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道路桥梁沥青路面裂缝施工处理技术研究

作者

姜文

大连亿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引言

在现代交通体系中,道路桥梁作为基础设施的关键构成,对经济发展与社会民生起着重要支撑作用。沥青路面凭借其良好的平整度、舒适性及抗滑性能,在道路桥梁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随着交通流量的持续增长、车辆荷载的不断加重,以及自然环境因素的长期影响,沥青路面裂缝问题日益凸显。裂缝不仅会降低路面的平整度,影响行车舒适性,还可能导致路面结构承载能力下降,引发坑槽、沉陷等更为严重的病害,威胁交通安全,大幅增加道路桥梁的养护成本与维护难度。国内外学者针对道路桥梁沥青路面裂缝开展了大量研究,在裂缝成因分析和处理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由于道路桥梁所处环境复杂多变,影响裂缝产生和发展的因素众多,现有研究仍存在不足。

道路桥梁沥青路面裂缝施工处理技术研究

一、道路桥梁沥青路面裂缝成因分析

1.1 荷载型裂缝成因

荷载型裂缝的产生与车辆荷载的长期作用密切相关。随着交通流量的持续增长,尤其是重载车辆数量的增加,道路桥梁沥青路面承受的应力远超设计标准。车辆行驶过程中,轮胎与路面接触产生的垂直压力、水平推力以及冲击力,会在路面结构内部产生复杂的应力分布。当路面材料的强度无法抵抗这些应力时,便会引发疲劳开裂。车轮荷载的局部集中,如刹车、启动区域,也容易造成路面变形和裂缝的产生。超载车辆更是加剧了这一过程,其超过设计荷载数倍的重量,会使路面结构迅速疲劳损坏,缩短路面使用寿命。

1.2 非荷载型裂缝成因

温度因素是引起沥青路面非荷载型开裂的重要条件之一。沥青材料的热膨胀与冷缩性质非常明显。温度升高时,路面材料膨胀,温度降低时,路面材料收缩。沥青材料的性质也直接影响路而面的抗裂性能。老化的沥青本身失去了其原有的弹性和黏结性,针入度、延度等各项指标下降,在温度的反复作用及车辆荷载的共同作用下易开裂。施工方面的质量问题是潜在的沥青路面裂缝因素。沥青混合料摊铺时的摊铺温度、摊铺速度和摊铺厚度过大或过小都可能造成路面压实度不一致,局部压实不足的路段受车辆荷载时易产生变形和开裂。

二、道路桥梁沥青路面裂缝常见处理技术

2.1 灌缝处理技术

灌缝是当前裂缝处治的一项主流处治技术,针对裂缝宽度较小的非结构性裂缝;其原理是通过在裂缝中灌入密封材料,将水分、杂物挡住,避免裂缝的进一步发展。常用的灌缝材料有改性沥青灌缝胶、硅酮密封胶等。改性沥青灌缝胶黏结力、柔韧性及耐候性能好,能适应温度变化导致的裂缝伸缩,硅酮密封胶耐老性能、弹性恢复性好,适用于对密封防水有较高要求的地方。在灌缝时先清理好裂缝内的杂物及灰尘,使用加热装置加热改性沥青灌缝胶至适宜温度,以灌缝机将改性沥青灌缝胶灌入裂缝中,并压实灌缝饱满、表面平整。

2.2 贴缝处理技术

裂缝贴缝处理技术方法简单,施工快捷,适用于细小且裂缝两边比较直的裂缝。通过使用专门的贴缝带,利用带子的自身黏结性将裂缝封住。贴缝带一般主要由改性沥青、高强布和隔离膜组成,有很好的粘结性、防水性和抗裂能力。在贴缝带的施工上,只需要将裂缝表面清理干净,将贴缝带的隔离膜撕去,贴在裂缝上并压实即可。

2.3 挖补处理技术

挖补处理法适用于宽度比较大、深度比较深的或已存在结构性破坏的裂缝。该方法通过将裂缝及一定范围内的损坏的路面进行挖掘拆除,而后对基层情况进行检查和处治,稳定基层。而后铺设新的沥青混合料层,并加以压实,最终使得新铺筑的路面与原有路面保持水平。挖补处理法可以彻底地对裂缝进行治理,恢复路面结构强度以及路面性能,但是施工工艺复杂,施工中占用的空间大,对交通的影响比较强,而且施工的成

本也高。

2.4 罩面处理技术

罩面处治技术是在既有路面上加铺一层新的沥青混合料,改善既有路面的平整度和抗滑性及防水性,还可以处理既有路面的裂缝。罩面可以按照罩面厚度来分,分别为薄层罩面、加铺罩面。罩面施工前需对既有路面进行扫除、铣刨处理等,保证罩面施工质量。罩面在施工中,控制好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摊铺温度、压实度等环节,保证罩面处治质量。

三、道路桥梁沥青路面裂缝施工处理技术优化建议

3.1 施工工艺优化

根据不同的裂缝修补类型,完善相应的施工工艺,在灌缝处理中,精准控制灌缝材料加热温度和灌缝速度,确保灌缝材料能够有效塞满裂缝并和裂缝壁牢固粘结。可以采用智能灌缝机等新型的灌缝设备,对灌缝进行自动化的控制,提升灌缝质量和效率。在贴缝处理中,提高贴缝带对裂缝表面的清洁度标准,确保贴缝带和路面的有效粘结。在挖补处理中,改进挖补范围确定方法,利用无损检测对路面的损伤情况进行准确的诊断,减小不必要的挖除面积,降低施工成本。

3.2 材料性能。

加大对裂缝处理材料的研究,提高材料性能。提高针对裂缝材料(灌缝)的研究,研发高柔韧性、强粘结性、抗老化性更好的灌缝胶,更好地应对温度和车流量的作用;对贴缝带材料的研究,采用新型高分子材料代替贴缝材料,提高贴缝带的高抗老化、高抗撕裂能力。

3.3 质量控制加强

构建裂缝处理施工质量控制流程。在材料进场环节,严抓材料质量,在灌缝胶、贴缝带、沥青混合料等材料进场之后,对其严格检测,确保灌缝胶、贴缝带等的性能达标,沥青混合料等材料的性能达标。在施工过程中,强化裂缝清理、材料灌注、摊铺压实等关键部位质量检查,采用现场检测配合远程监控的方式检查,发现质量问题及时纠正质量缺陷。建立健全质量追溯制度,对于每道工序的施工人员、时间、材料等都做好记录,确保质量问题可追溯。

3.4 预防性养护策略

重视道路桥梁沥青路面的预防性养护。健全路面检测与评价机制,定时检测路面,使用先进的检测仪器、设备,如探地雷达、激光平整度仪等对路面检测,在路面裂缝及病害形成初期阶段,即进行预防性养护,如洒布封层、微表处处理等,增强路面的防水性和抗裂性。

结语

道路桥梁沥青路面裂缝影响到道路桥梁的使用功能和耐久性,对其进行产生原因的分析以及处理措施的研究非常必要。从对荷载型裂缝和非荷载型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以及灌缝法、贴缝法、挖补法、罩面法等几种常规方法的研究,在道路桥梁沥青路面裂缝防治过程中提出优化施工、提升材料、加强管理、提前预防等工作,能为防治道路桥梁沥青路面裂缝提出一些全面性的建议。

参考文献

[1]张明浩.道路桥梁沥青路面裂缝施工处理技术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5,(14):145-147.

[2]李博文.道路桥梁工程沥青路面裂缝施工处理技术与质量要求[J].汽车画刊,2024,(10):149-151.

[3] 罗强, 陈浩东.道路桥梁沥青路面裂缝施工处理技术研究[J].运输经理世界,2023,(17):133-135.

[4]杨志安.道路桥梁工程中沥青路面裂缝处理施工技术研究[J].运输经理世界,2020,(13):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