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光伏电站工程建设中的安全隐患排查与治理

作者

高亮

中核汇能(甘肃)能源有限公司

在全球清洁能源需求持续增长的形势下,光伏电站凭借其独特优势成为能源领域发展重点,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然而,光伏电站建设面临施工环境复杂、技术标准严苛、作业流程繁杂等状况,安全隐患问题日益凸显。这些隐患不仅威胁着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还可能造成财产损失、延误工程进度。因此,深入探究光伏电站工程建设中的安全隐患排查与治理策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光伏电站工程建设中的安全隐患

(一)施工设备与机械隐患

光伏电站工程建设中,施工设备与机械的安全运行是工程顺利推进的基石。大型吊装设备在光伏组件安装环节高频使用,其质量状况直接关乎施工安全。钢丝绳若磨损严重,承载能力大幅降低,吊装过程中可能突然断裂,致使光伏组件坠落,不仅造成设备损坏,还可能砸伤下方人员。吊钩变形会使吊物连接不稳,起吊时易滑落。制动装置失灵则让设备失去控制,引发严重吊装事故。运输车辆在施工现场行驶,路况复杂多变,若驾驶员操作不当,如急转弯、超速,或车辆维护缺失,刹车、轮胎等部件故障,极易发生碰撞、侧翻。小型电动工具如电钻、电焊机,绝缘性能下降、接地不良时,电流泄漏风险增加,操作人员触电可能性增大,必须高度重视设备与机械安全隐患。

(二)高空与电气作业隐患

光伏电站建设中,高空作业与电气作业安全隐患突出。光伏组件安装多在高支架上进行,安全防护设施若不完善,如防护栏杆松动、安全网破损,作业人员未正确佩戴安全带,高处坠落风险极高。电气作业贯穿工程始终,从电缆铺设到系统调试,每个环节都暗藏危险。电缆铺设时,若绝缘层破损,易发生漏电触电事故;电气设备安装不规范,如接线错误、接触不良,可能产生电火花,引发电气火灾。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管理混乱,私拉乱接电线使电路混乱,增加短路风险;配电箱无漏电保护装置,漏电时无法及时断电;电气设备接地不规范,漏电时电流无法有效导入大地,严重威胁操作人员生命安全,必须严格规范高空与电气作业流程。

(三)施工环境与人员管理隐患

光伏电站建设地点偏远,自然环境恶劣,给施工带来诸多挑战。在山地、荒漠等复杂地形施工,山体滑坡、泥石流、风沙等自然灾害频发。山体滑坡会使土方石块滚落,砸伤人员、损坏设备;泥石流会冲毁道路和临时设施,阻碍工程进度;风沙影响视线,降低工作效率,还可能进入设备内部损坏零部件。极端天气如高温、严寒、强风,不仅影响设备正常运行,还会降低施工人员工作效率和注意力,增加事故发生概率。此外,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淡薄、专业技能不足、违规操作现象普遍。部分人员未经严格安全培训就上岗,对安全规章制度执行不力,这些人为因素进一步加剧了工程建设中的安全风险,必须加强环境与人员管理。

二、安全隐患排查方法

(一)日常巡视与专项检查相结合

日常巡视是安全隐患排查的基础工作。施工单位应安排专人每天对施工现场进行巡查,重点检查施工设备的运行状况、安全防护设施的完好性、作业人员的操作规范等情况,及时发现并记录潜在的安全隐患。同时,针对高空作业、电气作业等危险性较高的施工环节,定期开展专项检查。专项检查由专业技术人员组成检查组,运用专业检测设备,对相关作业场所的安全条件、设备性能、操作规程执行情况等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确保不放过任何安全隐患。

(二)运用信息化技术辅助排查

借助信息化技术可以提高安全隐患排查的效率和准确性。利用物联网技术,在施工设备上安装传感器,实时监测设备的运行参数,如温度、压力、振动等,当设备出现异常时,系统能够及时发出预警。通过无人机巡检,对光伏电站施工现场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扫描,快速发现地面巡检难以察觉的安全隐患,如高空作业防护缺陷、复杂地形区域的潜在危险等。此外,建立安全隐患管理信息系统,将排查出的隐患进行分类、登记、跟踪,实现隐患排查治理的全过程信息化管理。

(三)专家评估与群众监督互补

邀请安全领域的专家对光伏电站工程建设进行定期评估,专家凭借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能够深入分析工程建设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科学合理的整改建议。同时,充分发挥施工人员的群众监督作用,鼓励他们及时报告发现的安全隐患,并对积极参与监督的人员给予适当奖励。

专家评估从专业角度提供深度分析,群众监督则能及时反馈一线实际情况,两者相互补充,形成全面、有效的安全隐患排查机制。

三、安全隐患治理措施

(一)加强施工设备与机械管理

建立健全施工设备管理制度,对设备的采购、安装、使用、维护、报废等环节进行严格管控。在设备采购阶段,选择质量可靠、符合安全标准的产品;设备安装完成后,经专业机构验收合格方可投入使用。定期对施工设备进行维护保养,按照设备使用说明书的要求更换零部件、添加润滑油,及时修复设备故障。对达到报废标准的设备,坚决予以淘汰,严禁超期使用。此外,加强对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操作技能和设备维护意识,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二)强化高空与电气作业安全防护

针对高空作业,在施工现场设置牢固可靠的防护栏杆、安全网等防护设施,为作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带,并监督其正确使用。在恶劣天气条件下,如大风、暴雨、雷电等,停止高空作业,确保作业人员安全。对于电气作业,严格按照电气施工规范进行操作,加强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管理。规范电线电缆的铺设,确保配电箱安装漏电保护装置,所有电气设备接地良好。定期对电气线路和设备进行绝缘检测,及时更换老化、破损的电线电缆和电气元件,防止电气事故发生。

(三)改善施工环境与人员管理

在施工前,对施工现场的自然环境进行详细勘察,制定相应的自然灾害应急预案。针对山地施工可能出现的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采取加固山体、设置排水系统等预防措施;在荒漠地区施工时,做好防风沙措施,如设置防风墙、定期清理设备和作业场所的沙尘。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避免在极端天气条件下进行高强度作业。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和教育,定期组织安全知识讲座和应急演练,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安全职责,对违规操作行为进行严肃处理,确保施工现场安全有序。

结论

光伏电站工程建设中的安全隐患排查与治理至关重要。通过剖析施工设备与机械、高空与电气作业、施工环境与人员管理等方面的隐患,采取日常巡检与专项检查结合、信息化技术辅助、专家评估与群众监督互补的排查方法,以及加强设备管理、强化作业防护、改善环境与人员管理等治理措施,可有效降低安全风险,为工程建设营造安全环境,推动清洁能源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毕大成 . 光伏电站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及施工安全管理探讨 [J]. 光源与照明 ,2024,(08):114-116.

[2] 王国辉 . 光伏电站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策略研究 [J]. 低碳世界 ,2022,12(10):133-135.

[3] 冯晋哲. 光伏电站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及施工安全管理要点研究[J].中国设备工程 ,2022,(20):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