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唐代宫廷服饰纹样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作者

安珊珊

通州区台湖镇中心小学 北京市 101100

摘要:小学美术教育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扮演关键角色。将唐代宫廷服饰纹样融入小学美术教育,整合资源、构建课程体系、引入文化元素,对提升美术教育文化品质、传承与传播唐代服饰文化意义重大。

关键词:唐代宫廷服饰纹样;小学美术教育;传承与创新

引言

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深化、美育受重视的当下,小学美术教育对文化审美和创造性要求渐高。唐代宫廷服饰纹样作为传统文化瑰宝,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极高。如何将其高效融入小学美术教育,成为亟待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唐代宫廷服饰纹样资源整合

(一)丰富多样的纹样宝库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鼎盛期,思想解放、物质生产发达,服饰华丽,受少数民族服饰融合影响,展现出鲜明时代特色与文化自信。

唐代宫廷服饰纹样题材广泛,有植物纹、动物纹、几何纹等。植物纹中,团花纹融合各朝代元素,造型和谐;缠枝纹源于汉代卷云纹,尽显盛唐风格;卷草纹造型圆润,富有韵律;宝相花纹与佛教相关,充满神秘色彩。动物纹里,鸟衔花草纹灵动,狩猎纹展现贵族生活。几何纹由简洁图形组合,蕴含数学与哲学思想;瑞锦纹以雪花为灵感,寓意美好;联珠纹样式多样、应用广泛。这些纹样构成丰富体系,为小学美术教育提供丰富素材。

(二)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文化内涵

唐代宫廷服饰纹样艺术魅力独特、文化内涵深厚。色彩上,红、黄、蓝、绿、紫等的运用,既增强视觉效果,也体现唐代社会的繁荣开放。文化内涵方面,民族融合特征显著,团花纹样融合多民族文化元素;宗教影响深刻,宝相花纹是佛教文化体现;审美追求多元,缠枝纹、卷草纹展现对自然美的热爱,几何纹体现对秩序与简洁美的追求。这些特质使其成为小学美术教育的优质教学资源。

二、唐代宫廷服饰纹样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应用

(一)以团花纹样为例的教学实践

团花纹样是唐代宫廷服饰纹样的典型,艺术特色鲜明、文化价值高,可作为小学美术重点教学内容。教学时,先引导学生欣赏团花纹样造型,分析对称、均衡构图,感受和谐美;再让学生观察其中花卉、鸟兽元素形态,培养观察力与想象力;接着组织绘画练习,临摹或创作团花纹样,锻炼绘画技巧;最后引导学生探讨其蕴含的民族融合、审美追求等文化内涵,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二)特色课程设计与实施

课程设计上,依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美术基础进行分层教学。低年级以欣赏和简单手工(如彩纸拼贴团花纹样)为主,培养学生对唐代宫廷服饰纹样的兴趣;中年级增设绘画与设计课程,比如设计相关主题的书签、手帕;高年级开展项目式学习,像制作唐代宫廷服饰主题的文化海报或小型展览。教学实施中,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通过情境教学法,创设唐代宫廷场景,让学生身着自制唐服,感受唐代文化氛围;借助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创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与创新能力。详细课程设计详见下文四大领域的教学方案深化。

三、非遗元素美育创新课程的研究

(一)多方位立体教学目标

将唐代宫廷服饰纹样引入小学美术课程,旨在实现多方位教学目标。一方面,培养学生的美术技能,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色彩运用能力和手工技巧。另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在传承传统纹样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此外,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让学生深入了解唐代宫廷服饰纹样背后的文化内涵,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教师的关键作用

教师是唐代宫廷服饰纹样融入小学美术教育的核心力量。教师应具备丰富的唐代宫廷服饰纹样知识储备,深入了解其艺术特色、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文化的多元性和传承性,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欣赏和理解唐代宫廷服饰纹样。同时,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和传承热情,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实地参观(如博物馆的唐代服饰展览)等,让学生直观感受唐代宫廷服饰纹样的魅力。

(三)基于小学美术四大领域的教学方案深化

小学美术课程的四大领域,为唐代宫廷服饰纹样的融入提供了多元路径。

“造型·表现” 以《绘唐纹韵,塑古意形》为主题开展教学。课程资源除了各类纹样高清素材,还包括不同材质(如黏土、水墨)表现纹样的教学视频。教学时,先示范黏土塑造团花纹样浮雕,让学生掌握立体造型技巧;再引导学生用国画颜料绘制缠枝纹,体会线条与墨色的韵味。学生在实践中常出现造型比例失调、色彩运用不当的问题,后续可安排针对性练习,如线条造型训练、色彩搭配游戏。

“欣赏·评述” 《品味唐宫服饰纹样之美》,教学时先展示大量高清图片与实物模型,引导学生从造型、色彩、构成等角度分析纹样。接着组织小组讨论,分享对纹样文化寓意的理解。例如在探讨宝相花纹时,结合佛教故事,让学生理解其宗教内涵。部分学生对抽象纹样理解困难,可引入动画演示,直观呈现纹样演变。

“设计·应用” 《盛唐锦绣—齐衫襦裙》,先讲解齐衫襦裙款式结构,展示不同色彩搭配的唐代服饰图片,引导学生分析色彩搭配原理。学生设计时,鼓励结合现代审美改良,如用现代面料和工艺制作。制作中,学生在工艺技巧上有欠缺,可邀请裁缝师傅现场指导,讲解裁剪、缝制技巧。

“综合·探索”《联珠团窠纹探秘与创想》,先通过文献、视频介绍联珠团窠纹历史演变。接着组织学生分组,以联珠团窠纹为元素,综合运用绘画、手工、数字媒体等形式创作作品,如制作数字动画短片、设计文创产品。学生创作时创意不足,可组织参观文创展览,激发灵感。

通过在四大领域的深入教学,全面提升学生对唐代宫廷服饰纹样的理解与运用能力,达成传统文化与美术教育的深度融合。

四、以教促学,以学促教的展望

(一) 教学形式的创新与融合

融入唐代宫廷服饰纹样的小学美术教育,要结合多媒体教学。制作动画演示纹样演变,运用 VR 技术让学生沉浸式感受唐代宫廷服饰魅力。同时,邀请服饰专家、非遗传承人进校开讲座、指导创作,丰富教学内容。针对不同年级学生,设计个性化教学活动,低年级开展纹样主题故事讲述、绘画比赛,高年级进行文化研究与创意设计项目。

(二)建立双向促进机制

通过将唐代宫廷服饰纹样融入小学美术教育,形成 “以教促学,以学促教” 的双向促进机制。一方面,美术教学为唐代宫廷服饰纹样的传承与传播提供了平台,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和喜爱这一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唐代宫廷服饰纹样的学习丰富了美术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提高了美术教学质量。希望通过小学美术教育,带动唐代宫廷服饰纹样的传承与创新,让这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传承和传播唐代宫廷服饰纹样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应携手共进,充分发挥小学美术教育的作用,为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1]赵瑾瑜.清代宫廷服饰纹样作为小学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21.DOI:10.27159/d.cnki.ghzsu.2021.000883.

[2]尹少淳.从核心素养到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中国基础教育美术课程的大变轨[J].美术观察,2017,(04):5-7.

[3]郑清璇.唐朝服饰上宝花纹的文化探析及其数字化创新应用[D].江南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