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机关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创新路径探讨
唐冬月
南宫市非税收入中心 055750
当前,我国社会环境深刻变革,社会思潮日益多元,人民对高质量公共服务的期盼不断提高。机关事业单位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核心构成和服务民生的重要窗口,在深化改革与履行公共服务职责的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的定力、导向及动能作用愈发关键,需要精准把握新态势与新挑战,持续探索思政工作的创新方法论,突破思想与实践脱节困境,汇聚起高效履职的强大共识与奋斗力量。
一、新形势下机关事业单位思政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
(一)价值引领维度新挑战
当前我国社会发展已进入转型加速期,社会思潮的交织碰撞剧烈,价值观念结构更加立体多元。传统工作模式中对重大理论政策常采用单向宣教,方式趋简、内容趋泛,理论渗透力与思想感召力正面临消解风险,难以及时有效地解答从业人员在面对复杂外部环境及内部改革时所滋生的困惑。这就需要思政工作全面提升理论解释力与时代适配性,及时回应热点,对纷繁社会现象进行本质透析和正向引导,在思想价值引领层面切实提供坚实可靠的主心骨功能,化解单位内部潜隐的意识形态分歧风险。
(二)利益整合维度新压力
机关事业单位改革触及深层次的内部利益格局重构。岗位聘任制、绩效差别化等政策在激发内在活力的同时,也可能在一定范围内引发职工群体对职业前景、收益预期等方面的现实焦虑与情绪落差。如果思政工作对此视而不见、仅聚焦宏观方向或表层肯定,将加剧工作悬浮化、与实际问题疏离的问题,使思想稳定机制失效,群体凝聚力弱化。这就需要思政工作精准聚焦改革衍生的具体症结,运用心理疏导、精准沟通等工具方法,有效释放思想郁结,重建理解互信,为各项改革措施的顺利深化夯实共识基础与社会基础。
(三)能力保障维度新命题
新阶段对机关事业单位的服务标准、专业能力、创新效能及公共属性发挥均提出更高层级的要求。但目前思政工作与日常业务之间“相互割裂”的情况仍普遍存在,教育成果向业务效能转化不足,致使思政的驱动效果弱化。这就要求思政工作必须积极与中心任务紧密融合,探索将思想引领转化为职工履职尽责与开拓创新的精神引擎之机制路径,推动思想认知力向实践执行力实现系统性转化与跃迁。
二、新形势下机关事业单位思政工作创新路径
(一)强化顶层统合,突出体系性
理念决定实践深度与持久度。机关事业单位须从战略层级重新定位思政工作,一方面,要将思政工作为改革发展的思想先导和稳定运行的核心枢纽,贯穿于机关事业单位决策运转的全部环节,构建严密领导体系,深化党组织政治把关职能,将思政效能列入关键绩效清单。另一方面,要加速思政内容体系的升级优化,围绕核心任务提炼时代化理论主线,强化理论阐释的穿透力,着重分析改革痛点与民生热点,破除理论与现实的逻辑隔阂。要强调“制度管长远”,完善思政工作评价机制与服务岗位、创新突破深度结合的指标设定,形成评价与改进的“双促进”链条,为思政实践提供强有力的价值坐标及效能保障平台。
(二)创新资源供给,优化穿透力
新形势下,机关事业单位思政工作要努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触及感召与精准浸润水平。第一,要依托“互联网 +′ ”思维重建宣导渠道,融合内网通讯平台、移动微端、场景化在线平台等构建多维数字传播矩阵,常态化推送理论精要、先进典型及业务指南。着力开发“适配型”数字化思政资源库,涵盖理论图解微视频、动画情景课、实时问答讲座等形式。第二,要力促思政空间场景化改造,打造多功能“思想驿角”、文化廊墙、荣誉激励空间等,实现教育情境的“随时触发、随处渗透”。第三,要全力推动“思政教材产品化”,定制主题明确、案例贴切、形式多样的“思政工具箱”,实现理论理念与业务需求情景的融合统一。第四,要强化模范带动,发掘业务领域中的党员骨干及一线服务标兵,打造真实可信的“身边教材”,营造学习榜样、争当先进的向上氛围。
(三)强化服务嵌入,提升向心力
新形势下要促进思政工作回归“思想为本、关怀为要”的本质属性,让暖心务实的工作成为凝聚人心之基。首先,要健全心理支持网络机制,设立常态心理咨询岗,提供点对点情绪疏解服务,关注高压力或处于关键敏感转型期的员工群体,设计提供定向团体咨询方案。其次,要拓宽领导干部接访维度,落实“恳谈日”制度,党政班子成员定期深入一线接待沟通,打通思想疑惑、管理建言、问题反馈的互动通路。最后,要聚焦关切解难点,将思政工作与解决职工切身关切精准结合,形成问题治理清单闭环,通过务实纾困将思政关怀外化为干部职工获得感与组织归属感的提升动力,真正达到思想上凝聚人、情感上感动人、实际中服务人的实践整合力境界。
(四)深耕青年成长,锻造生力军
青年人才事关机关事业单位长久发展根基与活力保障,思政工作机制应特别聚焦青年骨干的培养成长规律,以精准策略点燃创新动能。一方面,要系统搭建成长赋能阶梯,实施业务与思想结合的“双导师”带培方案,推行“青年项目责任制”、“一线攻关岗”等实践淬炼平台,促成价值认知的实体转化。另一方面,要着力强化文化归属建设,基于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组建各类兴趣协会,支持创新创意活动展演,打造具有时代感、正能量的青年文化 IP。要选树青年骨干典型人物,重点发掘一线岗位服务突出、技术攻坚担当显著的新生代代表,广泛宣传其作为路径,激发集体认可与价值共识共建氛围。同时,还要完善青年关怀路径,健全学习提升、职业发展空间协调等措施,增强组织温暖感与未来期待,切实提升思想情感双认同。
(五)强化协同联动,拓展影响力
现代治理趋势要求思政工作必须超越单位边界,构筑协同响应、融合联动的公共思想治理框架。实际工作中,要深化跨界合作渠道,统筹所在社区、相关服务企业等构建多元共治平台,组织党员社工协作、服务联办项目等活动,共建良好社会声誉环境;健全家庭支撑体系探索开展“亲属开放日”“家庭助廉会”等联系互动载体,形成思政教育向家庭价值影响的传导机制。要强化社会资源导入机制,邀请道德模范、业界领军者深入交流;链接党校资源开展联学研修计划,扩大思想引领视角维度及深度。要在关键任务场景如项目推动期组建一体化思政工作团队,整合资源服务攻坚克难全程目标,全面增强思政工作的社会动员力和多维融合治理效能。
三、结语
当前机关事业单位思政工作面临从价值引领、风险疏解到队伍活力的多维挑战格局,需要在顶层建设优化、教育模式再造、关怀服务嵌入、青年动力激活、联动治理拓展五个方面建构创新途径链,强化核心价值引领,持续探索路径方法,将思想引领内化为职工自发的行动追求,外化为机关事业发展之强大驱动力,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化解思想张力、凝聚奋进合力,切实为机关事业单位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征程上履职担当提供深层精神支撑。
参考文献
[1] 白新业 . 新时代基层事业单位思政工作创新之路探析 [J]. 求贤,2024(2).
[2] 倪子豪. 新时代背景下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路径[N].经济导报,2025-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