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探析
王超君
湖北金桂建设工程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湖北省咸宁市 437000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建筑行业面临着向智能化转型的历史机遇。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作为新兴的管理工具,集成了 BIM 技术、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等先进科技手段,为工程项目提供全生命周期的信息支持与智能决策能力。智能化工程管理不仅体现在技术手段的革新上,更在于其对工程管理理念、组织模式、工作流程的深刻变革。本文旨在分析智能化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实际应用效果,识别其优势与挑战,并提出未来发展的优化建议。
1 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概述
智能化工程管理是在建筑工程全过程中,通过集成 BIM、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对成本、质量、进度、安全等关键要素的精细化控制和科学决策。BIM 技术以三维模型为核心,贯通设计、施工与运维阶段,提升协同效率;物联网通过传感器和 RFID 实现对人员、设备和材料的动态监测,增强现场感知能力;大数据技术挖掘施工全过程中的关键规律,辅助风险预警与资源优化;人工智能则在图像识别、预测分析等方面发挥作用,助力自动化管理和智能决策,全面推动建筑管理现代化。
2 智能化技术在建筑工程各环节中的应用
2.1 进度管理
在建筑工程中,进度管理始终是项目成功的关键之一。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通过引入 BIM 与进度控制系统(即 4D BIM)实现施工过程的动态模拟,极大提高了施工计划的可视化和预判能力。相比传统的甘特图或横道图模式,4D BIM 能将每一施工任务精准地绑定在三维模型的构件上,清晰呈现每个阶段的工作内容与逻辑关系。通过这种方式,项目团队可提前识别潜在的施工冲突与资源瓶颈,并据此调整施工顺序或部署方案,提升总体工期的合理性。同时,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使施工现场的实际进展能被实时采集和上传至管理系统,例如塔吊运行状态、混凝土浇筑完成情况等数据,均能通过可视化界面一目了然,辅助项目管理人员第一时间发现进度偏差并作出调整。智能化技术不仅提升了进度控制的科学性,也增强了各参建方对工期节点的协同把控能力。
2.2 成本控制
建筑项目中成本控制工作往往涉及多个环节与部门,稍有疏忽就可能导致预算超支。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有效缓解了这一难题。首先,通过 BIM 与 ERP 系统的集成,可以实现设计阶段预算与施工阶段成本之间的数据闭环对接。例如,在设计阶段形成的材料清单和工艺流程,可直接传递至采购与施工环节,避免因信息割裂而造成预算偏离。同时,物联网设备可对材料入库、领用、损耗等进行实时监控,提升库存管理的精细度,从而减少资源浪费。更进一步,大数据技术还可以结合历史项目的数据,识别出当前项目中潜在的成本异常点,如某类工种超工时、某种材料使用频率异常等,及时预警和调整。人工智能技术的参与,也使得成本预测更为准确,智能算法能够根据工程规模、施工方案、地理位置等多种因素综合判断成本趋势,为项目管理者提供更具前瞻性的决策支持。
2.3 安全管理
建筑施工现场环境复杂、危险因素多,长期以来都是事故高发的重点领域。传统的安全管理多依赖人工巡视和纸质记录,不仅信息反馈滞后,而且存在遗漏、主观判断等问题,难以及时发现和处置潜在隐患。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发展,现代建筑项目引入了安全管理系统,将技术手段全面融入现场监督中,实现从“人防”到“技防”的转型。通过布设环境监测传感器,系统可全天候采集施工现场的温度、湿度、粉尘浓度、可燃气体含量、噪声强度等关键指标,并根据设定阈值自动预警,极大提升了隐患发现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同时,配合视频监控与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系统能够对高处作业人员是否佩戴安全带、是否越界进入危险区域、不规范操作等行为进行实时识别并记录,及时推送至管理终端,大幅提高违规行为的发现和处置效率。通过智能安全帽芯片、GPS 定位胸卡等穿戴设备,还能对作业人员的具体位置和移动轨迹进行精准追踪,一旦发生坠落、中毒等紧急情况,系统将第一时间定位并组织救援,最大程度减少事故损失。智能化安全管理不仅提升了项目的风险管控能力,更通过数据驱动、智能分析等方式,促进施工人员安全意识的养成与行为习惯的规范,从根本上构建起科学、高效、系统的安全保障体系。
2.4 质量管理
在建筑项目中,质量管理工作涉及众多分项工程与隐蔽作业,其复杂性和不可逆性对最终工程成果影响极大,任何微小的质量缺陷都可能在后续使用中引发安全隐患或返工成本。传统的质量检测手段多以人工抽检为主,频率低、精度有限,且检测结果常常滞后于实际施工进度,容易造成质量问题的积压与扩大。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广泛应用,质量管理模式逐步从“被动检测”向“主动感知、实时反馈”转变。例如,图像识别技术可通过无人机或固定摄像头对施工过程进行连续拍摄与分析,自动识别墙体垂直度、钢筋间距、模板安装等是否符合规范标准,大大减轻了质检人员的现场巡视压力;激光扫描技术则通过高精度点云数据建立现场三维模型,与设计阶段 BIM 模型进行实时比对,能够精准识别误差和偏差区域,并自动生成问题报告,提升施工校正效率。同时,BIM 系统可集成每一个施工节点的质量数据,结合施工进度自动生成数字化质量台账,实现全过程质量信息的留痕、可追溯,便于后期回查与运维管理。智能质量管理不仅提升了检测的效率与精准度,也推动了施工现场的标准化操作流程建设,提高了项目整体交付品质,是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中的关键抓手。
2.5 项目协同与信息共享
建筑工程项目通常涉及设计、施工、监理、业主等多个单位,信息孤岛现象严重,导致协作效率低下、沟通成本高。智能化工程管理平台的应用,有效打通了各参与方之间的信息壁垒。借助基于云端的协同平台,项目各方可以实时上传、查看和审阅项目资料,避免重复传递与数据滞后。例如,设计单位变更图纸后可直接同步至 BIM 平台,施工单位即可基于最新图纸调整现场施工计划,无需繁复的纸质沟通流程。通过权限管理机制,确保各类信息只对特定权限人员开放,既保障了信息安全,又提升了沟通效率。人工智能还可分析各方在沟通过程中的数据流与响应时间,优化协作模式。项目协同智能化的实现,不仅提升了决策的时效性与透明度,也大大增强了项目团队整体执行力,推动建筑项目向高效、智能、协同的新模式转型。
结束语
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作为建筑行业的重要变革力量,正在深刻改变工程管理的方式和效率。其在进度、成本、安全、质量等方面的综合优化能力,使建筑项目更具可控性、科学性与经济性。未来,随着技术进一步成熟与普及,智能化工程管理将在更多类型和规模的建筑项目中得到应用,推动建筑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参考文献
[1]丁桂花.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C]/2024.039660.
[2]李红松.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砖瓦,2024.11.022.
[3]吴大霞.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建筑与预算,.2024.07.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