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媒体时代小学德育的挑战与应对策略研究

作者

彭莲花 范围

云阳县南溪镇水市小学

前言

德育教育一直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核心,为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对教师提出新要求,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授课,针对德育教育中的挑战要积极提出应对建议,以取得最佳的德育教学效果,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

1 加强新媒体环境监管,净化德育网络空间

在学习《学会沟通交流》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线上学习和交流,而教师也应及时监管新媒体环境,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因为在网络时代下,学生在线学习可能会接触到语言暴力、校园暴力等负面内容,这将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学校也应加强新媒体环境的监管,如可建立校园网络环境监测监管系统,及时将网络中的负面内容过滤掉,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且积极向上的校园网络环境,帮助学生从中汲取正能量。在课堂上,教师可组织学生展开“文明上网小管家”主题活动,引导学生主动监督和举报不良信息,这有助于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1]。为培养学生良好沟通与交流能力及提升道德素养,要发挥家长的作用,家长要树立榜样,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网络,避免不良信息影响孩子身心发展。必要时,家长可在电脑中安装防病毒软件,进一步过滤不良信息,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德育网络学习环境,最后帮助学生在学习《学会沟通交流》知识点时,能够从中汲取更多的知识,且提高小学德育教育整体质量。

2 开展新媒体主题活动,增强德育实践体验

在学习《我们是班级的主人》时,教师应改变传统理论灌输的授课方式,传统方式无法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因此可通过积极开展新媒体主题活动,将德育内容与新媒体技术有效结合,为学生带来良好的德育实践体验[2]。具体来讲教师可开展“我心目中的班委会”活动,并鼓励学生在学习平台上分享自己对班委会职责的理解,以及你心目中的班委会应该具备怎样的品质,让学生在深入思考中锻炼思维能力。教师还可鼓励学生通过短视频、PPT 等形式,将自己的想法以更具体化的方式展现出来,并在课堂上与其他学生分享,这种方式也能够让学生深刻理解班级主人的责任和义务,也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在主题活动中,教师也应关注内向学生,对于不爱表达的学生要多鼓励,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我心目中的班委会”话题展开深入探讨,这既能为内向学生提供展示和表达自我的机会,也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3]。主题活动结束后,教师应利用智能技术跟踪小组学习进度情况,针对不足适当做出调整,从而充分发挥新媒体主题活动的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

3 整合家校社资源,构建新媒体协同德育体系

在学习《我们神圣的国土》时,教师应积极整合家校社资源,为学生德育学习提供支持。如学校应打造在线教育平台,为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提供便利,也可邀请其他学科教师参与到德育教育中,向学生讲解我国的历史文化、地理风貌等知识,以拓宽学生知识视野。教师则需要与家长建立联系,增强家长对德育教育重要性认识。如可在班级上展开“国土知识竞赛”活动,并邀请家长参与,带领孩子共同完成知识竞赛,这一过程可增进亲子关系,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改变以往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4]。也可利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 等技术创设虚拟场景,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置身宽阔的国土中,从而更好的感受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家长方面,教师可鼓励家长平日里与孩子一起观看爱国主义相关电影、纪录片,培养孩子爱国情怀,社会机构同样要积极参与到德育教育中,如博物馆、纪念馆可定期开展德育主题活动,邀请学生参与活动中,从而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4 建立学生网络行为引导机制,培养正确媒介观

在学习《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时,学校应建立学生网络行为引导机制,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媒介观,此教育阶段的学生辨别能力较差,很容易受到网络中不当言论或恶意攻击他人等不良行为影响,无法树立正确的媒介观,因此为解决这个问题,学校需要发挥主导作用,可将网络行为规范纳入小学德育课程体系中。教师在课堂讲解知识点时,也要有意识的渗透德育知识,如向学生传授网络道德和法律法规,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了解网络环境有利也有弊。为提高学生辨别能力和自律意识,教师可以真实的网络案例,引导学生深入讨论和反思,这种教学策略,有助于深化学生对网络安全的认识和理解[5]。家长要以身作则,自身的一言一行也将影响孩子的行为,在生活中应严格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要善于引导孩子正确看待网络信息。倘若发现孩子存在不良网络行为,家长也要及时制止,应耐心教导。必要时可与教师共同商讨并制定解决方案,从而让学生在学习《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过程中,充分认识到公共秩序的重要性,了解维护公共秩序是我们每一个人应当尽到的责任,最后通过建立学生网络行为引导机制,帮助学生文明使用网络。

总结

总而言之,教育事业承担的重要的教书育人责任,对于小学教育阶段的学生来讲,强化德育教育尤为重要,要想取得最佳德育教育效果,教师应充分借助新媒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和交流平台,帮助他们在交流学习中拓宽视野且增强社会认识。教师要持续创新,能够根据学生学习情况不断调整德育教育策略,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丁蕾.信息技术在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新通信,2024,26(11):137-139.

[2]张艾.信息化视域里的小学德育教育的创新[J].中国新通信,2023,25(12):224-226.

[3]郭红梅.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探究[J].读写算,2022,(34):40-42.

[4]贾得坤.网络视域下小学德育教育刍议[J].读写算,2022,(19):40-42.

[5]陈丽丽.信息技术支持下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读写算,2021,(24):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