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电力系统自动化对电网稳定性的影响

作者

闫灵敏

身份证号码:410782198811173964

引言

在现代社会发展进程中,电力作为不可或缺的基础能源,其供应的稳定性直接关乎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转与人民生活的质量。电网作为电力传输与分配的核心载体,确保其稳定运行是电力行业的关键任务。

一、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概念

电力系统自动化是指利用先进的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以及自动控制技术等,对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等环节进行自动监测、控制和管理的过程。它涵盖了多个层面的自动化功能。在发电环节,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对发电机组的启停、功率调节等操作,确保发电设备高效稳定运行,满足不同时段的电力需求。输电环节的自动化主要体现在对输电线路的实时监测和故障诊断。

二、电力系统自动化在电网中的重要性

2.1 提高电网运行效率

电网调度自动化能够实时监测电网的运行状态,对其进行较为及时和精确的调度控制,提高电网调度运行的稳定性,便于提高电网运行效率。在发电侧,基于电力系统自动化的调度控制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发电侧电网的负荷变化情况,依照调度控制信号来精确控制发电机组的出力,实现发电设备的优化调度运行,从而降低发电成本;电网输送侧的自动化监测装置则能够实时监测电网输送系统传输过程的监测数据,实时监测传输系统中的传输线路运行参数,及时发现传输线路运行参数的异常,如传输线路出现过载等故障、线路出现弧垂变化情况,自动调整传输线路的运行方式或者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案,以防止传输线路发生故障现象,提高电网输送运行效率。

2.2 增强电网故障处理能力

电力系统自动化对电网的故障处理具有重大意义。自动化的继电保护装置能够准确无误地快速将电网出现的故障检测出来,并迅速将故障线路切除,防止故障再行扩大,保护好电力系统设备的安全。继电保护装置利用对电力系统中的电流和电压等参数进行实时检测,一旦监测到这些数值有异常变化并超过了设定阈值,立即进行跳闸动作,切除设备故障。自动故障诊断系统能够根据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所形成的多方位信息,例如继电保护动作信息、故障录波信息等进行分析,迅速准确地分析出故障的类型及故障位置,为电力系统运行人员快速地进行故障处理提供参考。电力系统自动化对大规模的电网故障数据进行学习及分析,将人工智能算法运用到电网的自动故障诊断中,能够实现对复杂故障的诊断。自动重合闸功能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能帮助对电网中发生的某些瞬时性故障等的故障自动进行重合闸,使这些设备的断路器在故障切除后,进行短时延时自动再次合闸,恢复所跳的线路,减少停电时长,提高系统的供电可靠率,这种自动处理故障的能力大大增强了电网遭遇突发故障的能力,有利于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2.3 实现电网智能化管理

电网的智能化管理是电力系统自动化实现基础的和关键。电力系统自动化和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形成的智能化的电网管理平台,通过对电网设备、运行状态、用户的信息进行分析,实现对电网的全面感知和智能分析。在电网设备管理上,通过自动化设备监测系统的运行,将设备的实际的运行数据进行收集,例如对变压器的油温、变压器的绕组温度、变压器油中气体的含量、对开关设备分合闸的次数、开关触头的磨损等实时的进行收集分析,利用数据分析以及相关的故障判断模型,对设备健康的运行状态进行预测和判断,对设备可能的潜在故障进行预警分析,对设备进行状态检修,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与可靠性,减少设备维护费用。在电网运行管理上,利用智能化能量管理系统EMS 对电网进行运行,根据电网的实时运行数据、电网负荷预测数据以及对发电计划的数据进行分析,对电网进行优化的调度,实现对电网内的电力资源的优化合理的分配,实现对电力资源的高效利用。EMS 利用先进的优化算法与数学的理论模型、实际的约束条件相结合,对电网的实时运行参数、负荷预测数据、发电机组的综合情况等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处理,对电网的实际的运行方式、运行日计划、电厂的开停等发电计划进行优化计算,确定出较为合理的发电日计划与电网的优化的运行方式,提高电网的经济效益和运行的稳定性。

三、电力系统自动化对电网稳定性的影响

3.1 实时监测与数据分析提升稳定性预判能力

实时监测系统是电力系统自动化中借助新的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对电网中的各项电气参数包括电压、电流、功率、频率等,进行全面的、实时的采集和传送。通过对电网各个环节、各个节点、各个部位,例如输电线路、变电站设备等关键节点位置部署大量的传感器,收集电网运行的具体情况。把采集的信号通过高速网络传到监控中心,监控中心的计算机通过高速地加工处理大量的数据,结合大数据分析技术和数据挖掘算法分析海量数据,挖掘电网运行规律和趋势,在对电网运行数据长时间地积累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电网状态预测模型,包括负荷预测模型、设备故障预测模型等。负荷预测模型可根据以往负荷数据和气象数据、社会经济活动信息等,精确地预测电网未来一段时间的电力负荷,为电网发电调度、运行方式安排提供参考,以便于电网处于高负荷状态下稳定运行。设备故障预测模型则通过对设备运行参数的实时监控和分析,预测设备可能发生的故障,安排设备检修和维护,以避免因设备故障发生电网事故,影响电网正常稳定运行。

3.2 自动控制功能增强电网抗干扰能力

自动发电的自动控制功能属于电力系统自动化的自动控制范围,电力系统通过自动控制装置、系统等在发电、输电、变电和配电等环节共同作用,提升电网的抗干扰能力。自动励磁调节器(AVR)和调速器是在发电环节实施发电自动控制功能较为重要的自动控制装置。AVR 可以根据发电机端电压变化自动调整励磁电流,保持发电机电压稳定在设定范围内,电网负荷发生变化或者发生故障引起系统电压变化的情况下,AVR 可以迅速作出响应,将励磁电流进行调节,以此将发电机输出电压维持稳定水平,提升发电机与电网同步运行能力,提升系统静稳和暂稳的稳定性。

结语

电力系统自动化是提升电网稳定性的核心驱动力,其通过实时监测、智能控制与优化管理,显著增强了电网应对复杂工况的能力,在提高运行效率、缩短故障处理时间等方面成效显著。未来需持续优化自动化技术架构,强化多系统协同控制与安全防护体系,推动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新技术深度融合,在释放自动化效能的同时化解潜在风险,最终实现电网稳定性与智能化水平的协同提升,为能源转型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电力基石。

参考文献

[1] 阳旭. 分布式光伏发电对农村电网稳定性的影响研究[J]. 中国高新科技,2024,(21):105-107.

[2] 叶飞. 新能源并网对电网稳定性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J]. 张江科技评论,2024,(06):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