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利用“学案导学”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作者

林桦鹌

晋江市子江中学362261

摘要:学案导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优化学案设计、创新导学环节、深化实践应用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分析了学案导学的实施策略。优化学案应立足学情,把握认知规律,兼顾个性化需求。创新导学应激发兴趣,强调自主探究,注重学以致用。深化实践应联系生活,培养应用能力,发展数学思维,学案导学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提升学科核心素养,彰显导学成效。

关键词:学案导学;初中数学;课堂活力

一、优化数学学案,提升初中导学实效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案导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它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适时指导为辅,通过精心设计的学案引导学生探索和掌握知识。以《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一课为例,本课要求学生理解有理数加减法的概念,掌握运算法则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学案应包含概念呈现、法则总结、典型例题、巩固练习等环节,层层深入,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内容较为抽象,学生容易出现认知障碍。学案可先设计情境导入,联系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激发学习兴趣。接着通过具体操作和形象展示,帮助学生理解正负数、相反数等概念。在归纳法则时,应提供充足的例题和练习,加深学生理解。

学案不仅要呈现知识更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对于有理数加减法,学案可引导学生归纳口诀,如同号相加,异号相减,绝对值大的数决定和的符号。鼓励学生通过列式计算、数轴表示等方法理解运算过程。设置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解题策略,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接受能力不同,学案应提供基础、提高两个层次的练习。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额外设计拓展题,挖掘其数学潜力。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可提供更多的辅导和鼓励,设计应力求简洁明了,版式活泼新颖。可适当穿插二维码、思维导图等形式,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学案电子版可上传学习平台方便学生课后复习巩固,优化学案设计是提升初中数学导学实效的关键,教师应立足学情,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

二、创新数学导学,激活初中课堂活力

传统的一言堂式教学已不能满足学生成长的需求,学案导学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激发他们探究数学奥秘的热情,以《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一课为例,学案导学的首要任务是激趣导学,《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内容较为枯燥,容易失人眠。学案可巧设悬念,以故事、游戏等形式导入新课。如编制有理数智力问答,让学生动脑筋运算,在趣味中探究知识,又如联系现实,设置温度变化、钱币增减等情景,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新知学习环节,学案应精心设计探究活动,可先呈现几个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观察正负数乘除的数量关系和符号变化,自主归纳运算法则,接着设置小组合作任务,鼓励学生交流讨论,互帮互学。教师巡视课堂,适时点拨疑难,在学生自主探究基础上,再系统梳理知识,加深理解。

学案还应注重学以致用,设计应用题训练,有理数乘除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如正负电荷的相互作用、股票投资的盈亏计算等。学案可以提供一些实际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设置开放性任务,鼓励学生创造性地提出多种解决方案。针对学生易错点学案应强化训练,有理数乘除容易出现符号错误、运算错误等情况。学案可归类整理典型错题,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加强针对性练习。设置巩固提升板块,帮助学生查缺补漏,强化薄弱环节,导学过程中要重视师生、生生互动。学案可设置讨论题,引导学生畅所欲言,碰撞思维火花。组织小组 PK,提升学生表达和思辨能力。师生共同探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学案导学为教师创新教学提供了广阔空间。设计情境化、探究化、互动化的学案,化被动为主动,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学生在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三、深化数学实践,彰显初中导向成效

单纯的课堂教学容易让学生产生数学无用论的想法。学案导学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在生活实践中感悟数学的价值,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这样才能彰显导学的成效,让学生终身受益,初中生正处于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容易对枯燥的数学概念和公式产生抵触情绪。学案可以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如球赛比分、购物打折、旅行规划等,引导学生发现其中蕴含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体验数学的实用价值,数学知识的运用不能仅停留在纸上谈兵,还要鼓励学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如在几何教学中,学案可设计测量、制作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运用数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在统计与概率教学中,可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社会调查,收集数据,制作统计图表,培养数据分析能力。

数学思维是一种理性思维方式,如归纳演绎、类比推理等,学案应设置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提出创新解法。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培养数学直觉,如对于优化问题,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优化方案,开展小组讨论,集思广益,找出最优解。实践活动不局限于课内,学案还应鼓励学生课外实践,组织数学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数学建模、智力竞赛、数学文化调研等,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更广阔的领域,提升综合素质。发挥学生特长,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舞台,评价是导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学案应突出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

结论:学案导学是新课改背景下的一种有益探索,为构建高效课堂提供了新思路。它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教师精心设计学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应用,在教与学的互动中实现教学相长。学案导学不拘泥于形式,关键在于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方式的创新,教师应立足学情,精心设计,用心指导,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掌握知识,提升能力。

参考文献

[1]戴莉.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2,(19):122-124.

[2]郭爱丽.初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0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