同育人质量提升形成制约,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和考核机制,致使合作效果难以得到客观评估,合作动力明显不足。另外政策支持体系尚未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激励机制有所欠缺,让校企双方在合作过程中缺乏制度保障和政策引导。

三、中职计算机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优化策略

(一)构建多元化校企合作模式

构建多元化的校企合作模式是优化中职计算机专业育人机制的基础。“订单式”培养模式依靠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按企业需求定向培养学生以实现人才供需精准对接,“工学交替”模式打破传统学期安排让学生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交替进行强化理论与实践衔接。现代学徒制作为传统师徒制与现代职业教育结合产物通过师傅带徒弟方式传授专业技能使学生在真实工作环境获得职业能力,“共建共享型”合作体现在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并共享师资队伍和教学资源从而实现优势互补[2]。“项目驱动式”合作把企业真实项目引入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完成项目中掌握专业技能提升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增强职业适应性。“互联网 + ”模式借助信息技术平台达成远程协同教学,破除地域限制难题,拓展优质企业资源辐射覆盖范围,提高校企之间合作的实际效率

(二)完善校企协同育人评价体系

完善校企协同育人评价体系是保障协同育人质量的关键环节。建立以能力为导向的学生评价机制,将职业能力、职业素养与创新能力纳入评价指标,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估学生专业能力发展。构建校企双主体的教师评价机制,对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实践指导能力与企业兼职教师的专业技能、教学水平进行科学评价,促进师资队伍专业化发展。形成多维度的合作绩效评价体系,从合作深度、资源投入、育人效果等方面设置评价指标,定期开展评估,为合作调整提供依据。同时,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邀请行业协会、教育评估机构等参与评价,增强评价的客观性与公信力,推动校企协同育人质量持续提升。通过运用大数据技术来构建评价信息平台,达成评价数据的实时采集与分析工作,为精准推进校企合作改进提供数据方面的支持

(三)深化产教融合的课程改革

深化产教融合的课程改革是校企协同育人核心内容。依据职业岗位需求来重构整个课程体系,把职业标准、技术规范和企业实际需求融入课程设计,形成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模块化课程结构,开发校企合作特色教材并邀请企业技术人员参与编写,将新技术、新工艺及典型工作案例纳入教材以提升实用性与前沿性。革新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并推广实践导向教学方法,采用作品评价、能力测试等多元评价方式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定期组织校企专家审视更新课程内容,确保课程内容与行业发展同步培养适应计算机行业需求人才 [3]。在同一时间构建虚拟仿真实训平台来打造数字化学习环境,以此促进信息技术与专业教育进行深度融合,通过引入企业真实项目以及研发任务,设置创新创业课程模块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结语

中职计算机专业校企协同育人属于系统工程,需学校企业政府多方共同参与推动,构建多元化合作模式能够拓宽合作渠道,完善评价体系可确保育人工作的质量,深化课程改革是提升教学实际效果的关键。只有将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切实落到实处,才能实现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间的良性互动,培养出更多符合市场实际需求的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推动中职计算机教育朝着高质量方向不断发展,为计算机行业提供持续且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参考文献

[1] 何国勇 , 付娃娃 . 数字化背景下中职计算机产教融合模式实践探究 [J]. 信息与电脑 ,2025,37(09):248- 250.

[2] 姚璐 , 刘泽宇 .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探讨 [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5,21(12):162- 164.

[3] 高军强 .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探讨 [J]. 科技风 ,2024,(34):102- 104.

王莹,女(1987.10),汉族,籍贯 河北省兴隆县,单位 ,任教专业 计算机应用专业, 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