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探索
孙艳娟
大庆市兰德学校 163311
引言: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其教学重心正从知识传授转向能力培养。《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明确提出,要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而互动式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途径。然而,当前初中英语课堂仍存在教师主导过度、学生被动参与、互动形式单一等问题,导致语言学习与实际运用脱节。互动式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真实情境、协作活动和动态评价,促进语言输入与输出的有效结合。本研究立足于初中生的认知特点和语言学习规律,从情境创设、活动设计和评价机制三方面探讨互动式课堂的构建策略。
一、情境创设激发互动兴趣
(一)生活情境引入,激活学生经验
教师要充当“经验联结者”的角色,深入地分析初中生的认知特点和日常生活。然后在教学中选择与学生实际生活高度契合的主题(如校园活动、家庭生活、社会见闻等),通过实物展示、角色扮演或简短叙事等方式建立语言学习与生活的关联。
在初中英语 Module 1“How to Learn English”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真实语言情境激发学生互动兴趣。例如,模拟英语学习交流会的场景,让学生围绕“pair work”讨论如何提高口语,运用重点词汇进行对话。教师设计了任务链:先让学生用一般现在时描述当前学习问题(如“I oftenforget new words”),再用一般过去时分享失败经历(如“I didn’t practicespeaking last week”),最后用将来时制定计划(如“We should speak Englishas much as possible”)。这种沉浸式情境可以帮助学生们把语法结构与交际功能自然结合,使他们在真实语境中体验语言运用,既能巩固知识,又能培养合作学习能力。
(二)多媒体情境营造,增强感官体验
多媒体情境的营造需要教师合理利用视听资源增强学习体验,选择短视频、图片或音频这些素材。教师还应该严格匹配教学目标,确保内容长度适中、语言难度适当。例如在讲解节日文化时,教师可以播放相关纪录片片段并设计填空或问答任务,让学生从将被动观看转化为主动学习。教师还要避免过度依赖技术手段,明确多媒体仅是辅助工具,核心仍在于语言实践。因此教师需在视听输入后及时组织配对讨论或小组汇报等输出活动,实现从感知到运用的转化。
二、多元活动促进有效互动
在初中英语课堂上,想要真正实现互动式教学,光靠教师讲、学生听是行不通的。关键是要让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真正“动”起来—不是机械地问答,而是通过有层次、有目的的活动,让学生从“被动学”变成“主动用”。
(一)师生互动活动
师生互动是英语课堂的核心,但真正的互动不是老师问、学生答这么简单。老师的作用不再是单纯教知识,而是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表达。比如,在讲一篇阅读时,教师可以先问“这篇文章主要讲什么?”(What'sthe main idea?),帮学生抓住大意;接着问“你觉得主人公为什么这么做?”,让他们深入分析;最后问“如果是你,会怎么处理?”,帮助学生把课文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这样层层递进的问题,既能让学生练英语,又能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另外,当学生说错时,教师不用直接打断纠正,而是可以自然地把正确说法带出来。比如学生说“I goed to the park.”,教师可以顺着说“Oh, you wen to the park?”,这样一来在互动过程中教师既保护了学生的表达信心,又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正确用法。这样的互动,才是真正有效的语言学习。
(二)生生互动活动
生生互动是促进学生语言内化的重要途径,他的核心在于创设真实的语言交际情境。以信息差活动为例,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两组,每组仅掌握部分信息,学生必须通过有意义的语言交流才能获取完整信息。这种设计不仅自然激活了特殊疑问句、方位介词这些目标语言结构,更培养了学生在真实交际中协商意义的能力。在实施角色扮演活动时,教师要建立明确的语言运用评估标准,而不是只去关注表演效果。例如在餐厅点餐情境中,教师重点考察学生能否恰当使用“Would you like...”、“I’d prefer...”这种功能性的表达,确保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和得体性。对于小组合作写作,教师可以采用轮流批改同伴作文的“旋转编辑”方式,既能分担学生们的认知负担,又能让他们在互评过程中培养自身的语言意识。
(三)评价机制构建保障互动质量
在传统的初中英语教学中,评价方式往往过分依赖期末考试分数,这种单一的评价模式既不能全面反映学生在课堂互动中的思维发展,也无法为教师改进教学互动提供有效参考。所以要真正提升互动式教学的效果,就必须构建一个多维度、动态化的评价体系,把学习过程的评价和最终结果的评价结合起来,让评价成为推动课堂深度互动的有效工具。
评价的核心在于真实反映学生的互动质量,而不是简单统计发言次数或举手频率。比如在小组辩论中,教师要重点关注学生是否能用准确的语法结构(如定语从句)进行反驳,或者能否清晰转述同伴的观点,这样的细节性评价才能真实体现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活跃度。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比如让他们记录自己在讨论中的亮点发言,或者写下哪位同学的见解最受启发,这样不仅能提升他们的反思能力,也能增强合作学习的意识。
现代技术也为互动评价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比如教师可以利用智慧课堂系统分析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语言复杂度,或者通过数据可视化工具呈现每个学生的参与度,帮助教师精准调整教学策略。但技术只是辅助手段,最终仍需要教师结合课堂实际情况,综合判断学生的表现。
互动式教学模式为初中英语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情境化的语言环境、多样化的活动设计和科学化的评价机制,有效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实践证明,当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积极的参与者和合作者时,其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水平均能得到显著提升。然而,互动式教学的实施仍需注意避免形式化倾向,教师应始终以语言能力发展为核心,合理平衡技术手段与人文关怀,确保互动既有深度又有温度。
参考文献
[1] 谢清珍 . 互动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J]. 名师在线 ( 中英文 ),2025,11(09):84-86.
[2] 张晓莉. 互动构建高效课堂——新课程下初中英语互动教学策略[J].中学生英语 ,2025,(10):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