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机电一体化与电气机械制造智能化技术的融合探讨

作者

黎相锋

身份证号码:440881198508251418

引言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制造业正经历深刻变革,机电一体化与电气机械制造智能化技术成为推动行业进步的核心力量。机电一体化融合机械、电子、计算机等多学科技术,实现设备自动化与智能化。电气机械制造智能化技术借助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优化生产流程与管理模式。单一技术应用存在局限性,难以满足市场对高性能产品、绿色制造及产业协同创新的需求。在此背景下,二者的融合成为必然趋势。从市场层面看,消费者对电气机械产品的智能化、可靠性要求不断提升,融合技术能开发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从环保角度出发,融合可助力优化能源利用、减少污染排放,实现绿色制造。从产业发展角度,融合能促进上下游企业协同,提升整体竞争力。国内外虽已开展相关研究,但在融合深度与广度上仍有提升空间。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机电一体化与电气机械制造智能化技术的融合,分析关键技术与应用实践,为行业发展提供指导,推动我国电气机械制造业迈向智能化、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一、机电一体化技术概述

1.1 机电一体化定义及发展历程

机电一体化是机械工程、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控制理论等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的产物,主要研究如何将机械系统与电子信息系统有机结合,通过对机械系统进行电子化、信息化改造,实现设备的高效、智能、精确控制。其发展历经多个阶段,早期以电气控制为主,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的应用为自动化控制奠基;中期微电子技术兴起,推动机械产品向小型化、智能化迈进;现阶段依托计算机、通信等技术,实现高精度、高智能控制,赋予产品自适应、自诊断和自学习能力。

1.2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核心要素

机械系统、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以及通信与接口技术,构成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核心要素。机械系统是基础,承担设备基本运动功能。传感器负责采集物理量并转换为电信号,为控制提供依据;控制器依据预设算法,对机械系统精准调控;执行器将控制信号转化为机械动作;通信与接口技术保障系统各模块信息交互,实现协同工作。

1.3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领域

在应用领域,机电一体化技术成果丰硕。工业自动化领域,其广泛应用于生产线、机器人和数控机床,显著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如自动化生产线减少人工干预,工业机器人可在复杂环境作业;交通工具领域,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实现智能化驾驶,高铁和飞机的机电系统确保运行安全高效。医疗器械领域,心脏起搏器维持心脏跳动,手术机器人提升手术精准度;家用电器领域,洗衣机、空调等实现智能控制,提升生活品质。军事领域,无人机、精确制导武器等装备机电一体化技术,增强了国防实力。

二、电气机械制造智能化技术

2.1 电气机械产品智能制造技术

电气机械产品智能制造技术是指将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与机械制造技术相结合,形成实现生产过程高效化、柔性化智能技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确保产品的质量为目的,通过信息化、智能化设备和系统对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生产进行实时跟踪、智能判断、优化管理,把制造业引向智能制造、数字化、网络化。

2.2 智能化技术的关键组成部分

智能传感器、数据处理分析以及智能控制三方面是核心内容之一,其中智能传感器能够实现对生产的实时数据进行采集,数据处理分析技术能够通过大数据及云计算将数据的价值提取出来,为生产决策提供数据支持,智能控制技术是通过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算法进行精准控制,提高系统的稳定性,人工智能技术是应用深度学习等手段进行质

量的识别、设备故障等的诊断。

三、机电一体化与电气机械制造智能化技术的融合

3.1 融合的必要性

在制造业愈发严峻的市场环境下,融合是机电一体化与电气机械制造智能化技术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对于市场的行业竞争来说,机电一体化产品需要提升性能,人们的消费观念已经改变,希望得到的电气机械产品技术水平更高,自动及智能化水平更高且更加稳定可靠,机电一体化产品要与智能化技术融合,才能够得到能满足市场需求的高水平产品,提升企业竞争力。在对于节能环保日益看重的全球趋势下,融合技术能够优化生产工艺流程,优化能源利用效率,助推制造业的绿色化发展。

3.2 智能感知技术

智能感知是实现两化融合的基础。智能感知运用传感器、物联网等实现设备运行状况、生产现场工况及产品质量信息及时、准确采集,在数控机床上架设高精度传感器,实时记录刀具磨损、机床振动等数据,并通过物联网通信到中央控制端,作为进一步智能化决策的前提,可以及时对加工参数进行校正,防止由于刀具过度磨损导致的产品质量不合格问题出现,可以保障设备进行预防性检修和寿命延长,提升设备生产效率。

3.3 人工智能技术

人工智能技术是融合工作的主要驱动力。通过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算法处理海量的生产数据,以产品质量检测为例,将产品质量图像数据采用深度学习算法进行训练,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分析学习,使系统自动获取产品缺陷(产品表面的划痕、裂纹等),并有效区分合格产品和缺陷产品,代替人工逐件质检的检测方式,有助于实现质检的精度和效率提升。

3.4 机器人技术

机器人技术的应用则为融合带来了更高的灵活性和自动化水平。在电气机械制造生产线上,工业机器人可替代人工完成焊接、装配、搬运等重复性、高强度工作任务。在汽车发动机装配过程中,机器人能够按照预设程序精确地完成零部件的安装,不仅提高了装配精度,还能实现 24 小时连续作业,显著提升生产效率。随着协作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机器人还能与人类工作人员安全协作,共同完成复杂的生产任务,进一步优化生产流程,降低人力成本。

结语

机电一体化与电气机械制造智能化技术的融合是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提升生产效率、产品质量,推动产业升级具有深远意义。智能感知、人工智能、机器人等关键技术的协同应用,不仅满足了市场对高性能产品的需求,也促进了绿色制造与产业链协同创新。加强技术研发与跨领域合作,突破技术难题,推动融合技术在电气机械制造业中的深度应用,助力我国制造业实现智能化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灵修.机电一体化与电气机械制造智能化技术的融合探讨[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24,(33):63-65.

[2]白广肖.机电一体化与电气机械制造智能化技术的融合[J].高科技与产业 化,2024,30(10):14-16.

[3] 薛梅. 机电一体化与机械制造智能化技术融合研究[J]. 造纸装备及材料,2024,53(04):92-94.

[4]武海天.机电一体化与电气机械制造智能化技术融合研究[J].造纸装备及材料,2023,52(11):1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