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个人都闪耀自己的光
王宏林
石家庄市新华实验小学 050000
教育,不是一场惊天动地的变革,而是一场悄无声息却又力量无穷的滋养。在担任小学班主任的九年时光里,我始终坚信教育的真谛蕴藏在平凡日常的每个细节之中。“常规做到极致就是特色”把不仅是我的教育格言,更是贯穿整个育人实践的指南针。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进教室,我与学生共同开启的不仅是新一天的学习,更是一场关于生命成长的美丽修行。这份育人方略凝聚着对教育本质的思考与实践智慧,期待通过系统化的育人体系,让每个孩子都找到属于自己的“光”。
一、育人理念
“德立则人立,德润则心明”的教育信念,在九年的班主任工作中逐渐沉淀为独具特色的“三原色育人体系”。面对四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我以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通过讲述英雄故事、参观红色纪念馆等活动,让学生在红色文化的熏陶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使命感;用金色阳光滋养品格成长,注重培养学生的诚信、友善、责任等品质,通过班级活动和日常引导,让学生在温暖的氛围中健康成长;借蓝色智慧培育自主管理,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规划、自我监督、自我评价,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能力。通过三色交融,实现五育并举的教育理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班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四(1)班共有41 名学生,通过家访调查和成长档案分析发现: 58% 学生为独生子女, 42% 来自二胎家庭;家长学历本科及以上占 48% ,初中及以下占 15% ;留守儿童 3 人,单亲家庭 2 人。班级呈现“三多三少”特点:个性表现突出者多,课外特长明显者多,家庭教育资源丰富者多;但自主管理能力强者少,抗挫折能力强者少,劳动实践经历丰富者少。
班级发展存在以下机遇与挑战。优势在于学生思维活跃、个性鲜明,家长教育参与度高,这为开展多样化的教育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劣势表现为团队协作意识薄弱,部分学生存在自我中心倾向,需要加强团队合作教育和引导;机会在于学校新建劳动实践基地,可拓展教育空间,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威胁来自网络文化对学生价值观的冲击,需要加强网络素养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网络信息。
三、育人目标
让每个学生成为“闪亮之星”,具体目标如下:
1. 品德之星:懂礼貌、守诚信、有责任心,能够关心他人,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2. 智慧之星:善于思考、乐于学习、懂得合作,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在学习中不断进步,与同学共同进步。
3. 健康之星:身体健康、阳光开朗、自信向上,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能够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4. 审美之星:培养审美能力,热爱艺术,富有创意,能够欣赏和创造美,提高生活品质。
5. 劳动之星:学会劳动技能,积极参与劳动实践,懂得劳动的价值,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四、育人路径
(一)构建三维坐标
1. 红色传承坐标——铸魂
班级文化墙上,有学生手绘的长卷,展现了革命历史的重要场景;有用黏土塑造的英模人物群像,栩栩如生,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英雄的形象和精神。每周的“红色故事会”,孩子们轮流担任讲解员,分享自己了解的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同时,结合传统节日,开展相关活动,如春节制作传统节日笔记,记录节日的习俗和文化内涵;植树节开展植物王国图谱绘制活动,让学生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美育就这样融入生活的每个细节。
2. 金色成长坐标——赋能
师生共拟《班级公约30 条》,涵盖学习、纪律、卫生等各个方面,让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增强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责任感。设置“班级调解庭”,当学生之间发生矛盾时,由调解员进行调解,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班级岗位竞聘制”让每个学生都是班级主人,卫生监督员、图书管理员等18 个岗位实行双向选择,定期轮岗。小雨从腼腆的纪律观察员成长为自信的班会主持人,小昊在担任“节能小卫士”后改掉了浪费的坏习惯。岗位胸牌上“责任担当”的班训,见证着孩子们在服务中成长。
3. 蓝色智慧坐标——启智
“问号银行”是教室里最热闹的角落,孩子们随时存入好奇的问题,每月评选“金问号”。当“为什么彩虹是弧形”这个问题引发全班探究时,我们开展了跨学科主题学习:语文课写彩虹童话,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写作能力;数学课计算弧度角度,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科学课做三棱镜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了解彩虹的形成原理;美术课创作渐变水彩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这种沉浸式学习让知识真正活了起来。
(二)实施五个一工程
1. 一堂“班级微课”
每周开展“5 分钟德育微课”,组织学生轮流担任“小主播”,用童言童语讲述红色故事、传统美德故事等。红色基因就这样悄然流淌进心田,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德育熏陶。
2. 一颗“成长树”
记录着每个孩子的进步轨迹。小林的树上贴满了“今天主动帮助同学解题”的绿叶贴纸,小美的枝头挂着“创新解题方法”的红苹果。个性化评价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成长节奏,增强自信心。同时,档案袋评价为每位学生建立“成长轨迹册”,收录“我的高光时刻”“师长寄语卡”,让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成长过程。
3. 一张“作息表”
采用可视化时间管理,安排晨读 10 分钟、午间静心 15 分钟。晨读内容丰富多样,从古诗词诵读到美文欣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午间静心通过听舒缓音乐、冥想等方式,让学生放松身心,以更好状态投入下午学习。实施后,早读迟到率从最初 20% 下降至 1.6% ,学生养成良好作息习惯,学习效率显著提高。
4. 一本沟通册
我每日写下“班主任寄语”,或鼓励、或指导、或关心;学生写下“学生心声”,分享快乐、倾诉烦恼、提出建议。通过双向留言,增进师生了解。曾有学生在沟通册表达被同学孤立的烦恼,班主任及时干预,组织班级活动促进同学关系,成功化解心理危机。
5. 一块“责任田”
从松土播种到丰收义卖,孩子们体验着完整的劳动链条。当亲手种植的青菜变成爱心义卖的善款,劳动价值有了最生动的注脚。“厨神争霸赛”上,西红柿炒蛋的香气中飘荡着生活技能的馨香。“家庭劳动闯关表”架起家校共育的桥梁。从整理书包到为父母做早餐,15 项生活技能阶梯式推进。家长群里晒出的孩子洗碗视频,见证着劳动教育从校园到家庭的延伸。
五、育人成效
经过系统培育,班级呈现显著变化:区级及以上竞赛获奖人次从3 增至 12,学生在各类比赛中展现出较强的实力和创新能力;班级纠纷月均发生率下降 82% ,班级氛围更加和谐融洽;家长教育参与度达100% ,形成了良好的家校共育局面。更可贵的是,每个孩子都找到了发光点:曾自闭的小琳成为校园植物讲解员,在讲解中变得更加自信和开朗;多动的小浩转型为机器人战队队长,发挥自己的优势,在科技领域展现出才华;害羞的朵朵在班级音乐剧中担纲主演,突破了自我,展现出艺术天赋。
教育是向美而行的遇见,更是用生命点亮生命的旅程。当早读的读书声穿越晨曦,当劳动基地的幼苗破土而出,当毕业典礼上 41 颗星星灯同时亮起,我深深懂得:班主任工作的伟大,不在于塑造整齐划一的“完美作品”,而在于唤醒每个生命内在的光芒。未来的教育路上,我将继续做静待花开的守护者,用专业与爱心编织成长的摇篮,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属于自己的星空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