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音乐:独特魅力与中越音乐联系
李颖
新疆艺术学院音乐教育系在读硕士 830000
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越南音乐的乐器特征、音乐风格及其与中国音乐的深厚联系。通过对越南传统乐器如独弦琴、十六弦筝等的详细介绍,分析其构造与音色特点,阐述越南音乐风格中受地理、历史、文化影响而形成的多元性与独特性。同时,从历史发展脉络出发,揭示中越两国音乐在乐器传播、音乐理论、艺术风格等方面的相互影响与交融,展现两国音乐文化交流的丰富成果,增进对东南亚音乐文化以及中越文化关系的深入理解。
关键词:越南音乐;中越音乐联系
一、引言
越南位于亚洲东南部,其音乐文化在东南亚地区独具特色,是越南民族精神与历史传承的重要载体。越南音乐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本土的自然环境、民族风俗以及周边国家尤其是中国的文化辐射。深入研究越南音乐的乐器特征、风格特点以及与中国音乐的联系,对于理解东南亚音乐文化的多样性以及亚洲文化交流的历史脉络具有重要意义。
二、越南音乐乐器特征
(一)独弦琴
独弦琴是越南最具代表性的乐器之一,又称“匏琴”。它的构造独特,琴身通常由一块长条形的桐木或竹制成,一端插入一个大葫芦作为共鸣箱,琴弦仅有一根,通过琴尾的摇杆可以改变弦的张力,从而调整音高。演奏时,乐手用右手持拨片拨弦,左手通过摇杆进行颤音、滑音等技巧的演奏,能发出清脆、悠扬且带有独特颤音效果的声音,音色空灵而富有诗意,擅长表达细腻的情感,其音域虽然相对较窄,但表现力极为丰富,在越南民间音乐和宫廷音乐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常常用于独奏或为诗歌朗诵、舞蹈等艺术形式伴奏。
(二)十六弦筝
越南十六弦筝在形制上与中国古筝有一定相似之处,但也有其独特之处。它的琴身较长,共鸣箱较大,弦数为十六根,采用丝弦或金属弦。其音色相较于中国古筝更加醇厚、深沉,低音区饱满厚实,高音区清脆明亮。在演奏技巧上,除了常见的勾、托、抹等指法外,越南十六弦筝还发展出了一些独特的演奏技法,如用手指轻叩琴弦产生特殊的音效等,在越南的传统音乐演奏中,十六弦筝常与其他乐器合奏,共同营造出丰富的和声效果,为越南音乐增添了独特的层次感和韵律感。
(三)其他特色乐器
此外,越南还有诸如竹笛、三弦胡琴、铜锣等多种具有特色的乐器。竹笛音色清脆悦耳,在越南民间音乐中广泛应用,常吹奏出活泼欢快的旋律;三弦胡琴的琴筒多为圆形或六边形,蒙以蟒皮或蛇皮,音色柔和圆润,具有很强的表现力,适合演奏抒情的曲调;铜锣在越南音乐中则主要用于营造热烈的气氛,其声音响亮、余音悠长,在庆典、祭祀等场合不可或缺。这些乐器共同构成了越南丰富多彩的乐器体系,各自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为越南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三、越南音乐风格
(一)受地理与民族文化影响
越南的地理环境多样,北部山区、中部平原和南部沿海地区的自然风貌差异较大,这使得不同地区的音乐风格也各具特色。北部山区的音乐较为质朴、粗犷,旋律中常常带有山林的气息和少数民族的豪放风情;中部平原地区的音乐受宫廷文化和佛教文化影响,节奏较为平稳、庄重,旋律优美典雅,具有较高的艺术规范性;南部沿海地区的音乐则受到外来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熏陶,更加活泼、明快,节奏富有动感,旋律中融合了一些西方音乐的元素,呈现出多元文化融合的特点。
(二)音乐体裁与风格特点
越南音乐体裁丰富多样,包括宫廷音乐、民间音乐、宗教音乐等。宫廷音乐如“雅乐”,其风格庄重肃穆、曲调规整,演奏形式严谨,注重礼仪性和仪式感,乐器配置丰富,演奏技巧高超,是越南古代宫廷文化的重要体现;民间音乐则形式更为自由、活泼,如“水上木偶戏音乐”充满了生活气息,旋律简单易记,节奏明快,与民间的生活场景和劳动节奏紧密结合,反映了越南人民的日常生活和情感世界;宗教音乐如佛教音乐,以其宁静祥和的氛围和悠扬的旋律为特色,常常通过诵经、唱诵佛号等形式表达对宗教的虔诚和对心灵的慰藉,其音乐风格对越南整体音乐审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使得越南音乐在追求美感的同时也注重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四、越南音乐与中国音乐的联系
(一)历史上的音乐文化交流
中越两国山水相连,在历史上有着长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早在秦汉时期,中国文化就开始对越南产生影响,包括音乐文化。随着中原王朝对越南地区的统治和文化传播,许多中国乐器如古筝、二胡、琵琶等传入越南,并在当地逐渐生根发芽,融入越南音乐体系。同时,中国的音乐理论、记谱法等也对越南音乐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例如,越南的一些传统音乐曲谱在记谱方式上与中国古代的工尺谱有相似之处,这反映了两国在音乐传承和记录方面的渊源关系。
(二)乐器的传播与演变
中国乐器传入越南后,在当地的文化环境中发生了一定的演变。以古筝为例,越南十六弦筝在保留了古筝基本构造和演奏原理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音乐审美和演奏需求,对琴身、弦质和演奏技法进行了改进和创新,形成了独特的音色和演奏风格。同样,二胡在越南也有一定的发展,其音色和演奏方式在与越南本土音乐融合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些变化,以更好地适应越南音乐的表达需要。这些乐器的传播与演变不仅丰富了越南音乐的表现力,也体现了中越两国音乐文化相互吸收、相互促进的历史过程。
(三)音乐风格与审美观念的相互影响
在长期的文化交流中,中越两国音乐风格和审美观念也相互影响。中国音乐的优美旋律、严谨结构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对越南音乐的创作和表演产生了启发,使得越南音乐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时,更加注重旋律的美感和情感的细腻刻画。而越南音乐的清新自然、灵动活泼的风格也为中国音乐带来了新的元素和灵感,尤其是在一些民族音乐的创作中,借鉴了越南音乐的节奏特点和独特的装饰音技巧,使作品更具东南亚风情。此外,两国在音乐审美上都追求和谐、优美、抒情的境界,这种共同的审美观念为两国音乐的交流与融合提供了内在的基础,促进了两国音乐文化在更高层次上的相互理解和欣赏。
五、结论
越南音乐以其独特的乐器特征和多元的音乐风格展现出了东南亚音乐文化的魅力。其乐器的精巧构造和独特音色,以及音乐风格中蕴含的地理、民族与历史文化元素,构成了越南音乐鲜明的个性。同时,越南音乐与中国音乐在历史的长河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乐器的传播与演变到音乐风格和审美观念的相互影响,都见证了两国文化交流的深厚底蕴。这种联系不仅丰富了两国音乐文化的内涵,也为亚洲乃至世界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做出了贡献。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进一步研究和传承中越音乐文化的交流成果,有助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与合作,推动人类文化的繁荣发展。
通过对越南音乐的深入探索,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音乐作为一种文化语言,在跨越国界、沟通民族心灵方面的重要作用,也为我们进一步挖掘和保护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遗产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作者简介:李颖(2002.07-)女 甘肃武威人 汉族 新疆艺术学院音乐教育系在读硕士 8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