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量感”培养的小学数学微型项目化学习指导探索
钱杰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云会中心小学 浙江 杭州 311107
摘要:在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中,计量单位方面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知识板块,其中主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量感,让学生能够形成优质逻辑思维,获取到更加全面和综合的成长与发展。在传统教学培养学生的量感时,教师运用到的方法比较单一,使得学生始终处在被动,很难达到理想的培养目标。所以,在现阶段,教师在教学开展中就可以通过微型项目化学习指导,更加有助于学生量感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增强自身的逻辑思维和数学素养,对于后续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和作用。
关键词:“量感”;小学数学;微型项目化学习
前言
立足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量感的训练和培养是尤为必要的,能够让学生初步、系统的搭建对于量的认知和基础感悟,让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得到良好的发展,是推动学生数学能力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在现阶段,教师就可以尝试着对微型项目化学习有效的进行设置,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在项目的驱动下化被动为主动,对数学的精彩和奥妙进行探寻,有助于学生拥有更加广阔的成长和发展空间。
1 “量感”概述分析
在数学教育当中,量感主要来源于造型艺术这一范畴,主要指通过数据和视觉的方式对物体的程度、规模、速度的感觉。在数学教学中主要指,对物体长短、多少、大小、方圆、粗细、厚薄、快慢、轻重的感性认知[1]。在形成感官接触之后,大脑往往会自动形成对于物体本身面积、长短、轻重的认知。量感和感觉一样,没有具体颜色、形状、气味。在传统教学中,很多教师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经常性的忽视对学生群体量感的培养,导致学生只能对知识形成强硬的认识,并没有形成自身能力与思维。所以,教师就可以通过微型项目化学习指导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项目当中,在项目的驱动下积极探索数学知识,形成量感。
2 基于“量感”培养的小学数学微型项目化学习指导策略
2.1 创设直观情景,有效培养“量感”
在项目化学习指导的过程当中,教师首先就应该为学生创设优质、生动的情境,让学生能够在项目化探索的过程当中展现出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就能够增强学生对于知识的敏感程度,让学生的量感得到自然而然的形成和提升。量感的培养需要感官之间的互相协调与配合,在情境下让学生的感官刺激最大,有助于学生积极投入到观察和探索中,带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例如,在讲解“千克”相关知识点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对“比重量”这一微型项目进行设计。在基础知识传送完毕之后,让学生主要以小组作为单位,在项目中能够对不同重量物体进行掂量,让学生能够在掂量之后进行记录,后续让学生交流和合作,说一说每个物体是比1kg轻还是比1kg重?让学生能够用眼看、用手感受,最终尝试着得到结论,让学生说一说1kg究竟有多重?让学生可以对千克单位形成更加准确和清晰的认识,让学生能够对比标准答案,看一看自己的估量是对是错......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在微型项目化学习指导下对于千克的概念形成清晰认识,有助于学生量感的良好培养。
2.2 引导对比体验,有效培养“量感”
如果教育只是单单为了应付考试,那么这样的教育则必然是失败的[2]。量感的培养是主要引导学生即使不借助测量工具,也能够对量的大小进行良好的推断,来形成固定量和物体大小互相吻合的感觉。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尝试着在微型项目指导中让学生借助对比和体验对量形成初步的感觉,让学生的估测能力得到良好的培养。
例如,在讲解“千米”相关知识点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主要在实践中对情景进行感受。教师可以对项目进行良好的设置,对任务进行发布,让学生首先在操场上来对1km的走路进行完成,之后可以让学生先各自畅谈自己的感受,说一说走完1km之后的感觉?花费的时间?后续就可以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引导,让学生尝试着在项目化探索中估算自己从学校到家的距离。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可以采取怎样的方式进行测量呢?之后就可以让学生先进行估计,后续来确定实际值,让学生对两者之间的差距进行分析,让学生各自阐述原因,为什么估量少了?为什么估量多了?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好的对1km的距离进行感知,对实际测量和估计值之间的数据进行对比、及时修正,有助于学生群体量感的培养。
2.3 鼓励动手操作,有效培养“量感”
项目化学习能够让学生从被动学习中挣脱出来,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操作投入到知识的探索当中[3]。所以,在现阶段课程教学开展中,教师就可以对测量活动进行开展,鼓励学生投入到实践操作、学以致用当中,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持续的增强。
例如,在讲解“千克和克”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就可以对“比比谁最准”的项目化学习活动进行良好的开展,可以对一袋米进行准备,并且放置好电子称,学生以小组的方式来分工合作。比如,在项目化学习当中,某位成员可以负责抓,米、另一位则负责记录数值、另一位负责对差值进行比较......在多次测量之后,让学生可以对克和千克的概念形成准确认识,对计量单位间实际联系进行准确认知。这样就能够引导学生在项目化探索中将生活量感逐渐的转变成数学量感,带动学生发展,让学生能够深化参与度,增强注意力。
2.4 做到学以致用,有效培养“量感”
除了以上这几个方面之外,在量感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最大化的发挥微型项目化学习的价值和作用,应该让学生做到理论结合实践,学以致用,能够尝试着运用自己的量感来对生活问题进行解决,从而真正的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对知识的使用价值和作用最大化的进行发挥。
结论
总之,在新时期的背景下,立足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的量感进行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能够真正的以微型项目化学习为主要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展现更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这其中,主要可以通过创设直观情景、引导对比体验、鼓励动手实践、做到学以致用,让学生群体的量感得到良好的培养,带动学生成长与进步。
参考文献:
[1] 庄雅芬. 体验式教学模式下小学数学量感培养策略探究[J]. 试题与研究,2023,(01):106-108.
[2] 许慧.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量感”培养探研[J]. 成才之路,2022,(36):133-136.
[3] 林晶.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量感的培养策略——以苏教版“厘米和米”教学为例[J]. 名师在线,2022,(35):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