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电力工程施工技术关键点和强化措施分析

作者

杜宇

身份证号码:152626198006230016

引言

在能源产业蓬勃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的背景下,电力工程作为国家能源供应体系的关键支撑,其施工质量与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跨区域的特高压输电线路建设,到城市智能变电站的升级改造,再到乡村配电网络的完善,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的进步推动着电力行业不断向前迈进。

一、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现状分析

1.1 施工技术应用现状

当前,电力工程施工技术应用呈现传统技术与新技术并存的局面。在输电线路施工中,杆塔组立仍以抱杆起吊、吊车吊装等传统方式为主,虽然操作成熟,但在复杂地形条件下效率较低。变电站施工方面,电气设备安装多采用常规的人工吊装与调试方法,对施工人员的经验依赖度较高。

1.2 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尽管电力工程施工技术不断发展,但仍面临诸多问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施工企业受资金和人才限制,难以掌握和应用先进技术,导致施工效率和质量难以保障。施工质量不稳定也是突出问题。部分企业质量管理制度不完善,施工过程缺乏有效监督,施工人员质量意识淡薄,违规操作现象时有发生。

二、电力工程施工技术关键点分析

2.1 输电线路施工技术关键点

2.1.1 杆塔基础施工

杆塔基础施工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输电线路的运行稳定性。土石方基础施工重点是基础的地基处理,必须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地基承载力,避免基础出现下沉或位移的情况。基坑开挖施工中,基坑的尺寸和深度控制是关键,禁止出现超挖或者欠挖的现象。

2.1.2 杆塔组立与导地线架设

按杆塔形式和地形情况选用组立方法,对于地势平坦、杆塔重量较轻的杆塔应选择整体组立,注意抱杆或吊车的稳定性,避免杆塔倾覆。分解组立一般选择高杆塔或地形较复杂的杆塔,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部件装配,并做好连接,注意避免漏装或装配不到位。

2.1.3 防雷与接地施工

影响输电线路防雷效果的因素。防雷设备的安装位置和安装工艺对输电线路防雷效果直接影响很大,避雷针安装高度和避雷范围应该与设计要求符合,避雷器安装位置必须确保电气连接安全。

2.2 变电站施工技术关键点

2.2.1 电气设备安装

在变压器安装过程中,做好设备吊装就位工作,避免在吊装和就位的过程中,发生倾斜或碰撞,使设备倾覆和碰撞。器身检查必须按照规程进行检查,设备的内部不允许存在杂物及缺陷。GIS 设备的安装过程要求严格的安装环境,保证设备安装现场的清洁度,使灰尘和湿气进入 GIS 内部,GIS 的密封性能很关键,密封面及密封胶的质量应严格检查,避免有气体泄漏的现象。

2.2.2 二次回路施工

二次回路的施工质量直接决定变电站保护、控制、监控功能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回路接线要规范、整齐、美观,避免回路交叉和回路缠绕等,并保证导线接头处的连接牢靠、接触良好。在进行接线操作时必须根据设计图纸进行,并且不可出现接错、漏接等情况。

2.2.3 设备调试与试验

设备调试和试验环节是设备能否正常投入运行的关键环节。电气试验主要由绝缘试验、特性试验等构成,需要严格按照试验标准、规程实施,真实记录试验数据,对试验数据进行正确分析,继电保护试验要模拟各种故障,检测保护动作的正确性、可靠,当设备出现故障时,保护装置能及时动作、切除故障,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2.3 配电工程施工技术关键点

2.3.1 线路敷设与连接

架设电杆,架空线路的杆间距离、电杆埋深和垂直度满足要求,保证杆塔的稳固性;拉线符合要求,保证导线弧垂平直一致,避免导线过松、过紧现象;电缆敷设前,检查电缆绝缘是否合格,敷设电缆时,避免对电缆造成机械损伤、转弯处的电缆弯曲半径满足要求。

2.3.2 配电箱与开关设备安装

配电箱位置应方便操作维护,安装应牢固。箱内电气元件排列整齐美观、接线正确,标识齐全,开关操作灵活、接触可靠。隔离开关合分闸位置正确,断路器操作机构动作可靠。

2.3.3 接地与防雷系统施工

在配电网工程中,接地系统的连接要保证接地体材质、规格符合设计要求,接地体间相互连接要保证全部采用焊接,确保连接牢固,不得存在虚接情况,防雷系统的避雷带或避雷针安装与接地系统的连接要确保其符合要求。

三、电力工程施工技术强化措施

3.1 加强技术研发与创新

加强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的研发投入,鼓励电力建设企业与大专院校及科研院所合作开展产学研工作,面向复杂地形施工技术、智能电网建设和关键技术,设立专项科研课题,重点研发电力工程施工的新设备、新物料、新工艺。积极探索智能电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到电力工程施工领域。

3.2 完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

完善施工质量管理制度,对每项施工环节都建立相应的施工质量标准、检验方法等。落实施工过程的施工质量监控,开展定期抽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方式对各施工环节进行质量监控。

3.3 强化安全管理与风险防控

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提升其安全意识和作业技能。制定完善的安全操作程序,明确各分项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风险源点和安全防范措施。现场施工布置设置明显安全警示标志,并准备好相应的安全防护用品。建立安全风险预分析制度,对施工中安全风险进行评价并定时动态监控安全风险评估,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3.4 推动新技术推广应用

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应出台相关政策,引导施工单位利用新技术、新工艺,设立新技术推广专项资金,给使用新技术的项目一定资金补贴,以及给予政策倾斜优惠,并建设新技术示范工程,使新技术在现场得到应用,用实际项目展示新技术,让施工单位充分了解,进而增加其使用新技术的信心。

3.5 加强施工人员培训与管理

制定梯级岗位培训计划,对新工人进行上岗培训,即对施工技术规范及质量标准、企业制度进行培训;对在岗人员定期开展业务技能提升培训及新技术培训,组织员工参与行业技术交流。制定有效的绩效考核激励措施,将施工质量、施工速度等考核内容加入绩效考核,设立质量专项奖励基金,表彰质量成绩优异的个人与团队,调动全员的积极性及创造活力。

结语

电力工程施工技术是保障电力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关键。通过对施工技术现状的分析,明确了当前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深入探讨了输电线路、变电站和配电工程施工技术的关键点,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强化措施。在未来的电力工程建设中,应持续加强技术研发与创新,完善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体系,推动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强施工人员培训与管理,不断提升电力工程施工技术水平,为电力行业的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 吕慧卿, 王博. 电力工程施工技术关键点和强化措施分析[J]. 光源与照明,2025,(01):246-248.

[2] 单 江 颖 . 电 力 工 程 施 工 技 术 关 键 点 和 强 化 措 施 研 究 [J]. 电 工 技术,2024,(S2):384-386+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