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程运维智能化管理研究
张家齐
身份证号码:372325198610054811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电力需求持续增长,电力工程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日益复杂。传统的电力工程运维管理模式依赖人工巡检、经验判断,存在效率低、准确性差、人力成本高等问题,难以满足现代电力系统安全、稳定、高效运行的需求。与此同时,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电力工程运维管理向智能化方向转型提供了技术支撑。电力工程运维智能化管理通过整合先进技术,实现对电力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故障的智能诊断和运维决策的科学制定,对提高运维效率、降低运维成本、保障电力可靠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二、电力工程运维智能化管理的背景与意义
2.1 研究背景
近年来,我国电力行业加速向清洁低碳转型,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大规模接入电网,电力系统的电源结构和运行特性发生显著变化。特高压输电、智能电网等重大工程的推进,使得电力网络覆盖范围更广、结构更复杂,运维管理难度大幅增加。
2.2 研究意义
电力工程运维智能化管理能够实时、准确地掌握电力设备运行状态,提前发现潜在故障隐患,实现由被动维修向主动运维的转变,减少设备故障停机时间,提高供电可靠性。通过智能化技术对运维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可优化运维策略,合理安排检修计划,降低运维成本,提高电力企业经济效益。同时,智能化管理有助于提升电力系统的整体运行性能,增强电网对新能源的消纳能力,促进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三、电力工程运维智能化管理的关键技术
3.1 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技术是实现电力工程运维智能化管理的基础。通过在电力设备上部署大量智能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振动传感器、电流电压传感器等,实时采集设备的运行参数、环境数据等信息,并借助通信网络将数据传输至运维管理平台。物联网技术使电力设备实现互联互通,为运维人员提供设备的全面感知和远程监控能力,能够及时发现设备异常情况,为故障诊断和处理提供数据支持。
3.2 大数据技术
电力工程运维过程中会产生海量数据,包括设备运行数据、故障记录数据、环境监测数据等。大数据技术能够对这些数据进行高效存储、管理和分析。通过建立数据分析模型,挖掘数据背后的规律和潜在价值,如分析设备运行参数的变化趋势预测设备故障、评估设备健康状态等。
四、电力工程运维智能化管理的应用内容
4.1 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
利用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电力设备的运行参数,如温度、电压、电流、振动等,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判断设备是否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当设备出现异常时,系统能够快速定位故障部位,诊断故障类型和原因,并及时发出预警信息,为运维人员提供故障处理建议,实现设备故障的早期发现和快速处理。
4.2 智能运维决策
基于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结果,结合历史运维数据和行业经验,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制定科学合理的运维策略。例如,根据设备健康状态评估结果,确定设备的检修周期和检修内容,避免过度检修或检修不足;通过优化算法,合理安排运维人员和设备资源,提高运维效率。
4.4 运维资源管理
利用智能化管理系统对运维人员、备品备件、工器具等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和调配。通过对运维人员技能水平、工作负荷等信息的分析,合理安排运维任务;实时监控备品备件的库存数量和使用情况,根据设备运行状态预测备品备件需求,实现备品备件的精准采购和库存优化。
五、电力工程运维智能化管理现存问题
5.1 技术应用与融合难题
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电力工程运维智能化管理中的应用仍处于发展阶段,不同技术之间的融合存在困难。例如,物联网采集的数据格式多样,与大数据分析平台的兼容性有待提高;人工智能算法在处理复杂电力系统数据时,准确性和稳定性还需进一步提升。技术融合不足导致智能化管理系统的整体性能难以充分发挥,影响运维管理效果。
5.2 数据质量与安全问题
电力工程运维数据来源广泛且类型复杂,数据中存在噪声、缺失值、异常值等问题,影响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电力运维数据包含大量敏感信息,如电网拓扑结构、设备参数等,在数据传输和存储过程中面临数据泄露、篡改等安全风险。现有的数据安全防护技术和管理措施尚不完善,难以有效保障数据安全。
六、电力工程运维智能化管理的优化策略
6.1 加强技术研发与融合
鼓励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开展合作,加大对电力工程运维智能化管理技术的研发投入。针对技术融合难题,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接口规范,促进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深度融合。开展技术应用试点项目,积累实践经验,逐步完善智能化管理技术体系,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和稳定性。
6.2 提升数据质量与保障安全
建立健全电力工程运维数据质量管理体系,采用数据清洗、补全、校验等技术,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加强数据安全防护,采用加密技术、访问控制技术和数据备份恢复机制,保障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同时,建立数据安全监管机制,加强对数据使用的监督管理,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
七、电力工程运维智能化管理的发展趋势
7.1 智能化深度发展
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将在电力工程运维智能化管理中得到更深入的应用。智能算法将更加智能,能够自动学习和适应电力设备运行状态的变化,实现故障的精准预测和运维策略的自主优化。同时,结合数字孪生技术,构建电力设备和系统的虚拟模型,实现对运维过程的实时模拟和仿真,为运维决策提供更直观、准确的依据。
7.2 与其他系统融合发展
电力工程运维智能化管理系统将与电力系统的规划设计、调度运行、市场营销等其他系统实现深度融合。通过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实现从规划设计到运维管理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提高电力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例如,与调度运行系统结合,实现运维与调度的协同优化,提高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八、结论
电力工程运维智能化管理是电力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提高电力工程运维管理水平、保障电力可靠供应具有重要意义。尽管当前面临技术融合、数据安全、人才短缺和成本效益等方面的问题,但通过加强技术研发、提升数据质量、培养专业人才和优化成本管理等策略,能够有效解决现存问题。随着智能化深度发展、与其他系统融合以及标准化推进等趋势的发展,电力工程运维智能化管理将不断创新和完善,为电力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胡苗. 数字化转型下电力企业工程资产精细化管理的实践策略[J]. 现代企业文化,2024(36):19-21.
[2] 王帆. 基于智能化的电力配网工程数字化技术研究[J]. 电力设备管理,2025(2):27-29.
[3] 郑艳坤,纪彦俊. 电力信息系统运维管理的自动化解决方案[J]. 电力设备管理,2024(2):167-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