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探讨
周淑玲
长春高新第一实验学校 吉林 长春 130000
引言
对于数学学科来说,学生最为关键的能力就是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会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但是,对于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关注比较少。这导致学生的数学能力缺乏灵活性,难以应对多变的数学问题。由此可见,教师应当把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作为重要的教育任务。
一、对逻辑思维能力的分析
逻辑思维在数学学习中不可缺少。具备良好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时往往能够做到深入分析、灵活应对,特别是能够结合已经掌握的知识对题目条件进行推理,准确高效地得到答案。数学是一门极为严谨的学科,逻辑思维的重要作用也由此得到体现。
通过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可以更好地建立概念、定理以及数学知识点的联系,逐步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在数学解题中,逻辑思维能力使得学生的思路更加清晰,在面对复杂问题时才能更加有效地解决。另一方面,数学学科也不能缺少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的思维能够得到拓展,不断对数学知识产生新的认知,同时形成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通过有效的数学训练来实现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
但是,目前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逻辑思维培养依然存在较为明显的问题和不足,教师也要采取合理的方式应对多样的挑战。虽然近年来新课改在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理念深入人心,然而部分教师依然深受传统理念影响,把教学重点放在理论知识讲解和计算能力锻炼等方面,对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缺乏关注。这导致数学教学活动比较封闭,缺乏多元性和趣味性,学生更多地是通过机械记忆、大量练习来掌握数学知识,在学习过程中自身思维的应用空间比较少。这样的数学学习显然太过浅显,学生无法真正参与到知识生成过程之中,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会大大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可见,教师不仅要对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有深入全面的认识,而且要结合实际情况纠正和解决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形成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明确的教学计划和基础和前提
如果缺少科学有效的教学计划,那么教学活动的开展就会缺乏条理性和有效性。特别是在传统教学活动难以满足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等要求的情况下,教师要对教学计划的设计进行优化和完善,使得教学活动能够真正体现逻辑思维元素。比如在讲解《一元二次方程》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设定的知识技能目标是“理解基本概念和方程的一般形式,通过阅读题目能够准确列出方程式”,过程方法目标是“能够从具体的问题情境或者抽象情境中得到信息,并写出一元二次方程”。这样的教学目标设定贴合教学内容,难度也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符,并且教学计划设计中也不缺少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相关内容,为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大量的机会和充足的空间。
(二)应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对于学生来说,数学不仅是严谨的而且是抽象的,如果教学方法不恰当,会给学生的理解和学习带来不少困难。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灵活应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注重于降低学生的认知压力,培养他们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比如在《中心对称》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不直接讲解知识,而是先给学生展示了一些图片,比如扑克牌、车轮、剪纸等,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总结特点。然后教师通过提出“中心对称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等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激发他们应用逻辑思维的积极性。学生相互交流、一起讨论,并共同设计出有特点的中心对称图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锻炼。
(三)不能忽视逻辑思维能力训练
传统数学教学中,大量的习题训练较为常见。而要保证学生形成优良的逻辑思维能力,一定量的科学训练同样必不可少。在教学时,教师应当结合知识点设计一些启迪思维的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通过这种方式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此外,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使用思维导图等工具,直观地展现数学知识的逻辑性,这同样激发了学生的逻辑思维意识,让他们在后续的学习活动中刻意锻炼。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对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有清晰的认识。通过对教学活动进行优化设计,将逻辑思维的内容融入其中,真正为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林伟 . 初中数学教学方法中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路径探讨[J]. 2024(2):483-485.
[2] 杨小娟 . 论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J]. 电脑爱好者(普及版)(电子刊), 2023(4):2926-2927.
[3] 邵建雄 .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策略探究[J]. 数学学习与研究 , 2024(6):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