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全过程工程造价在现代建筑控制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

于世超

身份证号码:220882198606226510

引言

在建筑行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传统造价管理模式因阶段性割裂、管控粗放等问题,难以适应现代建筑对成本、质量、效率的综合要求。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以项目全生命周期为视角,通过投资决策的精准估算、设计阶段的价值优化、施工过程的动态监控及竣工结算的闭环管理,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与风险的前置防控。

一、全过程工程造价在建筑各阶段的应用

1.1 投资决策阶段

投资决策阶段是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的起点,对项目整体造价有着决定性影响。在此阶段,需通过深入的项目可行性研究,结合市场调研与行业发展趋势,对项目的建设规模、技术方案、建设标准等进行全面分析。运用科学的造价估算方法,如生产能力指数法、系数估算法等,对项目投资进行精准估算,为项目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1.2 设计阶段

工程设计是将投资决策结果转化为建设方案的实质性过程,对工程造价把控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实施限额设计,按照投资估算对设计概算进行控制,控制工程设计方案,使得设计方案满足功能需要、造价不大于投资限值。引入价值工程观点,优化设计方案,通过对设计功能的分析,在确保工程质量和使用功能的情况下实现工程造价的减量化。

1.3 招投标阶段。

招投标是承包建设工程最终的定价环节,在这个环节的影响下工程造价控制效果比较明显。在制定招标文件时需要做好工程范围、技术要求、计价依据的指定,避免在招标过程中对后续工程的造价管理造成影响。在进行工程量清单招标模式下,在工程量的计价中要核算出准确的数据,清单内内容必须要完整,并且清单特征明确,这样可以保证投标人的报价具有可参考性。

1.4 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是工程造价控制的重点环节和资金大量投入的阶段,要做好合同管理,明确合同双方权利及义务,严格按照合同约定计量支付,避免超付、误付等问题的发生;做好施工组织设计,优化施工方案,合理编制施工计划,合理安排人员、设备以及材料供应,降低工程成本;做好工程变更的管理,对工程变更原因、内容、工程量和工程造价的影响进行认真分析,审批后方可执行。

二、全过程工程造价对现代建筑控制的重要作用

2.1 有效控制建筑成本

全生命期过程造价管理是全周期精细化过程控制的管控项目成本的过程,项目在投资决策环节通过对相关可行性研究资料进行分析并做好工程造价概算,可以对项目投入的最终投资作出精确定位,避免因决策不准确产生不必要的资金浪费。设计环节进行限额设计以及价值工程控制,可以在满足功能使用需要的基础上不超标完成设计成本控制限额,将设计成本投入控制在限额以内,避免造成无谓的设计成本增加。项目招投标环节的工程量清单计价规则和工程招标控制价做好正确核定,可以避免价格恶意竞争以及高价中标,控制好工程承包成本价格。

2.2 保障建筑质量与进度

工程造价全过程管控是对工程质量与进度的保证。造价控制并非一味地缩减成本,而是对成本、质量与工期的协调发展进行控制,在保证质量与安全基础上又不超支造价。造价控制在设计阶段应从质量角度进行方案比选,利用价值工程,不但可以实现造价成本的控制,又可以提升使用功能价值的方面得到发挥。为后续阶段的优质建设夯实基础。

2.3 提升建筑企业经济效益与竞争力

对建筑业企业来说,对工程项目全过程实行工程造价管理是确保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拓展发展空间的重要方式,降低成本就是提高效益,通过项目投资决策阶段的风险控制、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工程项目结算阶段的盈利率增强提高,就能够提升企业的经济利益。加强建筑企业和项目造价管理,以工程造价专业化的管理模式参与到工程项目前期决策与建筑后期结算之中,及时发掘或总结从建筑设计到规划、咨询、评估、招标投标、勘察、设计、施工直至审计各个工程环节上存在的问题,研究建筑和设计的合理性,有效降低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与使用效率,并挖掘好的潜在利润,从而增强竞争力,以保持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

三、全过程工程造价在现代建筑控制中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3.1 专业人才短缺

全过程工程造价人才能力要求高,不仅要求既懂经济,又懂技术,且有管理知识,熟悉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内容。企业培训培养缺乏,目前企业的造价人员,更新知识力度不大,对于投资决策分析、价值工程应用等先进管理方式理解不充分,难以实现全过程造价精细化动态控制的管理目标。行业复合型人才吸引不足,薪酬待遇、行业发展有限,人才流失现象严重,从而造成专业人才缺乏严重制约全过程工程造价的发展。

3.2 信息化水平低

信息化的支撑是提高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水平的关键,但现阶段行业信息化程度并不高。大多数企业仍旧是手工算量、单机版软件计价模式等传统业务状态,处理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出错,难以实现各阶段造价数据的高效共享及协同,造价管理软件与设计、施工、监理等其他系统兼容性差,形成信息孤岛,难以完成项目全周期的数据链。BIM技术的应用初见成效,但是和造价管理的深度结合远远不够,仅仅满足于创建模型和简单的算量等传统应用范畴,没有充分发挥 BIM 在全过程成本模拟、动态成本控制等方面的价值。

3.3 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缓解造价专业人才缺口应从多方面进行人才培养:高校需调整教育教学内容,如在教学活动中增设 BIM 技术应用、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案例等实践类课程、通过企业建设实习基地等方式提升学生自身实际动手能力,鼓励增设工程造价管理方面的跨学科课程,多维度培养学生;企业在公司内部重视组织员工对各类造价管理前沿技术、法规政策等内容进行培训,也可通过邀请行业相关知名专家提供讲座方式与各企业之间进行交流。

3.4 推进信息化建设

推进信息化建设是提升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水平的必由之路。企业需加大信息化投入,引进先进的造价管理软件,推动 BIM 技术与造价管理的深度融合,实现从设计阶段的成本模拟到施工阶段的动态成本监控、竣工阶段的结算审核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搭建统一的数据共享平台,实现造价管理系统与设计、施工、监理等系统的互联互通,打破信息孤岛。培养信息化专业人才,通过内部培训、外部引进等方式,组建既懂造价业务又精通信息技术的复合型团队。

结语

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贯穿现代建筑项目全周期,在成本控制、质量保障与企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通过全流程精细化管控,实现资源高效利用与风险有效防范,显著提升建筑项目综合效益。面对人才与技术挑战,需加强人才培养与信息化建设。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将持续创新,为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参考文献

[1]杨哲.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在现代建筑工程经济控制中的重要作用[J].经济研究导刊,2023,(15):117-119.

[2] 霍小 静. 全过 程工 程造 价在 现代 建筑 经济 管理 中的 重要 作用 [J]. 砖瓦,2021,(05):1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