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与新课标下初中历史教学成效的反思与分析
江结保
班玛县民族中学 814399
摘要:随着新一轮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初中历史教学在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及评价体系等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本文旨在分析新课标下初中历史教学的成效,探讨其实施中的反思,并提出优化策略。通过对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学生历史素养的提升、教师教学方法变化等方面的分析,结合教学实践中的挑战,提出如何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强化学生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建议,以期为初中历史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课改;新课标;初中历史
引言
2022年版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出台,最主要的变化是明确了核心素养培养任务,并对历史课程核心素养项目、内涵进行了规范定义,同时围绕落实核心素养教育任务,提出了一系列配套的理念、建议。如“精选和优化课程内容”“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等等。在这个背景下,以往的初中历史教学理念、策略、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新课标要求,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因而需要进行优化和改革。
1 新课标的特点
新的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特别是在历史思维、历史知识的应用以及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方面做出了明确要求。新课标注重历史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的培养。通过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方式,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此外,新课标强调历史学科的人文关怀,倡导通过历史事件的深入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历史背后的文化与社会背景,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文化观和价值观。
2 课改与新课标下初中历史教学成效的反思
2.1 教学目标达成情况的反思
在新课标的实施过程中,虽然不少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定和执行上进行了调整,但仍存在对目标理解不到位的情况。大批教师依旧把课堂重点放在知识的灌输上,却忽略了新大纲强调的学生的批判性思考和历史研究技能的提升。在日常教学中,往往过分关注于历史事实的陈述和记忆,却忽略了对学生思维创新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处理繁杂的历史议题时,往往缺少深度剖析和全方位地思索。有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并未有效贯彻学生主动学习的策略,依然保持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探索和学习的过程。
2.2 学生历史素养提升的成效分析
新课标强调历史素养的培养,特别是批判性思维、历史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学生的历史素养未能得到预期的提升。学生更多停留在记忆性学习上,对历史事件的表面理解较多,缺乏对历史本质、背景和多维度分析的深入探讨。学生在课堂中缺少足够的自主思考空间,历史探究式学习的机会较少,导致他们对历史问题的理解较为片面。虽然部分学校在课外通过历史项目、辩论等方式尝试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但由于缺乏系统性设计和科学的学习评估,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未能有效培养。
2.3 教师教学方法的变化与挑战
新课程标准倡导教师有选择的,自主的方法进行教学,而多数教师在实践过程却存在较大的挑战。以往以教为主的教学方式一直占据主体地位,对于这些以教为中心的传统教师而言,在变换教学方法时多少会存在一些心理上的不适。虽然部分教师已经尝试项目性学习或者探究性教学方法,但因没有合理充足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资源支持,学生的积极性普遍不够,且教学效果并不能充分发挥出来。有的教师依然重教材教学和教学资源而轻现代化网络教学工具资源使用,且没有起到实质性的课堂互动及学生自我学习的效果,甚至于不能满足学生各方面需求的指导性教学。
3 课改与新课标下初中历史教学的进一步优化策略
3.1 优化教学内容与拓展知识面
历史教学内容应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历史学习的多样性。适应并满足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多样化。教师要把历史环境、生活案例穿插在讲授环节中,将各种具体事例深入分析历史人物,让学生对历史事件有全面地把握。教科书中应当不仅包含主要内容和重点,也应重视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例如采用历史事实与当下社会对比,或对立历史观点碰撞的差异,让学生思考历史给当下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教师还可以利用课外拓展阅读文献或是历史电影片段等素材,让学生将课堂学习延伸至课堂之外,丰富学生的历史视野,扩展学生的历史知识。
3.2 改进教学方法与提升互动性
改革教学方法有助于完成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作为教师,要适当地融入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通过多媒体以及互联网资料为历史教学带来更多的活力。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激发学生思考,强化了与学生的互动,并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还要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通过让学生开展相关作业与自主学习的方式,将历史知识转化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法,及时对学生自学过程进行必要的指导。因此,教师要定期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帮助解决相关的学习问题。
3.3 强化学生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是新课标实施的重要目标。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历史问题,挑战传统的历史解释,培养他们质疑和反思的能力。通过历史案例的深度分析、历史事件的多角度解读,教师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历史认知能力,还能激发其批判性思维。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历史观,并鼓励学生结合当前社会背景提出自己的观点。此外,教师还应设计一些富有挑战性的历史探究任务,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这些方式,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将在实际的历史学习中得到系统地训练,为他们日后的学术研究和实际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语:通过对新课标下初中历史教学的反思与分析,可以看出课程改革在历史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尤其是在提升学生历史素养和批判性思维方面。然而,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学生历史素养的提升以及教师教学方法的转变仍面临一定的挑战。为了更好地落实新课标的要求,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升课堂互动性、加强学生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未来历史教学改革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杨柳.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历史有效教学策略的探讨[J].求知导刊, 2023(11):83-85.
[2]龙腾云.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学模式的变革与发展[J].女报, 2023(9):0121-0123.
[3]龙运平.浅谈新课改下的初中历史教学[J].明日, 2021(15):0121-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