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及应对措施

作者

范方敏

四川自贡汇东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643000

引言: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安全性能、使用性能等,对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社会稳定发展都有着重大影响。建筑行业高速发展的同时,建筑物的施工质量问题也不断出现,墙体开裂、屋顶漏水、管道堵塞等质量通病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而且还加大了安全事故的发生,造成了巨大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找出建筑工程施工中质量通病的原因,并分析解决方法,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提升、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一、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通病概述

(一)质量通病的定义与特征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通病是指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经常发生的,因为工程施工中的材料、工程方法、施工管理等原因产生的工程质量问题。具有普遍性、多发性、顽固性的特点。比如混凝土中的蜂窝、麻面,墙体抹灰掉落等,这是各个建筑项目施工中经常存在的并且很难解决的问题。它产生的原因一般都是多种因素造成的,比如施工中的材料质量不达标、施工操作不规范、质量监管不到位等多种因素造成的[1]。

(二)质量通病的危害

质量通病给整个建筑工程带来多方面的影响,从建筑的使用功能来说,门窗密封不严,保温隔热性能降低影响建筑舒适性。室内卫生间渗水,影响室内装修,导致邻里之间关系不和。从结构的质量上来说,钢结构锚固长度不够,混凝土不合格等,影响结构承载能力,降低建筑使用寿命,甚至引发建筑质量事故;质量通病增加建筑维修成本,影响建筑企业的名誉,阻碍建筑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二、常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及成因分析

(一)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

1.混凝土裂缝

混凝土裂缝是最为普遍的质量问题,裂缝的种类有塑性收缩裂缝、干缩裂缝、温度裂缝等。塑性收缩裂缝,是指混凝土浇筑后几小时,混凝土表面层中的混凝土失水过快,出现水泥水化,表面变形收缩;干缩裂缝,是指硬化过程中,混凝土体积缩小、水分不断蒸发,受体积缩小影响;温度裂缝,指水泥水热释放,温差过大,混凝土内部膨胀、外部收缩不一致,产生温差导致出现裂缝。

2.蜂窝麻面

蜂窝麻面主要是在混凝土表面出现蜂窝麻点和孔洞,主要是由于混凝土配合比不当,石子过大,砂率太少,和易性差;在浇筑过程中振捣不实,空气排除不净;模板表面不光滑,没有清理干净,没有刷掉机油等脱模剂,致使混凝土表面粘模[2]。

(二)砌体工程质量通病

1.墙体裂缝

墙体开裂是墙体施工过程中较为常见的工程现象,主要表现在砌体与框架梁、柱接口、洞口上方,其开裂主要是由于材料性质造成的,加气混凝土砌块收缩率为 0.04%-0.1% ,而钢筋砼的收缩率为 0.01-0.02% ,由于两种材料的收缩率不同,在气温(白天/白天温差,季节不同)、湿度(雨季/旱季)影响下,易在两种材料接触界面产生应力集中,超过墙体的抗拉强度后产生开裂。还有由于施工过程中的工艺缺陷造成的墙体开裂,在施工过程中,灰缝饱满度不达到施工标准要求的 80% ,水平灰缝达到 15mm 以上,垂直灰缝达到 20mm 以上,使砂浆收缩不均一,破坏墙体完整性;洞口上方过梁不合理,过梁配筋不足、过梁搭接长度低于 240mm ,或者不依据洞口跨度,选用适宜洞口跨度的过梁,洞口上方在墙体自重、上部荷载的影响下极易开裂[3]。

2.墙体渗水

外墙渗水一方面影响舒适,另一方面易造成室内装修破坏、墙体发霉生锈。外墙渗水最主要的原因是砌筑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由于砌筑砂浆不饱满,或水平灰缝不饱满(灰缝饱满度小于 80% ),在砖缝与砖缝之间形成渗水通道,水从缝隙进入墙体内。外墙饰面工程尤为重要,面砖勾缝过小(小于 5mm ),或普通水泥砂浆(不包含防火漆),在冻融水的作用下勾缝开裂,雨水从勾缝直接进入墙体。墙体预留孔洞封闭不完整,脚手架眼、施工洞口不涂防水砂浆,上人给水管穿楼板,墙体上不设置止水环,止水环过矮(低于装饰完成面 50mm )积水从管道从墙体内缝隙流出,影响防水效果,增加维修成本,埋下安全隐患。

(三)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通病

1.地面空鼓

地面空鼓是装饰装修工程中的常见质量问题,地面面层与基层粘结不牢,敲打空鼓,严重者面层开裂、剥落。形成空鼓的主要原因:基层处理不当造成的空鼓,施工前地面灰尘、油污、脱模剂等未清理干净或老地面松软层未凿掉,在面层与基层之间形成隔离层,起不到粘结作用。基层过于干燥或过湿造成的空鼓,基层干燥过快,会吸收水泥砂浆中的水分,水泥水化不足,洒水过多,水分聚集形成水泥砂浆的浮浆层,影响混凝土的粘结力。施工工艺造成的空鼓,地面面层的压光操作时间不当,压光过早,水泥水化不足,表面形成干硬层,压光过慢,水泥砂浆成块,未能压密,都会造成地面的空鼓。

2.墙面抹灰层脱落

墙面抹灰层掉皮对建筑外观和安全影响较大,主要原因是基层处理不当、施工工艺不合理、砂浆质量差等。基层处理不当,混凝土墙面不凿毛,不甩浆,墙面光滑,抹灰层与墙面基层无咬合,易空鼓掉层;加气混凝土墙面不刷界面,砂浆水分吸收过快,砂浆粘结不牢。施工工艺不合理,一次抹灰过厚,厚度大于 20mm ,不分层施工,自重过大或收成不匀产生裂缝;两道抹灰间隔时间过短,底层未干透就开始面层施工,水分无法排除,就会产生空鼓。砂浆质量差,水泥用量不够,安定性不好的水泥,造成砂浆强度不足,砂浆中含砂量大于 5% ,影响水泥石与骨料的粘合力,造成抹灰掉层。

三、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通病的应对措施

(一)加强材料管理

把好材料采购关,选购材料要选择信誉度高的厂家,对进场材料要严格核查质量证明资料,并按规定抽样复检,如水泥强度、安定性,钢筋力学性能等测试,坚决把不合格的材料拒之施工现场。把好材料储放管理关,钢筋要架空、防潮、防锈,水泥要防潮,砂石要分堆、不混放。

(二)优化施工工艺

混凝土施工时,正确设计配合比;控制水灰比和坍落度,采取二次振捣、二次抹面的施工工艺控制裂缝;砌体施工时,灰缝厚度、饱满度施工,砌块与混凝土交界处,挂钢丝网控制裂缝;装饰装修施工,基层要彻底清理,严格按施工规程进行抹灰施工,地面施工,控制每层施工厚度,控制间距等等。

(三)强化人员管理

加强施工人员教育,提高施工单位质量意识和施工技能水平,定期开展技术交底,使施工人员能够了解施工工艺、质量标准;建立健全质量责任制,明确各工作人员的职责,落实到责任人;加强施工现场质量检查,“三检制”(自检、互检、专检),对于质量存在问题及时纠正。

四、结语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通病防治需综合施策,涉及材料、工艺、人员、管理等方面。从混凝土、砌体、装饰装修工程通病成因看,规范施工操作、强化过程管理与人员素质是治本之策。需建设、施工、监理各方增强质量意识,严守标准,用科学管理与先进技术落实防治,以提升施工质量,推动建筑业健康发展,打造优质耐久、安全舒适的建筑产品。

参考文献:

[1]张玉亮.建筑工程施工全面质量管理(TQM)的实践与优化路径探究[J].建材发展导向,2025,23(10):127-129.

[2]管洁.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内容及方法分析[J].建材发展导向,2025,23(09):16-18.

[3]张淑梅.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关键影响因素及管控策略[J].中国品牌与防伪,2025,(05):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