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裂施工砂堵后管柱异常解卡技术
李志超
中石化中原石油工程有限公司油气开发公司 河南濮阳 457000
摘要:文XXX井压裂施工过程中发生砂堵工程复杂。起出压裂管柱后发现部分油管脱扣,φ88.9mm平式油管×64根+整套卡封压裂工具落井,鱼顶为φ88.9mm平式油管接箍,采用对扣、打捞、憋压、洗井解卡措施,顺利完成解卡施工。
关键词:压裂砂堵、打捞、对扣、解卡、憋压、洗井
1 前言
该井是XXX断块一口落实沙二段含油情况,挖掘潜力的一口油井。钻完井日期2024年4月5日,完钻井深3050.0m,人工井底3048.75m;套管射孔方式完井。油层套管组合φ139.7mm×φ121.36mm+φ143.3mm×118.60mm+φ139.7mm×121.36mm×3050m;水泥返高1771.0m。射孔井段2921.8-2981.8m;层厚/层数:9.5m/8层。
2024年4月17日投产,泵深2404.76m,日产液0.85吨,产油0.25吨,含水70.7%,动液面2396m;累计产液55.54吨,产油13.38吨,严重供液不足。
2 基本情况
研究认为,目的层与西部断层距离为72m,与南部断层距离为75m,与东部断层距离为27m,与北部断层距离为163m。需通过压裂改造,扩大泄油面积,提升产能。
2024年7月31日搬上作业队伍,起出原采油管柱,通井刮削至3007.85m;下压裂管柱(自下而上):φ93mm喇叭口+Φ73mm加厚新油管1根+Y221-110封隔器+φ110mm反循环洗井阀+Φ73mm加厚新油管2根+φ108mm安全接头+φ73mm×88.9mm变扣+Φ88.9mm平式油管76根+Φ88.9mm外加厚油管220根,封深2841.70m,验封30MPa合格。
3 井下复杂经过
2024年8月7日现场采用HQ2000压裂车组施工,用压裂液177.3m³,破裂压力72.2MPa,设计砂量22.6m³,当加砂8.6m³时施工泵压由58.6MPa↗72.0MPa发生砂堵,停泵;通过两次放井口压力至17.0MPa;重启泵注两次,最高泵压至77.0MPa解堵无效。
油套泄压;油管返出压裂液4.0m³后油管、套管无液体返出。用清水套管注入反洗井,泵入0.3m3后泵压0↗17.0MPa,观察泵压15min压力不降。泄压,上提油管悬重至490kN↘270kN,套管返液,判断解封成功;下放管柱坐油管挂,打开套管观察30min,溢流量为1.68m3/h。起油管挂+Φ88.9mm外加厚油管220根+φ88.9mm平式油管12根,末根带出油管公扣,检查发现公扣有轻微损伤,其余油管脱扣落井,鱼顶为φ88.9mm平式油管接箍(φ108mm)深度2213.76m。
4 复杂原因分析
4.1 压裂施工现场操作配合不当
采用在现场调配干粉聚合物一体化可交联滑溜水体系,在高排量的状态下压裂施工,现场配液人员与指挥操作人员配合存在时间差,压裂砂比提高快,压裂液性能不稳定且携砂能力差,造成压裂砂进地层时堵塞。
4.2 反洗井不及时
压裂施工发生砂堵后,井口放压解除砂堵不成功,没有及时倒管线通过反洗阀将油管内的压裂砂彻底洗出,造成油管放压后,套管反洗不通,错失了最佳洗井时机。
4.3 管柱质量检查不到位
入井前存在对油管清洗检查不彻底,丝扣检查不认真,未按要求标准扭矩上扣是造成这次解封时,未达到管柱抗拉强度就脱扣的主要原因。
5 采取措施
5.1 处理复杂工具选择
该井在2194.13m~2776.39m套管内径为118.62mm,鱼顶位于2213.76m,根据井下落鱼位置,实施外捞困难;因此,优先选择内捞工具。
5.1.1可退式打捞矛
LM-T105×76可退式打捞矛,是专门从落物内圆孔下入的打捞工具,它既可打捞不卡的落井钻具,也可打捞砂埋及小件落物钻具;由引鞋头、释放圆环、芯轴、圆筒卡瓦牙组成,打捞范围76mm~89mm,接头螺纹NC31,最大需用拉力440kN。
5.1.2倒扣打捞矛
DLM-105×76倒扣捞矛,综合了各种公锥、捞矛的优点;用于打捞解卡、无法解卡时倒扣,能安全脱开落物,还能进行循环洗井的一种内捞工具。由圆卡瓦牙、定位螺钉、限位块、花键槽、矛杆本体、上接头等零件组成。打捞范围76mm~89mm,最大需用拉力450kN,接头螺纹NC31。
5.2处理复杂方案
考虑压裂砂堵后井口溢流,管柱脱扣后,部分井筒内压裂砂随液体上返,由于密度差关系,在液体上升的过程,因上返速度小不能到达地面,造成压裂砂下沉或悬浮,沉淀压裂砂落入鱼顶以下油套环空,填埋压裂管柱及工具串。
根据以上判断,制定得出两种处理复杂方案:
(1)选用内捞工具打捞,若管柱不卡,则打捞成功后,直接起出井内落鱼;若管柱遇卡,可能存在捞上落鱼不能解卡或操作不当造成新的复杂,且施工周期不可预测;因此选用可捞可退式工具,避免事故复杂化的原则。
(2)卡封压裂管柱工具串,带有安全接头(投球液压脱手),虽起出最后1根管柱的丝扣有轻微损伤,但对扣可操作性成功率占90%以上;原管柱对扣能保证管柱内通径一致,也能在对紧扣成功后,通过活动管柱解卡、连续油管冲砂,油管投球丢手等多种措施,最大化起出井内卡点以上管柱,降低施工劳动强度;若顺利解卡可利用原管柱进行洗压井确保井控安全。
5.3 处理复杂经过
5.3.1下可退式打捞矛
下可退捞矛,至鱼顶2m~3m处冲洗鱼顶打捞成功,上提最大负荷500kN活动解卡,历时24h未解卡。因该工具无法倒扣,管柱下击,旋转退出工具,起出检查工具完好。
5.3.2下倒扣打捞矛
下倒扣捞矛,捞获落鱼后,最大上提负荷活动解卡500kN,历时22h多次操作未解卡;根据洗井返出液情况及测出卡点判断,鱼顶附近无沉沙,为减少倒扣带来的下部鱼顶复杂,退出工具,决定采取原管柱对扣方案。
5.3.3下短节原管柱对扣
下φ88.9mm×0.53m平式油管短节+φ88.9mm平式油管10根+φ88.9mm加厚油管223根,方入1.45m对扣成功,试提管柱负荷250kN↗500kN,洗井油套不连通。
反复活动管柱,水泥泵车配合套管憋压18~20MPa。活动历时12小时,期间管柱整体上移25m后,成功解卡,洗压井,起出全部压裂管柱及工具。
6 结论与建议
6.1结论
(1)压裂施工中,砂堵现象是常见的一种井下复杂类型。在遇到井下复杂故障时,预防砂堵预案十分重要,能正确应对施工中发生的各种异常情况。处理井下复杂过程中,应在可控范围内,采用“先易后难”的处理原则。
(2)该井用对扣方式处理井下复杂。工艺简单,能够采取多种配套解卡措施,如套管憋压渗流迫使反循环阀打开、油管内连续油管冲砂、射工程孔清理油套环空、投球丢手安全接头等一系列措施。相比倒扣、套铣、打捞减少了处理复杂施工周期10-15天,也降低了各种工序带来的安全风险和施工费用。
6.2建议:
(1) 进一步加强压裂现场操作人员的沟通默契程度,做好各种异常应急预案,针对不同的异常故障,应对措施得当,从技术方面降低复杂事故的发生率。
(2)要认真检查入井工具、油管及附件,做好探伤、试压工作。不合格的管材及附件,严禁入井。
(3)在今后的工作中遇到类似鱼顶完好复杂故障井,优先选用原管柱对扣的方法进行处理,不仅能够降低施工风险还能进行多措施实施。
参考文献
[1]白玉,王俊亮主编,井下作业实用数据手册,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7
[2]万仁博,罗英俊主编,采油技术手册(第五分册)[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88.9
[3]聂海光,王新河主编,油气田井下作业修井工程[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李志超,男,助理工程师,2021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油气开采专业,长期从事研究采油管理及井下作业修井工程技术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