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电力系统运行中自动化技术标准化应用

作者

孙华营

身份证号码:372524197105284093

引言

电力系统作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撑,其安全、稳定、高效运行至关重要。自动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电力系统带来了革命性变革,显著提高了电力系统的运行水平。通过实现对电力设备的实时监测、智能控制和优化调度,自动化技术有效提升了电力系统的可靠性、经济性和电能质量。研究电力系统运行中自动化技术的标准化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有助于提高电力系统的整体性能和运行效率,降低运行成本,还能促进电力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增强我国在国际电力领域的竞争力。

一、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重要性

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是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高效运行的核心技术手段。在发电环节,自动化技术可实现对发电机组的精准控制,优化燃烧过程,提高发电效率,降低能耗和污染物排放。在输电环节,通过自动化监测和保护系统,能够实时掌握输电线路的运行状态,快速检测和隔离故障,确保电力可靠传输。变电环节的自动化系统可实现变电站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智能操作,提高变电运行的可靠性和灵活性。配电环节借助自动化技术实现对配电网的实时监测、故障定位与快速恢复供电,提升供电质量和用户满意度。

二、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主要类型

2.1 数据采集与监控(SCADA)系统

SCADA 系统是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基础组成部分,主要负责对电力系统运行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处理和监控。通过分布在电力系统各个节点的远程终端单元(RTU)或智能电子设备(IED),SCADA 系统能够实时获取电力设备的运行参数,如电压、电流、功率、频率等,并将这些数据传输至控制中心。控制中心的主站系统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后,通过人机界面(HMI)为运行人员提供直观的电力系统运行状态信息,同时可根据预设的控制策略对电力设备进行远程操作和控制。SCADA 系统在电力系统的运行监控、故障诊断、负荷调度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为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2.2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技术,对变电站内的二次设备进行功能整合和优化,实现对变电站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控制和保护。该系统可实现数据采集与处理、设备控制、继电保护、故障录波、事件顺序记录(SOE)等功能,通过通信网络与调度中心相连,实现变电站的远程监控和无人值守。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提高了变电站运行的可靠性、灵活性和经济性,减少了运维人员的工作量,是现代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3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旨在提高配电网的运行管理水平,通过对配电网的实时监测、分析和控制,实现配电网的优化运行、故障快速处理和供电可靠性提升。该系统主要包括配电自动化主站、子站、终端设备以及通信网络等部分。配电自动化终端设备安装在配电网的各个节点,负责采集配电网运行数据并执行控制命令。主站系统通过通信网络对终端设备上传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实现对配电网的实时监控和故障定位,并可根据需要进行负荷转移和优化调度。

三、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各环节的标准化应用

3.1 发电机组自动化控制标准

自动化控制系统是关键发电环节的技术,发电机组自动化控制的技术标准化应用也是对发电效率提升以及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保证,标准对发电机组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功能要求、性能指标、验收试验方法等方面做出了详细规定,在性能指标方面包括对控制系统的响应时间、控制精度、可靠性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3.2 新能源发电接入自动化标准

随着新能源发电在电力系统中的渗透率日益增大,有必要对新能源发电接入自动化方面标准进行制定和完善,对新能源发电的接入方法、电能质量、功率控制、保护与安全自动装置等进行标准限定。对于功率控制方面则要求新能源发电站须具备对有功功率控制以及无功功率调控制的能力,服从电网调度。

3.3 输电线路状态监测标准

输电线路是电力系统的重要元件,其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为了对输电线路实现监测状态,确保输电线路安全稳定运行,我国制订了一系列的输电线路状态监测标准,为输电线路状态监测装置功能、技术参数、通信协议、安装调试及验收等工作做出了规定,从技术指标方面提出了对输电线路状态监测装置测量精度、数据采集频率、可靠性等方面的具体要求。统一技术指标,不同厂家输电线路状态监测装置之间能够互联互通,为输电线路运维管理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和资料,能够提高输电线路运行可靠性、维护效率。

3.4 继电保护与自动化装置标准

继电保护及自动化装置是保证输电过程电网安全的必须装备,制订好标准对于提高继电保护的可靠性和选择性十分重要,继电保护及自动化装置标准化也从设计、选型、配置、调试、运行维护各个方面对继电保护及自动化装置进行了规范。如保护配置部分,分别依据不同的电压等级和输电线路特点规定应该配置何种类型与具备何种功能的继电保护装置。反事故措施则从防止继电保护误动、拒动的角度进行规范。

3.5 智能电表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标准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智能电表是开展用电环节自动化的关键,智能化电表及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标准化应用有利于提升用电管理水平及准确的电能计量管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和智能电表相关标准对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及智能电表的功能、技术指标、通信协议进行细致的要求。对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结构,标准则要求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采用主站+采集终端+智能电表的三层结构进行建设。

3.6 智能家居与智能用电标准

随着智能家居和智能用电技术的快速发展,制定相关标准对于规范市场、促进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些标准对智能家居系统的架构、功能、通信协议,以及智能用电设备的信息交互、控制策略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在智能家居系统架构方面,规定了智能家居系统应包括家庭智能网关、智能家电、传感器等设备,并对各设备之间的通信接口和数据交互方式进行了明确规定。智能家居与智能用电标准的实施,推动了智能家居和智能用电产业的健康发展,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节能的用电体验。

结语

电力系统运行中自动化技术标准化应用是提升系统效率、保障安全的关键。它推动各环节技术协同,增强设备兼容互操作,降低运维风险。未来需紧跟技术发展,完善标准体系,强化创新与国际对接,让标准化为电力系统智能化、低碳化转型筑牢根基,助力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俊平.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中的标准化智能技术应用探讨[J].大众标准化,2023,(21):137-139.

[2]王宇,龙禹,郭松.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国内标准体系研究与建议[J].电力需求侧管理,2022,24(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