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下高中小说教学研究
成天漫
重庆三峡学院文学院,重庆万州,404100
摘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学习任务群,其中“文学阅读与写作”占据学分最多,凸显了其在语文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因此,从任务群的视角出发,对高中小说教学模式实施革新具有正面的推动作用。研究发现,在一线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目标设计不明确、教学方式固化单一等问题。针对问题,本文从目标设定、方式创新出发,提出相应的策略,旨在为“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背景下的高中小说教学提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文学阅读与写作 任务群 高中小说教学
引言:“语文学习任务群”概念出现后,一线教师依此开展教学实践,虽有成效但也面临诸多挑战,“学习任务群”实施尤难。鉴于此,本研究以“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为理论指引,聚焦高中小说教学,助力语文教学优化与学生成长。
1 “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及小说选篇概述
1.1 “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内涵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语文学习任务群’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1]。新课标对语文课程内容采取“学习任务群”的方式进行分类,共形成十八个学习任务群。“文学阅读与写作”是第五个学习任务群,占2.5学分,45课时,在所有任务群中占比最高,充分彰显了其在新课标的重要地位。
1.2 “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学习目标与内容
根据新课标对“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学习目标与内容的阐述可知,此任务群着重于对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的培育。强调以历史视角及现代理念去剖析小说蕴含的思想内涵和呈现的艺术风格,从语言运用、结构构思、情感表达等多个维度赏析小说作品。不仅如此,还积极倡导读写融合的学习范式,激励学生在把握小说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探寻并吸收其中的写作技巧,实现阅读积累向写作产出的过渡,从而增进文学素养与写作能力。
1.3 “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教学提示
根据新课标对“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教学提示的阐述可知,在高中小说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借助创设阅读情境的方式,开展多样的教学活动,致力于为学生拓展充足的阅读与写作空间,并及时给予引导与协助。借助开展形式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如专题研讨、角色扮演、创意写作比拼等,教师能够巧妙地助推学生阅读鉴赏能力的提高,激发其潜藏的创作灵感。
1.4 “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下部编版教材小说选篇概述
在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以“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引领的小说作品主要集中在必修教材,涵盖了必修上册第一单元和必修下册第六单元,共编入7篇小说。“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在编排上独具特色,它以人文主题作为主导方向,遵循单元人文主题与学习任务群相互交织的双线结构模式来组织内容。
2 “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视域下高中小说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目标设计不明确,核心素养重视不足
在当前的教学中,部分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出现了方向上的偏离。不少教师往往倾向于凭借过往的教学经验以及高考考纲所规定的要求来进行目标的规划,却极少将目光投向学生的实际状况以及核心素养的培育需求。教学目标大多局限于文本的小说构成、课文内容特点及文学鉴赏,对于探讨时代背景和加强写作练习方面表现不足。如此目标指引下,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进程混沌无序,知识呈碎片化而难以有效整合,致使学习成效与预期目标相差甚远,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也无法得到有效落实。
2.2 教学方式固化单一,缺乏读写整合意识
教学方式的选择,关乎着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也影响着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2]小说教学中,教师常以先划分段落,再分析重点语句,最后概括主旨的方式组织教学。此过程以教师的详细讲解为主导,学生则主要负责听和记。这种模式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学习前便预知流程,对小说的学习热情逐渐减退。教师对课堂的单向把控,极大程度地抑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致使师生间的互动关系严失衡。
3 “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视域下高中小说教学策略
3.1 教学目标的设定策略
3.1.1 遵照课程标准,重视核心素养
课程标准是指引教学方向的纲领性文件,依此制定教学目标可保证教学内容精准完整,助学生扎实掌握知识技能,规避教学的盲目随意。因此,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候,需深度研习课程标准,并全面考虑该任务群的具体目标、内容特征及定位,通过深入的分析与权衡,梳理知识与能力要点并细化为可操作、测量的目标,同时结合教学内容与学情,制定出科学、合理且契合学生实际需求的学习目标,以确保学生在小说学习过程中,既能锻炼语言运用能力,又能达成文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3.1.2 依据教材文本,考虑编者意图
教材是教与学的依据,它既是教师授课的凭借,也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参照。要设定出更为科学、精准且明晰的学习目标,对教材展开深入剖析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以部编版高中必修下册第六单元为例,教材的编排蕴含深意,五篇作品被编为三课,为教师整合教学资源提供了清晰的导向。学习目标应借助教材中的单元导语、学习提示、单元学习任务等助读系统的内容进行综合设定。
3.2 教学方式的创新策略
3.2.1 创设真实情境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科核心素养体现为在实际语言运用场合中展现的能力及其特性,因此,教师应重视构建情境教学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关注学生的需求,设计多样化的学习场景。
可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创设言语体验情境。教师可首先运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搭建起与学生的情感桥梁,继而引领学生去探寻文字的情感内蕴,强化其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与感悟能力;二,创设生活情境。利用音乐、影视及角色扮演等贴近生活的形式,拓宽他们的学习体验维度;三,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自主发掘与文本相关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困惑,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再围绕问题的解决,进行资料搜集、整理、分析等等,一系列的自主探究活动。
3.2.2 实行读写结合
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通过阅读获得的感受能够成为提升写作技巧的宝贵经验,同时,写作实践中的所得也能反过来为深入阅读搭建理解的桥梁。举例来说,在《祝福》中,柳妈角色的复杂性——展现出双重性格特征,教师可以激励学生围绕此人物形象撰写文学评析,表达个人独到的观点与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首先通过阅读来积累素材并初步表达个人感悟,随后采用杂感、随笔或正式评论等多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考,从而完成文学评论的创作。文学写作还能融入综合性活动之中。例如,在学习《荷花淀》后,可以将课文内容改编为剧本,并在课堂上进行表演实践。
结束语:小说在“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中占据核心位置,是提升学生阅读技巧与写作能力的关键途径。针对当前高中小说教学的实际情况,本文从“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的视角出发,探讨了教学目标设定、教学方式创新这两个维度,并提出了改进建议。由于个人理论素养尚存局限,本研究存在不足之处,我将继续深化理论学习,为未来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8.
[2]王霞.“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下高中小说教学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2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