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老旧小区供水管道更新改造的关键问题与系统化解决方案

作者

李冰

盘锦水务集团有限公司供水分公司 辽宁盘锦 124000

一、老旧小区供水管道现状与核心问题

(一)供水能力严重不足

老旧小区供水管道多建于 20 世纪 60-70 年代,普遍存在管径设计偏小问题。早期建设标准仅满足当时基本用水需求,未充分考虑城市化进程中人口增长及城市发展带来的水量激增需求隐患,用水高峰期 5-6 层住户经常出现出水量很小甚至无水等现象,给居民生活带来了极大不便。同时,管道老化导致内壁腐蚀结垢,有效通水截面积减少达 30%40% ,进一步加剧供水压力不足问题。

(二)水质安全隐患突出

早期供水管道多采用铸铁管、镀锌钢管等耐腐蚀性差的材料。有些老旧小区管网末梢水铁含量达 1.2mg/L (国家标准限值 0.3mg/L ),浊度超标率达 45% 。锈蚀管道释放的重金属离子、铁锈颗粒不仅影响水质感官,长期饮用还可能对居民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三)管网漏损问题严峻,事故频发

由于管道材质老化、接口密封失效、原有管件厂家倒闭无配套件更换及地基沉降等因素,老旧小区管网漏损率普遍高达 25%-35% ,管网的漏水问题已经到了很严重的地步,甚至有些居民家中经常出现立杠爆管现象,甚至有些 PVC 粘胶管及铁管是无法维修的,只能对其进行整体改造。若置之不管,不仅浪费了水资源,还会产生大量的经济赔偿,一起爆管事件的赔偿额甚至高达百万元。

二、老旧小区供水管道改造过程中面临的关键挑战

(一)基础资料缺失与施工技术难题

老旧小区供水管道建设年代久远,原始设计图纸、施工记录等资料缺失率高达 70% 以上,且多为手绘纸质档案,缺乏数字化信息。在改造过程中,由于无法准确掌握老管线位置、埋深及走向,施工方只能靠人工、机械不断挖掘寻管试探,老管线不好废除,新管线不好接引,施工效率低下。有时还会出现挖断通信、燃气管道,造成额外经济损失数十万元。此外,老旧小区空间局促,新管线敷设需避开既有建筑基础、化粪池等设施,对施工技术提出更高要求。

(二)多方利益协调困境

改造工程涉及居民、物业、供水企业、政府部门等多元主体,利益诉求差异显著,实施起来极为复杂。如有些居民或商网室内装修较好,管道包在墙面和柜子里,不愿破坏室内装修,恢复起来成本也较高,居民对改造工作存在严重抵触情绪。单元施工需全体业主同意,居民意愿难协调,导致工程进度滞后甚至无法开展。

(三)监管体系不完善

工程建设过程缺乏有效监督,出现问题时不能及时沟通,从材料质量、管线埋设深度、地下管线的交叉冲突、回填质量及工程竣工后的验收等,各个环节如果缺乏监管,都会影响工程质量。同时,近几年,中央对部分老旧小区陆续进行了供水、排水、燃气、电力等整体改造,小区改造的碎片化问题非常明显,呈现出“互不相关”的现象,缺乏统筹规划,造成重复开挖等情况,甚至改造中出现排水管紧贴给水管上方铺设的情况,对百姓饮用水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同时也常出现因路面标高变动,导致地下表箱等供水设施出现高于或低于路面及阀门井被掩埋等问题,为市民出行安全带来了影响,也不便于企业日后管理。

(四)资金筹措压力大

供水管道更新改造所需资金量大,随着市场经济形势的变化,材料价格上涨、人工成本攀升等因素影响,供水管网的施工成本也在逐年递增,老旧小区的物业、业主及供水单位等,往往会因为价格过高而无法实施或改造不彻底。

三、老旧小区供水管道改造完善措施

(一)科学规划与技术升级

1.数据驱动精准改造

联合城建档案馆、测绘单位及供水企业等,多方查询整合原有缺失管网图纸,通过查询、现场勘测相结合的方式,重建老旧小区管网信息档案。运用地质雷达(探测深度 ⩽5m ,精度 ±0.1m )、管线探测仪等智能设备,精准定位旧管线走向与埋深,建立三维管网模型。改造完成后,同步更新竣工图纸,形成可追溯的数字化档案,为后续运维提供数据支撑。

2.创新技术与优化布局

采用非开挖内衬修复、水平定向钻(管径 ⩽300mm )等技术,减少路面开挖,施工效率可提升 50% 以上。小区内的供水管网布置不仅要根据当时的生活用水状況布置,还应进行远期用水需求规划,科学规划管网口径与走向,优先选用不锈钢、PE 等耐腐蚀管材,设立一栋楼一个区域控制阀门,缩小停水影响范围。计量水表采用智能远传水表,逐步实现远程自动水量计量,无需人工到现场抄表,用水计量准确且方便管理。施工全程严格执行规范,配备临时供水点,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尽量避免在居民生活高峰期进行施工,提前向居民通知停水时间,让居民做好储水准备。

(二)构件多方利益协同机制

1.搭建利益协商平台

由街道、社区牵头成立“改造协调小组”,联合居民代表、物业、供水企业及施工方,建立“一户一策”沟通机制,化解矛盾。对装修顾虑强烈的居民,提供免费室内管道修复方案,消除居民疑虑。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对改造方案进行风险评估与成本测算,增强方案公信力。

2.加强监管,建立跨部门联动机制。

实时监控管材质量、管线埋深、回填情况等关键指标,严格按照规范标准验收。加强组织协调,建立高效的协调推进机制,由政府住建部门统筹,明确供水、燃气、通信等管线权属单位的责任分工,实施改造项目“联合审批、同步施工”制度,统一规划施工时序,签订《交叉施工安全协议》,推行“一次开挖、综合改造”模式,避免重复开挖,给居民生活带来不便。建立工程进度共享平台,实时协调管线冲突、路面恢复等问题。严格执行管线施工规范,确保排水与供水管线保持安全间距,严禁出现排水管布置在给水管上方、甚至排水管横穿给水阀门井等情况,全面保障居民用水安全。

(三)拓宽资金筹措渠道

老旧小区改造资金应由政府、原产权单位、经营单位与居民、社会力量合理共担,广泛开辟社会融资渠道,充分调动社会资金参与改造,当地政府也要加大财政支持管网改造,专款专用,同时也鼓励供水企业通过水价调整、节能收益等方式回收投资成本,确保能够大批量改造老旧小区,提高市民的生活水平,增强市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四、结论

老旧小区供水管道更新改造是一项系统性民生工程,关乎居民切身利益和城市可持续发展。通过科学规划、技术创新、机制优化和多元筹资,能够有效解决改造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实现供水系统安全、高效、可持续运行。未来,应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加强技术研发,推动老旧小区供水管道改造工作高质量发展,切实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感。

参考文献:

[1]任树胜.城市老旧小区给排水改造设计现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5(15):861-861.

[2]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CJJ92-2016)[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

[3]王东.给排水设计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中的应用[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14):160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