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课标理念,助力减负提质
余飞
四川省凉山州金阳县对坪镇中心校
摘要:本文聚焦小学数学教学中减负提质问题,从优化教学设计、激发学习兴趣、构建支持体系三方面展开论述。通过简化教学内容并优化教学方法,设计趣味情境、注重思维训练等路径,探索实现教学减负同时提升教学质量目标。文章提供可操作性建议,助力新课标理念落地,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实现减负提质双赢局面,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探究基于实际教学案例,分析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困境与解决方案,旨在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培养与应用能力提升,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多方合力,共同推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全面提高,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减负提质;教学优化
引言: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面临减轻学习负担与提高教学质量双重任务。长期以来,过重学业负担引发学生身心健康问题,阻碍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当前教学存在内容繁杂、方法单一、评价失衡等问题,亟需有效解决方案。本文以小学数学学科为例,从教学设计优化、学习兴趣激发及支持体系构建三个维度,探讨落实减负提质具体措施,旨在破解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困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优化教学设计,促进学习高效
(一)简化教学内容,聚焦核心要素
课程内容简化应立足学科本质,聚焦核心素养培养而非机械减量。教师需精准把握课程标准要求,明晰各学段必备知识与关键能力,梳理主次关系并突出重点难点。聚焦核心要素过程中,应着重关注学科主干知识体系如数与运算、量与计量、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基础板块,理清知识间内在联系,构建系统框架。课程内容取舍应当基于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与知识应用价值,保留基础性、核心性内容,适当精简繁琐复杂知识点;教材处理上应区分基础性内容与拓展性内容,明确必学内容范围,避免无目标延伸。而作业设计方面应淘汰机械重复习题,精选典型有效练习,强化基础知识迁移应用能力培养,减少低水平重复训练。
(二)优化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效率
教学方法改革应立足于学科特点与学生认知规律,注重多元策略交替运用。针对小学数学教学适宜采用情境引入、问题驱动及探究发现等方式,引导学生从具体情境中抽象概念,培养数学思维。课堂组织需精心设计,确保每个环节衔接紧密、层次分明。课前预习引导强调重点内容预览,激发学习期待;课中环节注重知识建构过程,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课后反思则关注学习方法总结与迁移应用。还要合理配置直接讲授与探究学习时间比例,引入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运用形象化手段呈现抽象概念建立知识联系,形成认知网络。差异化教学策略帮助各层次学生获得适切发展,避免一刀切现象;小组合作学习则促进思维碰撞与资源共享,培养合作精神与表达能力。
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课小数乘法教学为例,教师应当创设购物情境引入新知。课堂伊始展示超市购物单:某水果每千克18.5元,购买2.5千克共需多少元?引导学生思考已掌握整数乘法知识如何拓展应用于小数情境。随后通过操作体验环节,让学生利用小棒或方格纸模拟表示2.5×18.5计算过程,感受小数乘法本质。探究阶段教师巧设变式思考:若购买1.5千克、3.5千克、0.8千克,金额如何变化?通过比较分析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计算规律。随即组织算法优化活动,各小组讨论不同计算方法,交流分享评价利弊;教师适时引导归纳:小数乘法能够转化为整数乘法再调整小数点位置。巩固环节采用思维阶梯练习,从简单应用到开放性问题,逐步提升难度。课堂总结通过思维导图梳理知识脉络,明确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联系与区别。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思维能力
(一)设计趣味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趣味情境设计应紧密结合学生生活经验与认知水平,通过具体可感知的情境引入抽象数学概念。有效情境能激发认知冲突引发思考欲望,促使学生主动探索知识本质;而情境创设途径多样,可以借助故事引入、游戏体验及实物操作等形式将枯燥概念转化为生动问题。故事情境利用学生喜爱想象特点,通过贴近生活故事导入新知;游戏情境在竞争合作中体验数学规律,激发学习热情;实物操作则通过视觉触觉等多感官参与,加深直观印象。情境创设需把握适切度,既不宜过于复杂导致认知负担,又不能过于简单缺乏挑战性,应留有思考空间,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建构新概念。
以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有余数除法教学为例,教师应当创设动物园分苹果情境。课堂开始展示动物园照片,讲述小动物们收到许多苹果需要平均分配问题。教师出示七个苹果,请学生思考:三只小猴如何平分这些苹果?邀请学生上台操作,每只猴分得两个,还剩一个。引导学生思考:平分后还剩下苹果,这种情况该如何表示?自然引入有余数除法概念。随后开展变换乐园活动:若苹果变为八个、十个、十一个,分给三只猴,情况又如何?通过多组例子比较,帮助学生发现规律:余数必须小于除数。接着设计动物园大巡游环节,学生分组扮演不同动物,解决不同分配问题:五只熊分九个蜂蜜罐、四只兔子分十个胡萝卜等,在操作中体验除法算理。这种教学设计将抽象数学概念融入具体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促进深度理解。
(二)注重思维训练,培养解题能力
数学思维培养应贯穿教学全过程,着眼于思考方法与解决问题能力提升。数学思维包含逻辑推理、抽象概括等多种形式,教师需创设多样化思维训练情境,激发不同思维方式。课堂教学应强调思考过程,关注解题策略形成,引导学生从会做题向会思考转变;可以通过变式教学呈现同一问题多种解法,或一种方法解决多个问题,引导学生感悟数学思想方法。开放性问题设计能拓展思维空间,鼓励多元解答;反思性问题则促进元认知发展,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三、构建支持体系,形成教学合力
加强家校协作,形成教育合力
家校协作机制建立需注重实效性与持续性,构建多层次沟通渠道。学校层面应定期组织家长会、开放日及家访等活动,向家长传达科学教育理念,宣传减负政策内涵消除焦虑心理;班级层面应当建立家长委员会、家长联系群等平台,及时分享学生学习情况并解答家长困惑;学科层面则通过学科指导手册、专题讲座等形式,帮助家长了解学科特点与学习方法。家校沟通内容应全面深入,既包含学习进展反馈又涵盖心理健康关注;既关注问题解决又注重预防指导。
家庭教育指导应当提供明确建议与实用工具,提升家长教育能力。学校可以编制家庭学习指导手册,包含学习环境布置、时间管理等具体建议;定期推送科学育儿文章普及先进教育理念;组织家长经验分享会交流有效做法。要引导家长从监督检查角色转变为激励引导者,从关注分数转向关注能力,从比较排名转向欣赏进步。并帮助家长树立正确期望,避免盲目增加课外负担,为孩子创造轻松愉快学习氛围。
结论:小学数学教学减负提质工作需要系统思考,整体推进。本文从优化教学设计、激发学习兴趣及构建支持体系三个维度提出具体实施路径,强调减负提质并非简单降低要求,而是通过精准施策提高教学效能。未来实践中应持续深化课程改革,创新教学模式,完善评价机制,加强资源建设,形成学校、家庭及社会多方合力。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小学数学教学减负提质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基础教育质量提升。
参考文献
[1] 钟熙瑶. 落实课标理念助力减负提质——以小学数学教学减负实施为例[J]. 孩子,2024(32):122-124.
[2] 王娟霞. "双减"下小学数学如何实现"减负提质"教学新目标[J]. 科教导刊-电子版(中旬),2022(6):212-213.
[3] 孔丽先. 落实"减负",静待花开——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提质增效策略[J]. 电脑爱好者(电子刊),2020(5):2451-2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