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练赛评”一体化的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研究
朱缘缘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云山实验小学 362000
引言
小学体育教学长期以来以技能训练为主,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导致学生在运动兴趣、长期习惯及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发展不足。传统模式注重教师主导的技能传授,缺乏学生主体性和参与感,个体差异未被有效尊重,学生运动热情难以维持。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体育教学的目标从单一技能传授转向提升学生的体能、兴趣和合作意识,强调全面发展。在此背景下,“学练赛评”一体化模式应运而生,通过学习、训练、比赛与评价相结合,提升学生的体育参与度与积极性,促进全面发展。这一模式有效解决了传统教学的局限,推动了小学体育教学的创新与优化。
一、学: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升教学效果的关键。为使学生在体育课堂中保持积极的参与状态,教师应设计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学生的体验感。
例如,在跳绳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花样跳绳”活动,让学生在趣味性的游戏情境中探索和学习不同的跳绳技巧。教师可以亲自演示各种跳绳花样动作,如单脚跳、交叉跳和双摇跳,直观地展示动作的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接着,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练习,每个小组尝试不同的跳绳方式。在此过程中,教师不仅鼓励学生模仿动作,还可以提出挑战,如规定时间内完成特定动作或以创意的方式组合不同技巧。教师可以通过竞赛形式,组织“跳绳挑战赛”,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独创的跳绳花样,其他同学则为其评分。这种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跳绳的兴趣,还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这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仅学会了跳绳的基本技巧,还在趣味性的活动中增强了对体育运动的热情。
二、练:强化技能与巩固基础
体育技能的掌握不仅依赖理论学习,还需要通过反复的实践训练来巩固。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提升体育技能,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兴趣设计多样化的训练活动,特别是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以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节奏下学习与进步。
例如,在篮球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小组传球练习来提升学生的团队配合能力。教师将班级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由 3 到 5 名学生组成,学生轮流进行传接球练习。教师先要求学生进行基础的双手胸前传球练习,帮助学生掌握传球的基本技巧,如传球的力度和方向。为了增加难度并提高学生的技能,教师可以引入计时挑战赛,要求每个小组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尽可能多次准确传球,从而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配合能力。随着学生对传球技巧的掌握逐渐熟练,教师可以进一步增加练习的复杂性,例如加入一名防守者,使学生在受到一定压力的情况下完成传球练习。这种分层次的训练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初学者巩固基础技能,也能让已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在挑战中提升自己的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训练过程中提供即时的反馈与指导,纠正学生在动作中的错误,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有效提高篮球技术。
三、赛:通过比赛促进综合能力提升
比赛不仅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水平和实际情况,设计符合年龄和能力的比赛情境,同时兼顾趣味性与竞争性,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帮助他们在比赛中提升综合素质。在足球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你追我赶”的游戏,引导学生掌握运球和控球的技巧。具体操作上,教师将学生两人一组,一人负责带球,另一人负责追赶。带球的学生需要使用学到的控球技巧,在追赶者的压力下,迅速且稳妥地将球带到指定终点。这一比赛不仅考验学生的运球能力,还锻炼了他们的反应速度和身体协调性。
随着比赛的进行,教师可以逐渐增加游戏难度,如要求学生使用脚内侧控球,或者在带球途中设置障碍物,迫使学生在复杂的情境中控制好球的方向和力度。教师还可以通过调节比赛的规则,增加竞争性,例如设置时间限制或积分制度,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通过这种渐进式的比赛设计,学生不仅在紧张的比赛中得到了技能提升,还学会了如何在压力下做出快速决策,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综合运动能力与心理素质。
四、评:构建多元化评价机制
评价在体育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和表现,还能够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反馈,促进他们的自我反思与持续改进。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应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机制,结合定性与定量的评价方式,给予学生全面、客观的反馈。在排球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视频回放与分组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提高传接球技巧。
具体操作中,教师可以在传接球练习过程中为学生录制视频,然后在教学结束后播放回放,组织全班一起观看。教师通过逐帧分析学生的动作,指出他们在传球和接球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技术问题,例如手臂的角度是否正确,发力是否均匀等。这种视觉化的反馈方式不仅能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自己动作中的不足,还能帮助他们快速理解需要改进的地方。
教师还可以通过分组互评的方式,鼓励学生之间相互指导与学习。例如,在实战练习中,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根据不同的评分标准,如传球的准确性、反应速度、配合默契度等,对彼此的表现进行评价。这种互评不仅能让学生从多个角度获取反馈,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立不同的等级标准,确保评价的公平性与客观性。例如,针对初学者,评价的重点可以放在基本动作的正确性上,而对于已经具备一定技能的学生,则可以更加注重技术的精细度与比赛中的应用。通过这样的多元化评价机制,学生能够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进步方向,并在反思和改进中逐步提升自己的体育技能和比赛表现。
综上所述,通过将学习、训练、比赛和评价有机结合,教师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在此模式下,学生不仅掌握了体育技能,还通过不断的挑战与反馈提升了综合能力。未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如何进一步优化这一模式以适应不同年级和学生个体差异,将成为值得持续关注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 陈佳佳 . 基于“学练赛评”一体化的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研究 [J]. 教育界 ,2023(21):68-70
[2] 朱 黎 洁 . 小 学 体 育“ 学 练 赛 评 一 体 化 ” 模 式 研 究 [J]. 文 理 导航 ,2024(18):10-12
[3] 曾方 . 小学体育“ 学练赛” 一体化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 [J]. 教师 ,2024(16):69-71
本文系泉州市丰泽区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第二批)立项课题《基于“学练赛评”一体化的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研究》立项编号Fzjk2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