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给排水工程常见工程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

作者

靳彬

身份证号码:210105199706230439

引言

给排水工程作为建筑与市政基础设施的关键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居民日常生活的便利性与舒适性,以及城市的正常运转和生态环境安全。优质的给排水工程能够确保水资源的高效输送与污水的妥善排放,维持城市的卫生环境和生态平衡;反之,工程质量问题不仅会导致管道渗漏、设备故障等直接影响使用功能的状况,还可能引发水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连锁反应,甚至威胁公众生命财产安全。

一、给排水工程常见工程质量问题

1.1 管道系统质量问题

管道渗漏是给排水工程的常见顽疾。施工时,热熔连接的塑料管道若温度控制不当、融合时间不足,接口处易形成缝隙;金属管道焊接存在气孔、夹渣等缺陷,也会导致渗漏。管道堵塞问题频发。排水管道坡度不足或倒坡,致使污水流速减缓,杂物沉积堵塞管道。施工时杂物残留、用户随意丢弃厨余垃圾等行为,也会引发堵塞。高层建筑排水管道若管径设计过小,高峰期易出现污水反涌,影响正常使用。

1.2 设备安装质量问题

水泵运行异常较为普遍。基础施工不规范,如平整度差、强度不足,会使水泵振动剧烈、噪音超标,长期运行可致底座变形、螺栓松动,甚至损坏轴承。水泵与管道连接若未用柔性接头或安装不牢,振动会传递至管道,造成接口渗漏。

水箱安装不当使用。水箱所用原材料质量差、水箱焊接处理不到位,均会产生渗水的问题;水箱控制水位的部件安装位置不准或控制失灵,会发生溢水或水量少,使用效率降低。卫生洁具安装质量问题。卫生器具的安装,螺栓、螺母松动等,导致便器、盆体摇摆,容易产生事故。

1.3 附属设施质量问题

井盖、井座破损不安全。一些井盖强度不够,车辆碾压易断裂;井座与井筒没有焊牢,使用中移动,井盖与井座缝隙过大,汽车行驶会不断发出异响,甚至翘起影响行车和行人的安全。支吊架破损影响运行。支吊架选型不当不能承受管道及管内介质的重力,管道下垂变形;支吊架安装不紧,螺栓没有拧紧或焊接不牢靠,受水流冲击、振动而松动脱落,情况严重时造成管道折断。

二、给排水工程质量问题成因分析

2.1 施工技术因素

规范标准掌握不牢是根本,部分施工作业人员对于规范标准掌握不牢靠,靠经验作业。管道焊接部位不清理,管道焊缝质量把关不严,不了解焊材焊接参数进行焊接操作;卫生器具安装不按安装使用说明书操作,卫生器具安装不牢固,排水不顺畅。在采用新技术缺乏培训及使用经验的情况下也容易导致质量问题的发生。技术交底不到位增加问题产生。技术负责人对施工作业人员交底全面深入度不强,施工人员对施工要点理解不透彻,遇到问题无法及时向施工管理人员反馈,从而只能自行处理,容易增加质量问题的出现几率,例如管道坡度无法准确地控制。

2.2 材料设备因素

施工材料设备质量不良导致的问题。施工单位为了压低成本采用不合格的产品,如使用的壁厚不够塑料管易变形破裂,密闭性不好的阀门易漏水,运输存储环节处理不当使其造成损坏,材料设备进场检视不严格,仅仅外观检查不做性能检测和试运行调试,让有缺陷的产品进入施工现场。

2.3 人员管理因素

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不高。施工队伍中农村务工人员居多,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只适合普通简单的劳动,无法达到确保施工质量的要求。个别管理人员质量意识差,重生产轻管理、重速度轻质量,对出现的质量问题不能及时发现、纠正。质量管理制度机制不健全。企业没有建立质量管理制度和质量考核机制,施工人员工作质量与企业利益

关联不大,使得他们对质量问题漠然处之。

2.4 环境与外部因素

恶劣的施工环境,管道埋设环境复杂,复杂地质条件往往会令施工难度增大,软土质地容易使管基础产生沉降,造成接口处拉裂渗水;地下水层位低时基坑开挖容易造成塌方漏水等;不同的土壤腐蚀性差异,如果未做好针对性的防腐蚀措施,会使管道被腐蚀损毁。天气因素影响施工质量。气候因素的恶劣程度往往会影响施工质量,雨天管道接口防护不当,容易使雨水侵蚀管道接口,影响管道的正常使用;炎热的高温天气,会导致塑料管变形;大风天气对高空作业安全不利,也会影响已经安装好的管道设施,使其产生晃动。

三、给排水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3.1 施工前质量控制

关键点是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建设单位在开工前组织各方会审图纸,及时发现问题,如管道的布置不合理、管线冲突等,通过设计方完善图纸,然后施工单位进行技术交底,采用书面配合现场操作的形式,给施工人员讲解图纸、工艺、质量以及安全目标,并建立签字确认制度,保证交底有效到位。质量是控制材料设备。施工单位建立采购管理制度,选择有良好信誉的材料供应商并与之签定质量合同。材料设备进场前检查质量证明书、规格型号等,对管材管件抽样复检,对水泵水箱进行试运行调试,对材料设备不符合标准的退场。施工单位根据工程特点编制方案,包括工程的施工流程和施工方法,尽量避免施工工序交叉影响施工的质量以及进度。

3.2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强化措施施工,严格执行国家规范规程施工和施工图样,对管道安装控制好坡度、标高及位置,确保连接严密;按照设备说明书要求进行设备安装。加强现场监督及时纠偏。施工单位成立质量监督小组,增加专职检查员,加强施工关键工序、部位控制点的检查,发现问题立即发出质量整改通知并进行复查。监理单位强化自身职能作用,严格执行旁站、巡视和平行检验制度,凡工程质量、安装质量达不到合格标准的均不予签认,责令其返工。加强人员技能培训提高工程质量。

3.3 施工后质量验收与维护

关口严设质量验收把好最后一道关。工程竣工由施工方自检整改合格后提出验收申请,建设单位组织各方按规范、标准进行验收,检验工程质量、功能和性能,通水、通球试验以及压力、严密性等检验等,并对检测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施工方整改直至合格验收,形成完整的验收记录档案。建立健全质量追溯及维护。施工方建立质量追溯体系,对材料采购、施工、检验的信息实行记录追溯,便于问题追溯解决;保修制度由工程建设单位及施工单位明确,包含保修的范围、期限和责任等,保证工程在保修期内一旦发现问题能够及时进行维修。建设单位组织后期维护,对系统定期检查维护,对管线中的杂物定期清洗,对设备进行周期性运行检查,努力提高系统的完好率,延长工程的使用寿命。

结语

给排水工程质量关乎建筑功能与居民生活。通过剖析常见问题、探究成因并提出全流程控制措施,为质量提升提供路径。实际工程中,各参建方需强化责任,落实措施,形成管理闭环。未来,随着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持续优化质量控制方法,才能为城市建设和居民生活筑牢保障。

参考文献

[1] 景文 凯. 给排 水工 程常 见工 程质 量问 题及 控制 措施 [J]. 建材 发展 导向,2025,23(09):10-12.

[2] 李金魁. 建筑给排水工程常见施工质量问题和控制措施[J]. 建材发展导向,2024,22(05):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