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青少年深度阅读策略研究

作者

彭海英

河北唐山市路北区世嘉实验小学 063000

引言

核心素养理念将语文教学的重心从知识传授转向综合能力培养,强调学生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方面的全面发展。青少年正处于从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关键期,深度阅读作为连接文本与素养的桥梁,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核心素养的落地效果。

当前,青少年阅读教学仍存在诸多局限:部分教师过度依赖教材,忽视文本深层内涵的挖掘;教学方法以串讲分析为主,学生缺乏主动探究的机会;评价聚焦知识点记忆,难以反映思维品质的发展。基于此,探索符合核心素养要求的深度阅读策略,成为推动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一、青少年深度阅读教学的现状审视

(一)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局限

文本解读停留在“教参层面”:教师严格按照教学参考书的分析框架开展教学,将主题思想、段落大意等结论直接灌输给学生,忽视文本的多元解读可能。例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时,仅聚焦“勿忘国耻”的单一主题,未能引导学生从建筑艺术、历史语境等多角度思考文本价值。

教学方法缺乏思维张力:课堂以“教师提问- 学生回答”的模式为主,问题设计多指向事实性信息(如“这段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缺乏开放性、探究性问题(如“如果圆明园得以保存,今天会面临怎样的保护问题”),难以激发高阶思维。

(二)学生阅读表现的短板

理解碎片化。学生能复述故事情节,却难以梳理事件之间的逻辑关联;能找出中心句,却无法分析其与上下文的呼应关系。

思维浅表化。对文本观点全盘接受,缺乏质疑意识。如阅读科普文《宇宙生命之谜》时,很少有学生思考“作者的推测是否存在逻辑漏洞”。

迁移能力弱。无法将阅读中习得的表达方法运用于习作,也难以用文本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三)评价体系的片面性

当前评价多采用纸笔测试,侧重考查对文本内容的记忆与概括,对以下维度关注不足:一是思维过程的展现,如“如何得出结论”“是否考虑不同视角”;二是情感体验的深度,如“能否结合自身经历理解文本情感”;三是文化理解的广度,如“是否感知文本中的文化差异”。这种评价导向导致学生陷入“为考试而读”的功利性阅读状态。

二、核心素养导向的深度阅读教学策略

(一)聚焦文本解读,搭建思维发展支架

在文本解读中,可从三个维度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一是抓住关键词句的表达张力,通过换词比较等方式体会语言的精准性,像教学《慈母情深》时,将“母亲龟裂的手指”与“母亲的手指”对照分析,让学生感受词语承载的生活重量与情感温度;二是用可视化工具梳理文本结构逻辑,比如用思维导图呈现记叙文的情节链条或说明文的篇章框架,遇到复杂文本时,可绘制矛盾关系图,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中父母评价的辩证联系;三是结合文本创作背景,借助图像、影像资料还原文化语境,例如学习《北京的春节》时,通过对比不同地域的年俗差异,引导学生思考民俗背后的文化根脉,深化文化理解。

(二)创新教学模式,激发主动探究意识

教学中可通过问题设计、情境体验与思维引导三重路径激活深度思考:设计由浅入深的问题链,像讲《狼牙山五壮士》时,从梳理事迹到解析“壮士”内涵,再到思辨不同选择的历史影响,让思考逐步走向深入;借助角色扮演等体验活动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比如教《穷人》时,让学生演绎桑娜的内心独白,结合环境描写揣摩人物心理,在沉浸式体验中领会善良的深层含义;同时鼓励学生带着审视眼光阅读,如读《井底之蛙》时抛出“青蛙的看法就一定错吗”的疑问,引导他们从认知局限的角度辩证分析,打破非黑即白的思维惯性。

(三)整合多元资源,拓展阅读视野

整合多元资源可从三方面拓展阅读边界:围绕教材主题延伸阅读资源,像学《只有一个地球》时,搭配《地球的自述》等文章和《蓝色星球》纪录片,形成多维度主题认知;打破学科壁垒开展跨学科阅读,比如讲《桥》时,结合科学课知识分析桥梁坍塌原因,联系道德与法治课探讨责任担当;善用现代技术助力教学,通过 VR 重现《开国大典》场景、在线平台组织共读,智能系统还能分析阅读笔记给出个性化建议。

(四)完善评价体系,关注素养发展过程

1. 多元主体参与评价

构建“学生自评 + 小组互评 + 教师点评”的评价共同体。学生通过“阅读反思日志”记录思维过程,小组围绕“探究积极性”“观点创新性”进行互评,教师侧重引导学生发现自身优势与不足。

2. 过程性评价的动态实施

建立“阅读成长档案袋”,收录学生的思维导图、读后感、创意作品等材料,通过纵向对比反映进步轨迹。例如对《西游记》的阅读评价,可关注学生从“复述故事”到“分析人物形象”再到“改编情节”的能力提升。

3. 素养导向的评价维度

设计包含“语言运用”“思维品质”“文化理解”的评价量表。如在“思维品质”维度,可从“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三个层面设置具体指标,如“能否找出文本中的矛盾之处并合理解释”。

三、结语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青少年深度阅读教学,需要教师突破传统教学的藩篱,将文本解读转化为思维训练的载体,将课堂空间拓展为素养生长的场域。通过聚焦语言细节、创新教学模式、整合多元资源、完善评价体系等策略,不仅能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更能培养其终身学习所需的思维品质与文化素养。

未来的研究可进一步探索不同文体的深度阅读策略,如诗歌的意象解读、说明文的逻辑分析等,为核心素养的落地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实践路径。

参考文献

[1] 秦千喜 . 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D]. 西安外国语大学 ,2024.

[2] 孙米香 . 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提问设计研究 [D]. 海南 : 海南师范大学 ,2023.

[3] 杨东莲 . 提升小学语文高段学生深度阅读能力的教学策略研究 [C]// 第四届教育创新发展论坛论文集 . 2025:1-5.

[4] 孙蕊 . 小学高段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D]. 牡丹江师范学院 ,2024.

[5] 崔雨晴 . 小学高段语文“快乐读书吧”整本书阅读教学现状调查研究 [D]. 牡丹江师范学院 ,2024.

[6] 陈思梦 . 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策略探究[C]//2024 数字化教育教学交流会论文集 . 2024:1-2.

本文系唐山市教育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课题。课题名称: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青少年深度阅读策略研究 。课题类别 : 市级规划课题。课题编号:2024LX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