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建筑能耗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作者

商克亭 王志浩 孙圳

身份证号码:370305198011163111;身份证号码:370305199205033117;身份证号码:370305199206284719

一、引言

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进程中,能源消耗持续增长,能源短缺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建筑行业作为能源消耗的重要领域,其能耗在社会总能耗中占据较高比例。传统建筑模式下,能源利用效率低下,大量不可再生能源被消耗,同时产生大量污染物,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因此,开展建筑能耗优化研究,推动建筑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建筑能耗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2.1 研究背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建筑规模不断扩大,建筑数量持续增加,建筑能耗也随之急剧上升。据统计,全球建筑运行阶段的能耗约占总能耗的三分之一,且呈逐年上升趋势。我国作为建筑大国,建筑能耗问题同样严峻,部分建筑在设计、施工和运营过程中,缺乏节能意识和技术应用,导致能源浪费现象严重。同时,全球气候变化对建筑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减少建筑碳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2.2 研究意义

建筑能耗优化有助于降低建筑运行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减少对不可再生能源的依赖,缓解能源短缺压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通过采用节能技术和优化管理措施,可降低建筑运行成本,提高建筑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三、建筑能耗现状分析

3.1 建筑能耗构成

建筑能耗主要包括采暖、空调、照明、热水供应、电梯等设备的能耗。其中,采暖和空调能耗在北方和南方地区分别占据较大比例,是建筑能耗的主要组成部分;照明能耗因使用时间长、范围广,也在建筑能耗中占有一定比重;而热水供应、电梯等设备的能耗随着建筑功能的多样化也逐渐增加。

3.2 能耗特点

不同类型建筑能耗差异显著。居住建筑能耗主要集中在日常生活用电和采暖、制冷;公共建筑,尤其是大型商业建筑、写字楼等,由于设备众多、使用时间长,能耗总量大且集中在空调、照明和电梯系统;工业建筑则因生产工艺不同,能耗特点各异,部分高耗能工业建筑能耗远高于普通建筑。此外,建筑能耗还呈现出季节性波动明显、区域分布不均衡等特点。

四、建筑能耗优化技术与策略

4.1 建筑规划与设计优化

在建筑规划阶段,合理选择建筑地址,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如良好的朝向、地形和风向等,减少对人工能源的依赖。优化建筑布局,提高建筑的空间利用率,减少不必要的建筑面积,从而降低能耗。在设计过程中,采用合理的建筑体型系数,控制建筑外表面积,减少热量传递;加强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选用高效保温材料,优化门窗设计,提高气密性,降低建筑的冷热损失 。

4.2 节能设备与技术应用

推广使用高效节能设备,如节能灯具、节能空调、节能电梯等,降低设备运行能耗。应用可再生能源技术,如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热水系统、地源热泵等,将可再生能源转化为建筑所需的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消耗。同时,利用智能控制系统,对建筑内的设备进行实时监测和自动控制,根据实际需求调节设备运行状态,实现能源的精准利用 。

4.3 能源管理优化

建立完善的建筑能源管理体系,对建筑能耗进行实时监测、分析和评估,及时发现能源浪费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制定合理的能源管理制度和节能目标,加强对建筑运行人员的培训,提高其节能意识和操作技能。通过能源审计等手段,找出建筑能耗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节能改造 。

五、建筑能耗优化与可持续发展现存问题

5.1 技术推广难度大

部分节能技术和设备虽然理论上节能效果显著,但由于成本较高、技术复杂或稳定性不足等原因,在实际应用中推广难度较大。例如,一些新型可再生能源技术设备价格昂贵,初期投资成本高,企业和业主难以承受;部分智能控制系统安装和维护难度大,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操作,限制了其广泛应用 。

5.2 政策执行力度不足

尽管国家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建筑节能政策和标准,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监管不到位、处罚力度不够等问题。一些建筑项目为降低成本,不严格按照节能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导致建筑节能效果无法达到预期。同时,对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缺乏有效的政策激励和约束机制,改造进度缓慢 。

六、建筑能耗优化与可持续发展的解决对策

6.1 加大技术研发与推广力度

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建筑节能技术研发的投入,鼓励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研发更加先进、适用、经济的节能技术和设备。建立节能技术推广平台,加强对节能技术和产品的宣传与示范,通过政策补贴、税收优惠等措施,降低节能技术和设备的应用成本,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

6.2 强化政策执行与监管

完善建筑节能政策法规体系,加强政策执行力度,严格按照节能标准对建筑项目进行审批、监管和验收。建立健全建筑节能监督管理机制,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确保建筑节能标准的有效落实。

七、建筑能耗优化与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趋势

7.1 智能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

未来,建筑能耗优化将与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智能化和信息化技术深度融合。通过智能传感器实时采集建筑能耗数据,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挖掘能耗规律,借助人工智能算法实现建筑设备的智能调控,从而实现建筑能耗的精准管理和优化 。

7.2 全生命周期能耗管理

建筑能耗优化将从建筑运行阶段向全生命周期拓展,涵盖建筑规划、设计、施工、运营和拆除等各个阶段。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每个环节都采取相应的节能措施,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能源的最小化消耗,推动建筑行业向可持续发展方向迈进 。

7.3 区域协同与共享发展

建筑能耗优化将不再局限于单个建筑,而是向区域协同和共享发展转变。通过建立区域能源管理系统,实现区域内建筑能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八、结论

建筑能耗优化与可持续发展是建筑行业应对能源危机和环境挑战的必然选择。尽管当前面临技术推广、政策执行和公众意识等方面的问题,但通过加大技术研发与推广力度、强化政策执行与监管、提高公众节能意识等措施,并顺应智能化信息化融合、全生命周期管理和区域协同共享等发展趋势,能够有效降低建筑能耗,实现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丁靓. 基于电气工程自动化的智能建筑能耗管理系统设计与优化[C]//教育发展与科学研究论坛论文集. 2024:1-5.

[2] 刘鹏飞.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绿色建筑施工技术优化策略研究[J].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4(24):88-90. DOI:10.3969/j.issn.1672-2167.2024.24.012.

[3] 曾光. 近零能耗目标下内蒙古西部公共建筑能耗优化与效益评价[D]. 内蒙古:内蒙古科技大学,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