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废旧材料开展学前手工创意教育的探索
吴思静
深圳市宝安区西乡街道流塘阳光幼儿园518102
摘要:废旧材料在学前手工创意教育中具有极高价值,能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环保意识、手眼协调能力和精细动作技能。通过围绕特定主题设计活动、培养基本手工技能、激发创意等实践路径,废旧材料被有效应用于学前教育中。此外,废旧材料手工创意教育还与多学科融合,结合数字化技术,拓展至家庭教育,丰富孩子知识面,培养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废旧材料;学前手工创意教育;实践路径;融合创新
引言
如今,废旧材料的数量和种类越来越多,因此,在学前教育课程中进行手工作品制作时,可以根据所要制作的作品进行选择分类,把废旧材料最大化利用。废旧材料在学前手工创意教育中,它们却成为了宝贵的教育资源。通过巧妙利用这些废旧材料,不仅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还能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手工技能。
一、废旧材料在学前手工创意教育中的价值与应用潜力
在日常生活中,废旧纸张、塑料瓶等常被视为无用之物。但在学前手工创意教育中,这些废旧材料却成为了宝贵的教育资源。[7]它们成本低廉、易于获取,且具有极高的可塑性和创意空间,能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孩子们亲手将废旧物品改造成手工作品,不仅体验到了创造的乐趣,还学会了变废为宝。这一过程培养了孩子们的环保意识,让他们懂得资源的珍贵和循环利用的重要性。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和精细动作技能。例如,在某幼儿园的手工课上,孩子们用废旧报纸制作“环保小屋”,通过揉纸团、粘贴、画门窗和剪布做屋顶等步骤,深刻体会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环保的意义。将废旧材料融入学前手工创意教育,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活动方案,确保活动既有趣又有教育性。教师可以根据材料特性和孩子年龄设定主题,如“废旧物品大变身”,引导孩子们探索材料的多种用途。同时,教师应鼓励孩子们自由组合材料,尝试不同创作方法,给予他们充分的自由和空间。这样不仅能培养孩子们的创新思维,还能锻炼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一次以“海洋世界”为主题的手工活动中,孩子们用废旧塑料瓶做“鱼缸”,用彩色纸条和布料碎片装饰成海草和珊瑚,再用废旧纸板剪出鱼类形状贴在“鱼缸”里,既了解了海洋生态,又激发了保护意识。选择废旧材料时,安全是首要的。教师应注重材料的安全性和卫生性,避免使用带尖锐边缘、有毒或易碎的材料。同时,要对材料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教师还可以引导孩子们参与材料的收集和准备,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和责任感。
二、废旧材料在学前手工创意教育中的实践路径
在学前手工创意教育中,围绕特定主题设计活动是废旧材料有效应用的关键。[8]主题可源自生活,如四季变换、动物家园、传统节日等。通过主题活动,孩子们能在实践中深化对主题的理解,增强认知和情感体验。例如,“春天的花园”主题活动,孩子们用废旧纸板做花盆,剪废旧布料和彩纸做花朵叶子,粘贴在花盆上。还用废旧木棒做花园围栏,画小路和蝴蝶等装饰。活动不仅锻炼动手能力,还让孩子们感受春天的美好和生命的奇迹。在手工活动中,培养基本手工技能至关重要,如剪、贴、折、捏等。这些技能是复杂创作的基础,也是表达创意的重要手段。教师应通过示范、讲解和个别指导,帮助孩子们掌握技巧,提高创作水平。如“废旧物品变玩具”活动,老师示范用废旧木板和钉子做木马框架,孩子们观察后尝试制作。他们用小手拿锤子敲钉子固定木板,画木马五官,用布料和填充物做身体和尾巴。活动让孩子们学会使用工具,体验制作玩具的乐趣和成就感。激发创意是废旧材料手工教育的核心。教师可通过提问、引导、展示优秀作品等方式,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建立合理评价机制也至关重要。在“未来城市”主题活动中,老师展示未来城市图片和视频,引导孩子们思考未来城市样貌。孩子们被深深吸引,开始畅想自己心中的未来城市,并用废旧材料创作模型。老师对每个作品都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孩子们感受创作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意热情。
三、废旧材料在学前手工创意教育中的融合与创新
废旧材料手工创意教育不局限于手工领域,可与语言、科学、艺术等多学科融合,形成跨学科综合活动。[9]此教学方式丰富孩子知识面,培养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如“废旧物品乐器”制作,孩子不仅学音乐知识,如音高、节奏,还了解声音产生和传播原理等科学知识,同时锻炼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在“自然之声”主题活动中,孩子用废旧塑料瓶等材料制作沙锤、铃铛等乐器,探索不同材料声音特点,了解声音原理,演奏乐曲,体验音乐与自然和谐之美。数字化技术与废旧材料手工创意教育结合,创造多元化教学方式和作品展示平台。孩子可用数码相机或手机拍摄手工作品,电脑软件编辑美化,网络分享创作成果,培养信息素养和数字化创作能力。在“废旧物品艺术展”活动中,孩子用废旧材料创作艺术品,如纸板雕塑、布料拼贴画,拍摄作品并美化处理,上传幼儿园官网供欣赏和评价,作品得到广泛传播和认可,激发创作热情和自信心。废旧材料手工创意教育可拓展至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成长摇篮,也是手工创作重要场所。教师可通过家长会等方式,向家长介绍教育理念和方法,鼓励亲子共同参与手工创作。家园共育增进亲子关系,促进孩子全面发展。家长给予孩子指导和支持,让孩子感受家庭温暖和关爱。同时,家长了解孩子兴趣和潜能,为成长提供更好帮助。如幼儿园开展“亲子废旧物品创意大赛”,家长与孩子共同制作手工作品,如小书架、布娃娃、风铃等,活动增进亲子沟通和合作,让孩子感受创作乐趣和成就感。
总结:废旧材料在学前手工创意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方案和实践路径,孩子们能够在动手实践中体验到创造的乐趣,培养各种技能和能力。同时,废旧材料手工创意教育还与多学科融合,结合数字化技术,拓展至家庭教育,为孩子们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未来,我们应继续探索废旧材料在学前手工创意教育中的更多应用,为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更多机会。
参考文献:
[7] 邬家瑶.废旧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开发与利用[J].格言(校园版),2021(16):40-41.
[8] 张正波.教师如何挖掘废旧材料中的教育元素——废旧材料利用的优势视角[J].当代学前教育,2010(4):19-20.
[9] 闫华.美工区里的变“废”为宝[J].山西教育(幼教),2022(3):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