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智能变电站技术发展研究

作者

徐其亮

身份证号码:372325198002124038

一、引言

在全球能源革命与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电力系统正朝着智能化、高效化方向转型。智能变电站作为智能电网的关键枢纽,承担着电力变换、分配和控制的重要任务,其技术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智能变电站通过融合数字化、自动化、信息化技术,实现设备状态实时监测、数据共享与智能决策,相比传统变电站具有显著优势。深入研究智能变电站技术发展,对推动电力行业升级、满足社会用电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二、智能变电站技术发展的背景与意义

2.1 研究背景

随着 “双碳” 目标的推进,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大规模接入电网,电力系统的电源结构和负荷特性发生深刻变化,对变电站的调节能力和适应性提出更高要求。同时,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跨区域电力互联程度加深,传统变电站基于人工操作和简单自动化的运行模式,已难以满足现代电网复杂运行场景的需求。此外,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成熟,为智能变电站技术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推动变电站向智能化方向变革。

2.2 研究意义

智能变电站技术的发展有助于提高电力系统运行效率,通过自动化控制和智能决策,减少人工干预,实现电力设备的精准调节和优化运行,降低网损。能够增强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实时监测设备状态,提前发现故障隐患并及时预警,快速隔离故障,缩小停电范围,保障电力持续供应。还能促进新能源的消纳,通过灵活的控制策略,适应新能源发电的间歇性和波动性,提高新能源在电网中的占比。此外,智能变电站的建设与发展,对推动电力行业技术创新、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三、智能变电站关键技术及发展历程

3.1 关键技术

3.1.1 数字化技术

数字化技术是智能变电站的基础,它实现了变电站内信息的数字化采集、传输和处理。通过电子式互感器、合并单元等设备,将传统变电站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提高了信号传输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采用基于 IEC 61850 标准的通信协议,实现了不同厂家设备之间的互操作性和信息共享,为变电站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运行奠定了基础。

3.1.2 自动化技术

智能变电站自动化技术涵盖了数据采集与监控(SCADA)、保护控制、自动装置等多个方面。SCADA 系统实时采集变电站内的各种运行数据,对设备进行远程监控和控制;保护控制系统能够快速检测故障,并自动执行保护动作,切除故障设备;自动装置如自动重合闸、备用电源自投等,提高了变电站供电的可靠性和连续性。这些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变电站的少人值守甚至无人值守。

3.1.3 智能化技术

智能化技术是智能变电站的核心,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技术,对变电站的运行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和挖掘。通过建立设备状态评估模型,实现对设备健康状态的智能诊断和预测性维护;运用优化算法,对变电站的运行方式进行智能决策,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经济性。此外,智能化技术还可实现与电网调度系统的协同互动,增强电网的整体运行性能。

3.2 发展历程

智能变电站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从传统变电站到数字化变电站,再到智能变电站的演进过程。早期的传统变电站主要依靠人工操作和简单的继电保护装置,自动化水平低,信息交互困难。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变电站应运而生,实现了信息的数字化采集和初步自动化控制。近年来,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智能变电站得到快速发展,具备了更高的智能化水平和更强的系统协同能力,成为现代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智能变电站技术发展现存问题

4.1 技术融合与协同难题

智能变电站涉及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等多种技术,不同技术之间的融合存在困难。例如,数字化设备与智能化算法的接口不统一,导致数据传输和处理效率低下;各自动化系统之间缺乏有效的协同机制,无法实现信息共享和联合控制,影响变电站整体性能的发挥。

4.2 设备可靠性与稳定性不足

部分智能变电站设备在实际运行中存在可靠性和稳定性问题。例如,电子式互感器受电磁干扰影响较大,可能导致测量误差;智能终端等设备的软件系统存在漏洞,易受到网络攻击,影响设备正常运行。此外,设备的老化和故障诊断技术不完善,增加了设备维护和管理的难度。

五、智能变电站技术发展优化策略

5.1 加强技术融合与创新

推动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等技术在智能变电站中的深度融合,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和接口规范,实现不同技术之间的互联互通。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研发新型智能设备和系统,提高设备的智能化水平和协同能力。例如,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设备的全状态感知,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实现设备的智能控制和优化运行。

5.2 提升设备可靠性与稳定性

加强智能变电站设备的研发和生产质量管控,采用先进的制造工艺和材料,提高设备的抗干扰能力和可靠性。建立完善的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系统,利用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技术,对设备运行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提前发现设备潜在故障,及时采取维护措施。同时,加强设备的网络安全防护,采用加密技术、访问控制等手段,防止设备受到网络攻击。

六、智能变电站技术发展趋势

6.1 高度智能化

未来,智能变电站将向高度智能化方向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将得到更广泛应用。智能变电站能够实现自主感知、自主决策和自主控制,自动分析设备运行状态,预测故障发生,自主调整运行方式,提高变电站的智能化运行水平和应对复杂工况的能力。

6.2 与新能源深度融合

随着新能源发电占比不断提高,智能变电站将与新能源实现深度融合。通过优化控制策略,提高新能源的消纳能力;利用储能技术,平滑新能源发电的波动性;实现新能源发电与电网的双向互动,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七、结论

智能变电站技术发展是电力系统智能化转型的重要支撑,尽管当前面临技术融合、设备可靠性、标准规范和人才等方面的问题,但通过加强技术创新、完善标准体系、培养专业人才等策略,能够有效解决现存问题。随着智能化、新能源融合和数字孪生等技术趋势的发展,智能变电站技术将不断创新和完善,为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高效运行提供坚实保障,推动电力行业向更高水平迈进。

参考文献

[1] 彭西 磊, 王克 强 , 赫光 源. 智能 变电 站技 术发 展研 究 [J]. 自动 化应用,2024,65(z1):352-353,356. DOI:10.19769/j.zdhy.2024.S1.116.

[2] 黄宜鸿. 智能变电站技术发展的关键探析[J].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 品,2015(18):115-115. DOI:10.3969/j.issn.1009-8119.2015.18.106.

[3] 韩桂芬,许涛. 智能变电站技术发展综述[C]//第七届长三角科技论坛电力分论坛--江苏分册论文集. 2010:9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