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培养初中生数学思维
颜薇薇
江苏省宿迁青华中学
一、初中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意义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具有许多意义,首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从而使数学教学效果得到提升。初中生的好奇心比较重,而数学当中有许多形形色色、生动有趣的问题等着学生去探索,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探索数学知识,感受数学的神体与魅力。其次,创设问题情境,要求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并且在学习过程中要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实现,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都得到了增强,这对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最后,创设问题情境,是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的要求,能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对于转变传统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模式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意识也有很大的帮助,可以构建更加优质、高效的数学教学课堂。
二、策略
1.借助数学史事,启发思维深度
数学史事能为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定理提供生动的背景和发展脉络,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产生的原因和本质。除此之外数学史中的数学家们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也能为学生提供范例,从而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在《勾股定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发现勾股定理的故事,传说毕达哥拉斯在朋友家做客时注意到地面上由等腰直角三角形地砖铺成的图案,他发现以等腰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为边长的两个正方形面积之和正好是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面积。于是他进一步研究一般直角三角形最终发现了勾股定理。接着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a、b 斜边为c,我们能否像毕达哥拉斯一样去探索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呢?”通过讲述这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能够瞬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毕达哥拉斯的发现过程学生可以了解到勾股定理的起源与实际观察和思考紧密相连。接着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利用方格纸等工具对不同边长的直角三角形进行面积计算和探索,比如对于直角边分别为3 和4 的直角三角形,计算以3 和4 为边长的正方形面积分别为9 和16,再计算斜边所在正方形面积得到25 从而初步猜测a² +b2=c2 。在此基础上学生进一步通过测量或者是计算更多不同边长的直角三角形来验证这一关系深刻理解勾股定理的内容,同时学习到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维方法。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问题情境创设
在初中数学的传统教学模式中,主要以粉笔、黑板为主,辅以尺规模型和幻灯片等电教教具,大部分教师都喜欢用粉笔和黑板,其他的教具都没有太大的作用,没有太大的视觉冲击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现代教育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更加便利,也更加有效。在网络的背景下,教师可以从网络上下载很多的数学教学资料,包括视频资料、图文资料等。此外,还可以使用各种处理编辑软件,给教师们提供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几何课上,为了解决某些问题,必须要做几条辅助线,这些线并不是很好地表达出来的,用粉笔去描绘,很难看出教师的想法,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图片,从多个角度去展现这些线,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为什么要这么作辅助线,并根据他们的想法来做这些线。除此之外,在初中数学学习中,还会涉及到一些投影和三视图的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立体思维。但是,因为初中生的知识结构和思维发展水平的局限,很多学生都很难理解这些具有一定立体性质的几何图形。而在有关的教学活动中,若使用视频的方法,展现出三维性质的结合图,则会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在此过程中,通过这种转换,使学生们对立体几何有了基本的认识。
3.利用游戏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的特殊性在于可以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的现象和问题都与数学关系密切,而将生活中的游戏与问题情境教学融合起来,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可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积极利用游戏创设问题情境。例如:在学习坐标系知识的过程中,传统的方法是直接讲解知识点,而后利用大量的习题巩固知识,但是有的学生难以理解,无法形成平面空间思维。如果教师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在操场中构成一个直角坐标系,将物品放置在不同的坐标点上,学生抽取标记着坐标点的纸条,而后按照坐标点寻找物品,看哪个小组找的又准确又迅速,优秀的小组可以给予物质奖励或者口头表扬等。这样的问题情境具有游戏性质,能够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好胜心,与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结合;同时,具有比赛性质的游戏化问题情境,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知识,学习兴趣也能够显著提升,并且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4.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创设数学问题情境
数学实践活动是检验学生数学水平的有效方式,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践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创设数学情境,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实践活动,加深对数学实践中涉及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在活动中,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进行交流与思考,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初中生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通过实践活动与问题情境相结合,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积极性与动手能力,培养出复合型的数学人才。
例如:在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制作包装盒》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实践内容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学生能够通过对立体图形以及平面图形的理解,制作包装盒,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并提出问题“在制作包装盒的过程中你都运用了哪些立体图形”,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下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问题情境教学是很有必要的,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很大的帮助。所以,初中数学教师一定要重视起问题情境教学。而教师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通过阶梯式问题情境、创设故事情境等教学方式来提高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琦.试论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J].学周刊,2020(14):29-30.
[2]陈正宏.初中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有效策略[J].知识窗(教师版),2019(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