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冲击式水轮机组喷针技改研究

作者

王刚

云南滇能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云南昆明 650100

一、前言

冲击式水轮机组作为高水头水电站的核心设备,因其结构简单、检修维护方便以及高效运行等特点,在水电能源开发中占据重要地位。特别是在生态保护要求较高的流域,冲击式水轮机因其无需大型水坝和尾水管的设计优势,成为水能利用的首选方案。喷针作为冲击式水轮机调节系统的关键部件,其性能直接影响机组的流量调节精度与运行稳定性。因此,对喷针技术进行改进研究,不仅有助于提升机组的整体性能,还能进一步推动冲击式水轮机组在水电能源领域的广泛应用。通过引入新材料、优化设计及先进制造工艺,喷针技改有望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诸多瓶颈问题,为冲击式水轮机组的高效可靠运行提供技术保障。

二、冲击式水轮机组喷针技术发展历程

冲击式水轮机组喷针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每个阶段的设计特点与局限性均对机组的整体性能产生了深远影响。早期喷针设计主要关注于基本功能的实现,即通过控制水流喷射来调节水轮机的输出功率,但其结构较为简单,材料选择有限,导致耐用性和效率提升的空间受限。随着流体力学研究的深入和计算技术的发展,喷针设计逐渐向复杂化、精细化方向转变,尤其是在喷针开度对水力性能的影响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研究表明,喷针开度的变化会直接影响转轮的水力效率及内部流动特性,例如在0.75~1.60 倍设计流量区间内,转轮水力效率随开度上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并在设计开度下达到最优值。然而,现有技术仍存在诸多问题,如喷针开度过大时易发生水膜流漏流现象,导致水力损失增加;同时,空化空蚀现象在特定开度下尤为突出,进一步影响了喷针的长期稳定运行。这些问题表明,当前喷针技术仍有较大的改进空间,特别是在材料选择、结构优化和制造工艺等方面亟待突破。

三、喷针技改方向

1.材料选择

在冲击式水轮机组中,喷针作为关键部件长期承受高速水流及泥沙颗粒的冲蚀作用,其耐用性直接影响机组的运行效率与维护成本。因此,采用新型耐磨材料以增强喷针的抗磨损性能具有重要的可行性。研究表明,在泥沙体积分数为1%的条件下,不同粒径的泥沙颗粒对喷射机构的磨损率存在显著差异,这凸显了材料选择的重要性。目前,常用的耐磨材料包括硬质合金、陶瓷涂层以及高强度不锈钢等,这些材料各具特点。例如,硬质合金具有优异的抗磨损能力,但其成本较高;陶瓷涂层则因其低摩擦系数和高硬度而被广泛应用,但其抗冲击性能相对较弱。未来,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复合材料或纳米材料的应用前景值得关注,这些材料有望在保持高耐磨性的同时兼顾其他机械性能。

2.结构设计优化

喷针流道设计的优化是提高水流喷射效率的关键环节。传统喷针设计往往存在流道形状单一、水力损失较大的问题,而改进后的设计可通过优化流道几何形状来减少能量损耗。例如,研究表明,喷针/喷嘴锥角为 45°/62°组合的喷射机构在额定开度下能够实现高达 98.5% 的水力效率,这主要得益于其流道设计对射流表面“逸散”损失的有效控制。此外,通过引入混合型喷嘴口设计,将原有的单一内锥角改为三个不同内角,可以进一步改善流态变化,从而降低急变流引起的能量损失。这种优化结构不仅能够提升喷射机构的整体效率,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为冲击式水轮机组的高效运行提供技术支持。

3.制造工艺提升

制造工艺的提升对于喷针的精度与质量至关重要。随着先进加工技术的引入,如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和增材制造技术,喷针的制造精度得到了显著提高。这些技术能够实现对复杂几何形状的精确加工,从而确保喷针在实际运行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此外,工艺改进还对产品的表面粗糙度和尺寸一致性产生积极影响,这些因素直接关系到喷针的抗磨损性能和水力效率。例如,网格无关性验证表明,当网格数量达到一定水平时,喷射机构的相对沿程损失趋于稳定,这说明制造过程中的细节控制对最终性能具有重要影响。因此,通过引入先进的制造工艺,不仅可以提高喷针的产品质量,还能为后续的技术改进奠定坚实基础。

四、技改成本评估

在冲击式水轮机组喷针技术改造中,经济可行性是决定技改方案能否广泛应用的关键因素之一。不同技改方案的成本构成主要包括材料采购、加工制造、安装调试以及后期维护等环节。例如,采用新型耐磨材料虽能显著提升喷针的耐用性,但其高昂的采购成本可能限制其大规模应用。此外,结构设计的优化通常需要更高的加工精度,这可能导致制造成本的增加。然而,从长远来看,优化设计带来的效率提升和故障率降低能够有效减少运行维护费用,从而实现总体成本的下降。因此,在制定技改方案时,必须全面权衡投入与产出比,并通过合理选择材料、优化工艺流程以及引入先进制造技术等手段,探讨切实可行的成本控制策略,以确保技改项目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五、技改后运维挑战及应对策略

在冲击式水轮机组喷针技改完成后,新部件与原有系统的适配性问题成为运维工作中的重要考量因素。由于技改可能涉及材料、结构及控制逻辑的全面升级,因此新喷针与调速系统的兼容性需经过严格测试和验证。例如,在某水电站的案例中,喷针运行方式的切换逻辑对调速系统的 PID 输出具有显著影响,若技改后未能充分考虑此类动态特性,则可能导致系统不稳定或调节品质下降。此外,静态调试与开机试验表明,喷针位移传感器的电气量与调速器接线的适配性也是常见问题之一,这一问题若未妥善解决,可能引发设备故障或运行异常。为应对上述挑战,可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在技改实施前,通过仿真建模和现场试验验证新喷针与调速系统的兼容性,确保切换逻辑和 PID 控制的稳定性。其次,在设备安装阶段,加强对喷针位移传感器等关键部件的调试工作,确保其电气信号与调速器系统的匹配精度满足要求。最后,建立完善的运行监测体系,通过实时数据采集与分析,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从而保障技改后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

六、喷针技改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水电行业的持续发展,冲击式水轮机组喷针技术的改进将更加注重多学科交叉融合。未来,材料科学的进步可能催生更具耐磨性和抗腐蚀性的新型复合材料,从而显著提升喷针的使用寿命和性能稳定性。同时,智能化制造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优化喷针的设计与制造工艺,通过精密加工和实时监控实现更高精度的工作流道设计,以减少水力损失并提高效率。此外,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喷针的运行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也将更加智能化,有助于提前发现潜在问题并采取预防措施。这些新兴技术的应用不仅为喷针技改提供了新的方向,也为水电设备整体性能的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彦浩;刘子实;肖业祥;梁权伟;刘洁;王钊宁.喷针开度对冲击式水轮机转轮水力性能影响研究[J].水力发电学报,2024,43(4):73-80.

[2]潘熙和;聂伟;程玉婷;吴浩洋;张清.特大型多喷嘴冲击式水轮机调速系统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9,36(6):146-152.

[3]葛新峰;孟涵;孙洁;何涛;黄金伟;王建明.冲击式水轮机喷射机构空化特性模拟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23,(7):229-235.

[4]曹文哲;张昌兵;王崇勋;王晓东;谢婷婷;王彤彤.冲击式水轮机喷射机构优选与磨损特性分析[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23,(3):240-246.

[5]潘熙和;高雄;方斌臣;严国强;朱明光;聂伟.大型冲击式水轮机调速系统在云南高桥水电厂的应用[J].水利水电快报,2022,43(12):88-92.

[6]李洋;潘立平;舒荣;何常胜.冲击式水轮机组调速系统参数实测与建模[J].云南电力技术,2015,43(A01):23-26.

[7]韩东龙;程宏燕;胡鸣明;曹伟.冲击式水轮机调节控制设计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5,0(4):256-256.

[8]葛新峰;孙洁;李阳;吴丹;张雷;化洪昌.冲击式水轮机喷射机构泥沙磨损特 性的数值模拟[J].水利学报,2020,51(12):1486-1494.

[9]苏永发.冲击式水轮机效率优化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20,(15):75-77.

[10]高锦南;王国俊.冲击式水轮发电机组水力过渡过程计算成果探析[J].机电工程技术,2020,49(4):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