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绘本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情感教育路径探析
令狐晓珊
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海校街道中心学校 563200
引言
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有着重要的实践价值,此阶段的学生不仅要学习基本的道德规范和法律知识,而且要深刻领会这些规范、知识背后蕴含的价值观念并达成认同。传统教学手段大多偏重于知识传授,对于情感培育以及伦理导向作用的重视明显不够。相较而言,绘本借助自身独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和直观的视觉呈现手段,在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的同时,还能有效地推动学生对道德意识和法治精神的感知与内化。
1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探究
把情感教育理念融入到小学《道德与法治》这门课中有着很重大的实际价值,而且有着很深远的教育意义。这种教学模式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来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并吸收那些关键的概念,因为小学生们正处于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时期,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往往很难彻底调动起他们内心的求知欲望,但是情感教育却凭借像情境模拟,角色扮演这些不一样的互动形式,在情绪体验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道德准则以及法律条文的认识,通过绘本故事里的故事情节冲突和情感张力设计,学生就能很直观地分清哪些是公平的哪些是偏见的,哪些是善意的哪些是恶意的,然后在不知不觉当中慢慢树立起初步的价值评判准则,这种方式既有益于改善学生的共情能力,又有利于加强他们对于别人情绪改变的察觉和领悟水平。此外,把情感教育融入法律案例解析或者道德议题研讨中能有效地冲破学生只顾结果的思维模式,深入探究情境怎样引发人的感情反应,这有益于培养学生同理心,为他们塑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给予支撑,而且对于形成社会担当意识有着长远的影响。从心理健康角度来讲,情感教育在减轻学生心理压力上有着明显效果,学生碰到复杂法律和伦理问题的时候,常常会承受较大的心理负担,创建起支撑性的感情教育体系以后,教师可以营造出开放包容的心理环境,促使学生吐露自己的真实感受,探讨自己存在的疑惑,进而改善自我认识水平,加强情绪调控能力,情感教育还会引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进一步加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课堂参与积极性。
2 基于绘本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情感教育路径探究
2.1 绘本故事在道德认知与法治意识培养中的应用
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育体系中,绘本既是重要的教学资源,也是情感培育的关键媒介。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儿童的情感发展与认知构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交互作用机制,绘本凭借自身独特的视觉呈现方式以及叙事结构,可以有效地引发学生的心理共鸣,在不知不觉中加深他们对于道德规范以及法律意识的理解。情感教育能够明显改善学生的共情能力及伦理判断水平,进而推动其社会行为准则的内化,在此背景下,教师可以借助精心挑选的绘本来引导学生体会角色情感的起伏变化,进而加深对道德理念与法治精神的认知。例如,在部编版教材《拾金不昧》这节课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小女孩与失物》这类符合主题的绘本,通过设计故事情节来进行互动讨论,让学生感受诚信品质的意义。课堂导入阶段,教师利用绘本封面图像,促使学生凭借视觉符号做初步推测,以激发探究欲望,教师依照故事发展次序逐页朗读,而且在关键情节之处暂停,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和体会。当谈及小女孩要不要归还图书的时候,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要是你是她,你会怎么做呢?说说你的想法”,这种互动有益于学生加深对诚实品质意义的领悟,也能加强他们对角色心理状况的情感共鸣,教师做出总结:“诚实既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约束”。这种教学安排既加深了学生对诚信伦理的认识,又提升了他们的道德评判能力和法律意识。
2.2 角色扮演强化情感体验与道德判断
角色扮演法属于一种重要的情感教育手段,它依靠具体的场景来让学生更好地体会道德与法治方面的核心含义。按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们通过参加一些实践性的活动就可以做到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和吸收,这种教学方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当中,既能够加强学生的兴趣投入,又可以促使他们的同理心得到发展,而且还能提升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通过模仿现实社会的各种情形,学生能够直接感受到法律以及道德规范在日常生活中具体的应用情况,从而加深对社会规则的认识和遵守意识。例如,在《保护环境,从我做起》教学中,通过角色扮演活动加深学生情感体验以及道德认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绘本来营造出情境,向学生们阐述环境保护所具备的重要意义,在这之后教师就会指导大家以小组形式展开合作学习,每一组的成员数目大约在 4 - 5 人之间,发放了含有不同角色的小动物比如小鸟呀、兔子这些,也包含了环保志愿者以及普通市民这些人物。接着各个小组便依据自身的角色进行详细讨论,思考自己对于生态维护应当占据什么立场和承担什么样的责任,教师特意设立起相关情境、类似模拟城市公园陷入污染状况的情形,地面上满是散乱着的废弃物,一群群动物因为环境条件变差而流露出些许焦灼的样子。各组轮番上台去展示,小鸟借助口述或者其他肢体动作来表露对生态环境被损坏感到的担心情绪,环保志愿者呼吁大众加入到清除污染这一举动当中来,而且会强调每个人都能为净化周围生活环境做出一定贡献,至于普通的市民,他们在面对这个问题时又有着什么样的态度以及做法呈现出来。 表演教学环节里,教师重点指导学生利用情感表达技巧,通过肢体语言和台词演绎来加强角色的真实性。通过这些教学活动,学生加深了对生态保护话题的认识领悟,而且凭借角色扮演增强了情感共鸣,改进了道德意识,给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培育形成了牢固根基。
结语
总之,绘本作为一种具备表现力又很有趣的媒介载体,教师可以借此调动学生的情感反应,推动他们深层次地领悟道德认知和法治意识。绘本里的故事情节安排和人物形象塑造有益于学生从情感角度去体会道德选择的复杂之处,进而改善共情能力并优化价值评判水平。通过角色扮演、主题研讨等互动形式,既能加强学生的主体感受,又能促使他们把抽象概念变成具体行为,在现实情况里加深对法律规范和伦理准则之间关联的认识。
参考文献
[1] 陈超琼 . 基于绘本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J].名师在线 ,2024(11):17-19.
[2] 陆惠凯 . 立德树人理念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策略 [J].求知导刊 ,2024(07):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