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信息化建设在化工行业安全生产管理中的运用探讨

作者

徐宇霏

淄博齐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山东省淄博市 255000

前言:目前我国化工行业在新技术驱动下转型升级,生产质量以及效益在不断提升。同时,安全生产管理也因为业务扩大化、多样化以及具体的工艺创新,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将信息化建设融入到安全生产管理当中,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本文积极探索信息化建设在该领域的有效运用,力求形成相对完整的应用模型,为行业发展提供参考。

1 化工行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必要性

第一,提高生产安全水平,改善生产安全风险应对能力。化工行业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可以提高企业对生产现场的监测和控制能力,从而快速反应和应对安全隐患[1]。例如,山东某合成氨厂,因为面临着原材料比例失控等风险,所以在反应釜等关键处融入了实时监测系统,对H2、N2 比例进行检测,有效地降低了爆炸等风险的发生几率。

第二,保障员工生产安全、降低企业损失,树立企业形象。对化工企业而言,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力度,除了保障员工人身与财产安全、降低企业事故损失外,还承担着维护社会稳定的责任,有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2 信息化建设在化工行业安全生产管理中的价值

第一,有效地消除安全生产管理的信息孤岛,促进不同环节、不同部门的有效对接。例如,宁波某化工厂在采购活动当中,并未有效明确醋酸乙烯酯的含量,同时生产环节也未就材料中这一成分进行测量及形成具体的规避措施,结果导致了倒罐作业时未进行接地处理,结果发生了大火和爆炸。换言之,运用信息化建设有效地打破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运输以及输送等环节的信息孤岛,实现前后工序精准精密对接,这一惨剧完全可以避免。

第二,减少作业现场人工操作频次,规避高风险环节人身威胁。传感器和数据采集系统在化工信息化安全管理当中处于核心位置 [2],这些技术可以通过实时监测、自动化控制取代了以往人工巡检以及签批,如此有效地减少了作业现场人工操作的频次。与此同时,启动电子围栏、远程操作等现代手段,可以保证风险发生后及时启动警报,最大限度避免人员伤亡。

第三,提高行业产值以及实现化工产品稳定供给。积极地推进信息化建设,对于整个化工行业而言,会因为降低安全风险而提高整个行业的生产总值,同时以管道腐蚀智能检测等技术增强管道输送安全水平,实现了化工产品的稳定供给。这对于我国现代化建设而言意义重大。

3 信息化建设在化工行业安全生产管理中的运用

3.1 创建信息系统

化工行业安全生产管理中运用信息化建设,要以创建信息系统为发端。具体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首先,化工行业协会需要创建行业数字平台。这一举措目的是通过行业协会的权威性宣传,提升从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意识,确保各类信息技术等融入到它们内部生产的每个环节。

其次,化工企业需要对自身生产进行充分调研,找到安全管理的盲区和痛点,以这样的手段建立较为明确的信息化建设目标,避免信息系统创建无序化。

再次,充分地形成感知层、网络层、数据层、应用层设计。其中的感知层主要是运用物联网、传感器等动态收集温度、湿度、压力、浓度等数据;网络层则是通过各类线缆,有效地建立适应企业生产的内部网络拓扑,同时采用“工业以太网 + 防火墙”这一模式使得安全网、信息网有效隔离;数据层主要基于分布式数据库存储和管理采集的DCS、SIS 等数据,为上层应用提供支持,以实现对安全问题追根溯源的分析;应用层则集中于技术培训、风险预警、应急指挥、培训考核等具体组块。

3.2 多元应用内容

化工行业安全生产管理当中信息化建设的多元应用主要体现在安全生产的监控、生产工艺的优化、设备数字化维护以及高危材料的动态管理。以下对它们分开论述:

第一,物联网安全生产监控系统。监管化工企业的生产过程,需要设置安全检测装置,通过实时、动态的监控掌握化工生产流程,降低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并保证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得到有效解决 [3]。

例如,物联网安全生产监控系统通过部署 RFID 标签与智能传感器终端(如气体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对化工生产各环节的关键参数(包括气体浓度、液体温度、空气湿度等)进行实时监测。采集的数据经物联网平台分析处理,动态识别潜在风险并触发预警机制,提升安全生产管控能力。

第二,虚拟现实技术的生产工艺虚拟演示。随着现代工艺的融入,化工生产安全管理迎来挑战。在理想条件下,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可模拟原材料配比及其在反应釜中的动态变化,帮助生产与科研人员识别潜在风险,优化生产工艺,从而降低安全风险。

第三,设备数字化维护。化工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除了一部分源自于人为违规操作之外,更多地源于设备老化。因此,提升设备维护水平,可有效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利用大数据技术采集设备数据做到分级管理,保证设备档案资料的完整,对于设备维修、维护、升级、保养等而言都意义重大。

第四,大数据技术下的高危材料数字化管理。主要采用 RFID、WMS、SDS 等手段对危险化学品、高危材料实施全过程跟踪,确保采购、运输、入库、存储、领用、废弃物处理等都处在监控之下。

3.3 完善管理制度

在化工行业安全生产管理中运用信息化建设,需要完善的管理制度提供保障。

第一,要建立具体的负责部门。具体可以将技术部门、工程部门、生产部门融合,形成专门的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部门,有利于这一方面工作的责任追溯。

第二,要建立具体的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流程、标准。信息化管理与传统人工管理存在显著差异,在制度设计中需重点强化电子票证管理与动态过程监督两大环节。具体标准包括:杜绝代签、杜绝脱岗;动态打卡、动态监测、自动报警。

第三,要形成绩效管理。主要是针对化工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实施动态数据采集,分析其中的薄弱点,形成具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之后,人力资源部门以权威的培训有效地提升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以及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人力资源部门再以每一位受训人员的具体工作成果对培训效果实施评估。对表现优异者以及表现不如人意者实施正反激励。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化工行业安全生产管理必须要跟上时代步伐,积极地落实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化乃至于智能化手段提高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产品运输等环节的监控力度;运用信息化手段有效发现生产工艺当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信息化手段监控和维护设备,以及对高危材料实施全过程监控,都可以有效地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诚然,需要建立相应的制度,明确具体流程和标准,并以有效的培训工作提升所有人员的安全意识、技术水平,如此才能建构出完整的安全生产闭环。

参考文献:

[1] 何梓萱 . 信息化建设在石油化工行业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J]. 石油石化物资采购 ,2023(11):160-162.

[2] 张会英 , 王云贵 , 张伟 . 化工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分析与研究 [J]. 全面腐蚀控制 ,2024,38(11):42-44.

[3] 褚玮 . 自动化控制在化工安全生产中的应用探讨 [J]. 当代化工研究 ,2024(16):98-100.

作者简介:徐宇霏(1997-08),女,满族,辽宁铁岭人,助理工程师,大学本科学历,单位:,研究方向:化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