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城市老旧建筑白蚁防治的难点与应对策略

作者

孙佳义

身份证号:330521199205290029

一、引言

城市老旧建筑承载着城市的历史与文化记忆,但由于建设年代久远,其建筑材料、结构及周边环境等逐渐老化,为白蚁的生存与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白蚁对建筑物的危害具有隐蔽性、广泛性和严重性,不仅会破坏建筑结构,影响建筑安全,还会给居民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困扰。因此,深入研究城市老旧建筑白蚁防治的难点与应对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城市老旧建筑白蚁防治的难点

(一)建筑结构与材料因素

结构复杂:老旧建筑往往历经多次改造与修缮,结构复杂多样,存在诸多隐蔽空间,如墙体夹层、地下室、阁楼等。这些隐蔽部位为白蚁提供了理想的栖息场所,使得白蚁防治人员难以全面、准确地发现蚁巢和蚁路,增加了防治难度。

材料易受侵害:老旧建筑多采用木材、砖木等传统建筑材料,这些材料富含纤维素,是白蚁喜爱的食物来源。随着时间推移,木材逐渐老化、腐朽,更易受到白蚁的侵蚀。而且,一些老旧建筑在维修过程中可能使用了未经防蚁处理的木材,进一步加剧了白蚁危害的风险。

(二)环境因素

周边环境适宜:城市老旧建筑通常位于老城区,周边环境复杂,绿化植被丰富,为白蚁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和适宜的生存环境。此外,老旧建筑周边可能存在垃圾堆积、排水不畅等问题,导致环境潮湿,有利于白蚁的繁殖与活动。

邻里传播风险高:老旧建筑密集分布,白蚁容易通过地下蚁路、墙体缝隙等在相邻建筑之间传播。一旦一栋建筑发现白蚁危害,若不及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很容易蔓延至周边建筑,造成更大范围的危害。

(三)防治技术与管理因素

防治技术局限性:传统的白蚁防治方法,如喷洒化学药剂、设置诱杀装置等,在老旧建筑防治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化学药剂可能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且在复杂结构中难以均匀分布,难以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诱杀装置的设置位置和数量也难以精准把握,影响防治效率。

管理不到位:老旧建筑白蚁防治工作缺乏统一的管理和规范。一方面,居民对白蚁危害的认识不足,缺乏主动防治意识,往往在白蚁危害严重时才寻求专业帮助,导致防治难度加大。另一方面,物业管理在白蚁防治方面投入不足,缺乏专业的防治人员和设备,难以开展有效的日常监测和防治工作。

(四)历史与文化保护因素

部分城市老旧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在白蚁防治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对建筑的保护。传统的防治方法可能会对建筑外观、结构或内部装饰造成损害,如何在保证防治效果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护建筑的历史风貌和文化价值,是白蚁防治工作面临的一大难题。

三、城市老旧建筑白蚁防治的应对策略

(一)加强建筑结构与材料的保护与改造

结构检测与修复:定期对老旧建筑进行结构检测,及时发现并修复墙体裂缝、地面沉降等问题,减少白蚁进入建筑的通道。对于存在严重结构安全隐患的部位,应进行加固处理,提高建筑的抗蚁能力。

材料处理与更换:对易受白蚁侵害的木材等建筑材料进行防蚁处理,如涂刷防蚁药剂、采用防蚁木材等。对于已经严重腐朽的木材,应及时更换为经过防蚁处理的新材料。在建筑维修和改造过程中,严格把控材料质量,确保使用符合防蚁标准的建筑材料。

(二)改善周边环境

绿化管理:合理规划老旧建筑周边的绿化布局,避免种植过于密集的植被,减少白蚁的食物来源。定期对绿化植被进行修剪和养护,清除枯枝

落叶等杂物,保持环境整洁。同时,在绿化区域设置防蚁隔离带,阻止白蚁向建筑蔓延。

环境整治:加强老旧建筑周边的环境卫生管理,及时清理垃圾和杂物,保持排水畅通,降低环境湿度。对于存在积水问题的区域,应采取排水、填埋等措施进行处理,消除白蚁滋生的环境条件。

(三)创新防治技术与管理模式

推广绿色防治技术:积极推广应用绿色、环保的白蚁防治技术,如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生物防治利用白蚁的天敌或病原微生物来控制白蚁种群数量,具有对环境友好、无污染等优点。物理防治则采用热处理、冷冻处理、电击等方法杀死白蚁,适用于对化学药剂敏感或需要保护历史建筑的场所。

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建立健全老旧建筑白蚁防治长效管理机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单位的职责。加强对物业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白蚁防治意识和技能水平。建立白蚁防治档案,对老旧建筑的白蚁危害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定期进行监测和复查,及时发现并处理白蚁危害问题。

(四)兼顾历史与文化保护

制定个性化防治方案:针对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老旧建筑,制定个性化的白蚁防治方案。在防治过程中,充分考虑建筑的特点和保护要求,选择对建筑损害最小的防治方法和技术。例如,对于一些珍贵的木质构件,可以采用局部熏蒸或注射药剂的方法进行处理,避免大面积破坏建筑结构。

加强部门协作:加强文物、建设、环保等相关部门之间的协作与沟通,共同做好老旧建筑白蚁防治工作。在防治方案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充分听取文物保护专家的意见和建议,确保防治工作符合文物保护的相关规定和要求。

(五)加强宣传教育与培训

提高居民防治意识:通过社区宣传、发放宣传资料、举办讲座等多种形式,向老旧建筑居民普及白蚁危害知识和防治方法,提高居民的防治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鼓励居民积极参与白蚁防治工作,及时发现并报告白蚁危害情况。

开展专业培训:定期组织白蚁防治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参加培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业务水平。培训内容应包括白蚁生物学特性、防治技术、安全管理等方面,确保防治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结语

城市老旧建筑白蚁防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面临着建筑结构与材料、环境、防治技术与管理以及历史与文化保护等多方面的难点。通过加强建筑结构与材料的保护与改造、改善周边环境、创新防治技术与管理模式、兼顾历史与文化保护以及加强宣传教育与培训等应对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老旧建筑白蚁防治的效果,保障建筑安全与居民生活质量,同时保护好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在今后的工作中,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进一步完善白蚁防治体系,为城市老旧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智能白蚁监测控制技术在园林绿化白蚁防治中的应用[J]. 张文童;张欣;杨志兰;王文晶;张新平;王瑊.现代园艺,2024(07)

[2] 包覆管道防白蚁研究[J]. 叶坤明;李松泽.西部特种设备,2023(05)

[3] 《水利工程白蚁防治技术指南(试行)》解读[J]. 温续余;张雨豪;季祥.中国水利,2023(15)

[4] 堤坝白蚁巢穴探测技术的现状和展望[J]. 邓刚;李维朝;张茵琪;侯 伟亚;黄昊;严俊;程森浩;陈康.中国水利,2023(15)

[5] 浙江省水利工程蚁患常态化防治实践与思考[J]. 葛捍东;柳卓;梅放;郝晓伟.中国水利,202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