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课程思政”视角下高职英语教学创新实践与探索

作者

方志红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分院

摘要:高职院校作为为我国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效融合,如何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在课堂教学中将“课程思政”理念贯穿其中,是当前高职院校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以高职院校英语课程为例,从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出发,通过提高教师思政水平、改革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实施过程探讨了“课程思政”视角下高职英语教学创新实践与探索,以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人文素养、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职英语;教学创新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思政教育融合专业教育、通识教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各类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也需要积极贯彻落实这一要求。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工作的开展,需要将思政教育融入其中,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在高职英语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转变传统英语教学观念,并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开展课程思政教育,以便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优秀的价值理念。

一、高职英语实施课程思政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必要性

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课程思政”这一先进的教育理念被首次提出,会议还强调“课堂是课程思政的主阵地,教师应主动积极地承担起来课程思政重要职责,确保实现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协同培养人的目的。”在“大思政”教育背景下,课程思政必然会成为思政教育的必要趋势和主旋律。高职英语课程必然需要将课程思政目标纳入整体教育教学体系当中,将语言知识、技能、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真正打造高效的英语育人课堂,助力学生全面成长,鼓励他们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贡献绵薄之力。

(二)可行性

根据最新的《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2021版),课程思政是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的根本任务,由于该课程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征,它具备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先天性优势。同时,《课程思政》还列出了高等职业教育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职场交流、多元文化交流、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与促进语言思维等多个方面。当前英语教学的重心主要集中于指导学生学习英语语法知识与提高其英语表达能力方面,而忽视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英语课程的紧密融合。因此,当前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合理的思政教育目标,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构建科学的评价和考核体系,实现提高学生英语素质的目标。

二、“课程思政”视角下高职英语教学创新实践

(一)提高教师思政教学水平

其一,针对共享机制,分别为信息共享与资源共享。信息共享要求高职英语教师应及时与辅导员、班主任、班级同学共享学生思想动态信息,让每个岗位的负责人能及时了解学生在各个阶段的思想情况,进而便于他们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针对性地制定教学计划,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资源共享要求教师与教师之间应共享优质的课程思政资源以及思政元素,这样能促进课程思政理念在英语课程当中的有效渗透,能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其二,针对教师培训,培训的主要目的应集中在增强教师课程思政能力与意识方面,培训的初始目标应以增强教师课程思政意识为中心,高级目标可以通过专题形式的培训来实现,主要目标是提高教师自身的师德师风、道德修养以及综合素质,同时还应增强教师思政元素挖掘的能力。除此之外,教师应注重积极主动学习,巧妙运用课余时间通过阅读文献、查找资料、观看优秀教学视频等方式进一步增强个人的课程思政意识与能力,进而为个人终身学习能力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其三,针对团队合作,一方面,高职英语教师不应单打独斗,反而应积极与学校的思政教师、专业教师组成课程思政教研团队,从多方面弥补自身不足,形成全方位育人的英语课程思政体系。另一方面,依托互联网,形成跨区域、跨学校的云教研共同体,通过云课、公开课、示范课等方式进一步探讨课程思政在英语课程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以及教学评价等各个环节中的具体应用,通过类似的方式让课程思政理念切实在英语课程中落地扎根,开花结果。

(二)改革创新教学方法

首先,深挖各个单元主题背后蕴藏的丰富思政元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不应被每个单元既定的主题限制思维,反而应以某一主题为中心不断向外围拓展与之相关的话题与内容,为学生各抒己见搭建良好的平台,教师则需要从旁给予正确指引。类似的教学方法能从根本上突破传统“以教师说为主”的教学模式,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激烈的思维碰撞所得出的知识要点更令学生们记忆深刻,同时,还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感,增强他们的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以“Could I Change My Life?”这一单元为例,本单元的主题为“健康生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头脑风暴导入多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酗酒”“抽烟”“沉迷网络”等等,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补充,采用反向思维教学法引导学生明白健康生活的重要性;也可以从长时间保持健康生活极其不易这个角度出发,引导学生明白为了某一目标而奋斗的过程必然十分艰辛,但是人固然需要有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躺平”是不可取的。

其次,在英语技能训练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在以往的英语听力或者翻译教学环节,绝大多数材料可能都来自国外电台或者报刊杂志,这就很容易导致学生对国外某些专业词汇耳熟能详,然而,当碰到一些国内的英语词汇如“课程思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德树人”等专业词汇时面露难色,不知道究竟该如何进行表达。对此,在英语翻译训练环节,教师可以选用china daily或者强国平台上的一些头条英文播报作为练习素材,目的是让学生跟随新时代的变化了解中国,增强自身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学生通过学习,他们能更加全面地了解祖国的强大与繁荣,增强自己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感,同时也更能激发他们作为新一代接班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优化教学实施过程

教学实施主要包括三个主要环节,分别为课前任务、课中活动以及课后巩固,教师应注重将课程思政理念灵活渗透于每个教学环节中,以达到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

以“It's Not Related to My Major”单元教学为例,在课前任务环节,教师可以采用线上教学法,在课前将主要教学内容上传到线上教学平台并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你认为职业与专业之间有哪些区别和联系?”学生主动查找资料并激发他们想要表达观点的兴趣和欲望,增强他们的思辨能力。学生们在线上讨论区自由表达看法与见解,为学生营造出一个比较自由的英语学习氛围。其次,在课中活动环节,教师可通过情境创设法导入新知,通过小组合作法让学生之间的思维产生碰撞,最后通过联系个人实际,达到思政教育融合的目的。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从个人专业和实际情况出发规划职业,之后,通过学生互评、教师评价、专家评价等方式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职业规划与个人未来发展息息相关,应当将个人发展与国家繁荣结合起来,主动且积极地担当起来振兴中华的使命”。

英语课程教学主要内容为帮助学生熟悉各种专业术语,提高他们在各类工作场景熟练运用英语进行有效沟通交流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能力固然重要,教师也绝不能放弃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只有知识、能力、思想三把抓,才能真正为国家培养出来越来越多政治素养过硬、兼顾爱国情怀、工匠精神和英语学科素养的综合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文艳玲.将课程思政融入高职英语教学的问题、路径及实例——以教学单元"Job Application Materials and Career Etiquette"为例[J].广西教育,2023(6):54-57,78.

[2]贾佳子.高职英语教学课程思政的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23,25(3):4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