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分布式电源接入对配电网规划与运行的影响研究

作者

杜秀杰

370902198706264844 泰安市安全生产培训考务中心

摘要: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分布式电源在配电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深入研究了分布式电源接入对配电网规划与运行的影响,分析了分布式电源接入给配电网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旨在为配电网的合理规划和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参考依据。通过理论分析,详细阐述了分布式电源接入在配电网规划中的网络结构、电源布局等方面以及运行中的电压分布、电能质量、继电保护等方面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关键字:分布式电源;配电网;规划;运行

引言

传统的集中式供电模式在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电力需求方面面临诸多问题,如能源输送损耗大、对环境影响严重等。分布式电源作为一种新型的能源供应方式,具有能源利用效率高、污染小、靠近负荷中心等优点,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分布式电源主要包括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生物质能发电、小型水电等多种形式。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不仅改变了传统配电网的单一供电模式,也给配电网的规划与运行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挑战。深入研究分布式电源接入对配电网规划与运行的影响,对于充分发挥分布式电源的优势,保障配电网的安全、可靠、经济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一、分布式电源接入对配电网规划的影响

(一)对网络结构的影响

传统配电网是典型的辐射状结构,功率单向流动,从变电站流向各个负荷节点。分布式电源接入后,配电网的潮流方向发生了改变,可能出现双向流动的情况。这就要求配电网的网络结构需要进行优化调整,以适应这种变化。例如,在规划中需要考虑如何合理布局分布式电源,使其既能满足当地负荷需求,又能减少对现有网络结构的冲击。此外,为了协调分布式电源与配电网的运行,可能需要增加一些联络线或开关设备,提高网络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二)对电源布局的影响

分布式电源的选址和定容是配电网规划中的重要问题。不同类型的分布式电源具有不同的出力特性,如太阳能光伏发电受光照强度和时间的影响,风力发电受风速和风向的影响。在规划时,需要综合考虑当地的能源资源分布、负荷需求以及分布式电源的技术经济特性,确定分布式电源的最佳接入位置和容量。不合理的电源布局可能导致部分区域供电过剩,而部分区域供电不足,影响配电网的整体运行效率。

(三)对负荷预测的影响

分布式电源的接入改变了配电网的负荷特性。一方面,分布式电源的出力可以部分满足当地负荷需求,减少了对上级电网的依赖,使得传统的基于历史数据的负荷预测方法准确性降低。另一方面,分布式电源出力的不确定性增加了负荷预测的难度。因此,在配电网规划中,需要开发新的负荷预测方法,充分考虑分布式电源的影响,以提高负荷预测的准确性,为合理规划配电网提供可靠依据。

二、分布式电源接入对配电网运行的影响

(一)对电压分布的影响

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后,其输出功率会对配电网的电压分布产生影响。当分布式电源输出功率较大时,可能会使接入点附近的电压升高,超出允许范围,影响用电设备的正常运行。相反,当分布式电源出力不足或负荷较大时,可能导致电压下降。电压的波动还可能影响到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尤其是在分布式电源与配电网之间的功率交换频繁时。为了维持电压稳定,需要采取相应的电压调节措施,如安装无功补偿装置、调整有载调压变压器分接头等。

(二)对电能质量的影响

部分分布式电源,如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其输出功率具有间歇性和波动性,这可能会引起电压闪变、谐波等电能质量问题。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中的电力电子设备会产生谐波电流,注入配电网,影响其他用电设备的正常工作。此外,分布式电源与配电网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可能引发谐振现象,进一步恶化电能质量。因此,在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时,需要采取有效的电能质量治理措施,如安装滤波装置、采用动态无功补偿技术等。

(三)对继电保护的影响

传统配电网的继电保护装置是按照辐射状网络结构和功率单向流动的特点进行整定的。分布式电源接入后,配电网的故障电流大小和方向发生了变化,可能导致原有继电保护装置误动作或拒动作。例如,当分布式电源向故障点提供短路电流时,可能会使故障线路的电流增大,超出原有保护装置的动作电流定值,导致保护装置误动作。同时,分布式电源的接入还可能使相邻线路的电流减小,使保护装置的灵敏度降低,出现拒动作的情况。

(四)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后,系统的稳定性受到了新的挑战。一方面,分布式电源的输出功率波动可能会引起系统频率的变化,影响电力系统的频率稳定性。另一方面,分布式电源与配电网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导致系统振荡,影响系统的暂态稳定性。例如,当分布式电源采用电力电子变换器接入电网时,变换器的控制策略可能会与配电网的动态特性相互作用,引发低频振荡。为了提高系统稳定性,需要加强对分布式电源接入后的系统稳定性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如优化分布式电源的控制策略、增加储能装置等。

三、应对分布式电源接入影响的策略

(一)优化配电网规划

建立综合考虑分布式电源和负荷特性的规划模型,运用优化算法确定分布式电源的最佳接入位置和容量,同时优化网络结构,提高配电网的适应性和可靠性。加强对分布式电源的资源评估和预测,结合当地的能源资源状况和负荷需求,制定合理的分布式电源发展规划,引导分布式电源的有序接入。采用先进的负荷预测技术,充分考虑分布式电源的不确定性因素,提高负荷预测的准确性,为配电网规划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二)提升运行管理水平

安装电压监测装置和无功补偿设备,实时监测配电网的电压变化,根据需要自动投切无功补偿装置,维持电压稳定。采用电能质量监测与治理设备,对分布式电源接入引起的电能质量问题进行实时监测和治理,确保电能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对继电保护装置进行升级改造,采用自适应继电保护技术,根据配电网的运行状态和故障情况自动调整保护定值,提高继电保护的可靠性和灵敏性。建立分布式电源与配电网的协调控制系统,优化分布式电源的控制策略,使其能够根据配电网的需求自动调整输出功率,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三)政策支持与技术创新

政府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分布式电源的发展和接入,如给予补贴、简化接入手续等,促进分布式电源的健康发展。加大对分布式电源技术研发的投入,提高分布式电源的转换效率、可靠性和可控性,降低其建设和运行成本。开展分布式电源与配电网融合技术的研究,如微电网技术、分布式储能技术等,提高分布式电源在配电网中的应用水平。

结论

分布式电源接入给配电网的规划与运行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既有优化网络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机遇,也有电压波动、电能质量下降、继电保护复杂等挑战。通过优化配电网规划、提升运行管理水平以及政策支持与技术创新等策略,可以有效应对分布式电源接入带来的影响,充分发挥分布式电源的优势,促进配电网向更加智能、可靠、绿色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国栋, 王峥, 郝帅, 赵凤展, 张启承, 刘创华, 满玉岩. 分布式电源接入对配电网运行指标的影响评估[J].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21, (06): 79-85.

[2]曾晓毅, 史乔石, 洪峰, 范展成. 分布式电源接入对配电网运行的影响[J]. 中国新通信, 2016, 18 (09): 156.

[3]何后裕. 分布式并网光伏电源配电网接入典型模式对配电网运行影响评估. 福建省,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泉州供电公司, 2013-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