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工艺优化分析
王吉祥
身份证号码:370403198903130713
引言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当下,高层建筑凭借其高效的土地利用率和空间整合能力,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混凝土结构以其良好的抗压性能和可塑性,在高层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当前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受原材料质量参差不齐、施工工艺执行不规范、施工人员专业水平有限等因素影响,混凝土结构常出现强度不足、裂缝、构件变形等质量问题,不仅威胁建筑结构安全,还增加了后期维护成本,影响工程进度与经济效益。传统施工工艺已难以满足现代高层建筑对质量、安全和效率的要求,亟需对施工工艺进行优化升级。
一、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工艺的重要性
1.1 保障建筑结构安全
高层建筑因高度高、荷载大,对结构安全性能要求极为严苛,而混凝土结构施工工艺直接决定建筑的 “生命线”。精确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规范的浇筑工艺,能确保混凝土强度达标,满足建筑承载需求。钢筋的锚固与连接工艺也至关重要,合理的钢筋绑扎与焊接方式,能保证钢筋与混凝土协同工作,增强结构的整体稳定性。某城市地标性建筑在施工中,因钢筋搭接长度不足,致使局部结构在后期沉降观测中出现裂缝,不得不返工处理,凸显了规范施工工艺对保障建筑结构安全的决定性作用。
1.2 提高建筑施工效率
先进的混凝土结构施工工艺是提升高层建筑施工效率的核心驱动力。采用工业化预制构件与装配式施工工艺,能将部分混凝土构件的生产转移至工厂,减少现场湿作业。如装配式剪力墙结构,预制墙板在工厂完成生产后运输至现场吊装拼接,相较于传统现浇工艺,可大幅缩短施工周期,智能爬模系统的应用,实现了模板的自动化爬升,无需反复拆卸与安装,减少了人工操作时间与劳动强度,且能与混凝土浇筑工序紧密衔接,加快施工进度。高效的混凝土泵送技术,通过合理配置泵管、优化混凝土流动性,能快速完成大面积、高楼层的混凝土浇筑,避免因浇筑速度慢导致的施工中断,进一步提升整体施工效率。
1.3 降低建筑施工成本
优化混凝土结构施工工艺是实现建筑成本控制的关键途径。精准的配合比设计能提高材料利用率,减少水泥、砂石等原材料的浪费。科学的施工工艺可减少因质量问题导致的返工维修费用。规范的模板支撑体系设计与施工,能保证混凝土构件成型质量,避免因模板变形造成的混凝土外观缺陷修复。合理的养护工艺可防止混凝土开裂,减少后期修补成本。高效的施工工艺缩短工期,能降低设备租赁、人工管理等间接成本,从多方面实现建筑施工成本的有效控制,提升项目经济效益。
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工艺现存问题
2.1 原材料质量问题
原材料质量是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的根基,但实际工程中,质量隐患屡见不鲜。水泥作为混凝土的胶凝材料,其质量不稳定直接影响混凝土强度与耐久性。部分施工单位为降低成本,采购小厂家生产的水泥,这些水泥的强度等级、凝结时间等指标难以达标。骨料含泥量超标也是常见问题,泥土会吸附水泥浆,降低骨料与水泥的粘结力,削弱混凝土强度。某住宅项目因细骨料含泥量过高,致使混凝土和易性变差,浇筑后出现蜂窝、麻面等缺陷,后期修复成本高昂。
2.2 施工工艺不规范
施工工艺不规范是威胁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质量的关键因素。混凝土配合比不准确是常见问题之一,部分施工人员仅凭经验调整配合比,未严格按照实验室设计要求执行,导致混凝土强度、耐久性等性能无法满足设计标准。在某商业大厦施工中,因随意减少水泥用量,混凝土强度不足,最终引发楼板开裂。混凝土浇筑与振捣环节同样存在诸多不规范操作,如浇筑速度过快导致混凝土离析,振捣不密实形成空洞,振捣时间过长造成分层泌水。模板与支架搭建不合理也屡见不鲜,模板刚度不足会导致混凝土构件变形,支架稳定性差易引发坍塌事故。
2.3 施工人员素质问题
施工人员本身素质会影响到混凝土结构施工工艺的实现程度。部分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素质较低,对混凝土施工工艺的关键环节不甚了解,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薄弱,为了加快施工进度,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规范意识不足,比如在混凝土养护环节,没能按照标准对所浇筑的构件进行盖布保湿,导致混凝土构件失水速度快,混凝土结构产生收缩裂缝。部分施工人员对一些新的施工工艺方法与设备的掌握能力不足,不能发挥出设备与施工工艺的优势。
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工艺优化措施
3.1 严格把控原材料质量
加强对原材料质量的控制。设定科学的原材料采购质量标准,明确水泥、骨料、外加剂等原材料的技术性能指标以及质量要求等。严格骨料采购,含泥量、泥块含量、颗粒级配等质量参数的限制,在原材料采购上严格把关,保证采购的骨料质量满足要求。加强对原材料的检验检测。针对外加剂,严格控制外加剂的掺量和外加剂与原材料的相适宜,根据试配试验确定其合适的掺量,避免因外加剂的使用,对混凝土的性能造成影响。
3.2 规范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工艺流程的规范化是保证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的基础。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过程中,依据工程性质、施工环境、设计要求,在科学计算和试配试验的基础上,确定配合比。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程序,对配合比进行优化调整,使混凝土的工作性和耐久性更好。在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配合比的计量、投料。应用高精度的计量设备来计量原料用量。在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振捣环节中,制定明确具体的施工操作规程,规定好浇筑顺序、浇筑高度、混凝土浇筑速度、振捣方式以及方法等。严禁出现过振或者漏振的现象,确保混凝土的振捣密实、表面平整。对混凝土所用的模板及其支架在设计时就要进行力学计算和稳定性分析,确保混凝土模板和支架有足够的强度、足够的刚度以及足够的稳定性。
3.3 提升施工人员素质
首先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是优化施工工艺的重要保证。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定期组织施工人员参加混凝土施工技术培训,聘请行业内相关专家进行授课,讲解混凝土施工的主要技术和施工操作要点,培训内容包括原材料性能、配合比设计、浇筑振捣工艺、模板支架施工等,并结合实际施工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和讲授。通过学习培训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法提高施工人员技术操作水平。
结语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工艺改善是加强建筑质量、确保建筑安全的重要举措,只有加强原材料的质量、规范施工、改善人员综合素养,才能解决存在的问题,增强结构的可靠程度,提高施工功效,降低施工成本,随着建筑技术的进步,施工工艺要不断创新,增加智能化的建造等新工艺,使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更高效、更环保、更安全。
参考文献
[1] 吕 海 坤 . 大 体 积 混 凝 土 结 构 施 工 技 术 在 建 筑 中 的 应 用 [J]. 四 川 水泥,2022,(01):148-149.
[2] 王鹏. 房屋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关键技术[J].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1,(11):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