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化工安全技术与安全控制对策
张海元
身份证号码:370724198509080015
引言
石油化工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其生产过程主要包括石油开采以及不同种类化工产品加工的过程,是保证社会生产、国民经济发展以及人们正常生产生活的重要支撑。
一、石油化工安全技术研究
1.1 设备安全技术
石油化工生产中,设备安全管理是石油化工生产平稳运行的前提,针对设备本身实现故障诊断,一般分为若干个维度,全面感知设备的运行状态。振动监测系统是一种多维度、全方位监测设备状态的通用手段,该方法是安装在设备上的传感器,在设备运行过程中检测设备的振动幅值、振动频率等,若振动幅值、振动频率出现异常则进行报警,从而提前进行预判,实现对异常的离心泵的故障诊断。
1.2 工艺安全技术
工艺安全技术是石油化工生产安全稳定的重要保障。工艺优化技术是通过优化工艺流程、减少反应风险来加强工艺安全。化工合成反应中采用连续化工艺生产代替间歇式工艺,减少工艺生产过程中物料储量,从而减小爆炸的危险;采用化工合成中绿色化学工艺,使用无毒无害原料和催化剂,从根本上消除、减小有毒有害物质的生产与使用。
1.3 新型安全技术应用
三维可视化人员精确定位模型展示基于WebGL 技术,以 Web 方式展示三维模型。坐标化定位位置信息,开发接口,将人员定位数据推送至现有上级管理系统。且提供标准的数据接入接口,通讯协议等,便于不同定位设备厂家产品接入。
二、石油化工生产所面临的安全风险
2.1 原料及中间产物
由于石化生产加工的原料及中间产物大多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特性,为安全风险源的主要来源。原油、天然气等原料具有易燃、易爆特性,其蒸汽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火源极易着火爆炸;苯、硫化氢、氯气等具有有毒有害性质的物质,一旦泄漏,会很快蔓延扩散到周围环境,造成人员中毒窒息甚至发生环境污染事故;部分中间产物的化学性质不稳定,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由于温度、压强控制不当可发生分解、聚合反应等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2.2 生产技术及工艺
生产工艺复杂也是安全风险的重要载体。传统生产工艺中有着固有的安全风险,如高热高压反应、间歇性生产等可能产生安全隐患。对生产过程中的工艺参数控制难度较高,对温度、压力、流量等参数的要求往往不容偏差。一旦出现偏差,可能引起连锁反应,导致生产反应失控。如乙烯裂解工艺,裂解温度较高,容易导致设备结焦、管道阻塞,进而引发爆炸。
2.3 设备不稳定运行
运行过程设备问题对于石油化工工艺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的危害性。例如对于化工设备而言,由于连续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会引发化工机械设备的腐蚀,加速设备的损耗,进而导致设备中齿轮松动或掉落、化工管材出现孔洞或者腐蚀、阀门的密封性能出现问题或卡塞、压力容器的裂纹出现等一系列问题的产生。
2.4 作业环境较恶劣
在石油化工生产作业场所中,往往高温、高压、高噪声、高粉尘,对员工人身健康和生产安全均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和伤害。高温环境会使作业人员中暑、疲劳、工作质量不高且注意力不集中,出现操作失误;高噪声环境会影响作业员工的听力,与作业人员在作业场间的沟通交流,以及对于设备异常运行的声音被干扰与屏蔽,对设备存在的隐患无法及时有效发现;作业环境中含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泄漏,危险物质将使作业区域充满危险性,通风不畅,作业场所容易造成有毒物质的富集,对作业员工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恶劣自然环境如雷电、暴雨、大风、沙尘、恶劣天气、不适当温湿度等因素,将对石油化工生产装置设备造成一定的影响和破坏,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三、石油化工安全控制对策
3.1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健全完备的安全管理制度是石油化工安全生产管理的底层建设。化工企业要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全面落实各级安全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岗位员工的安全责任,实现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安全责任体系,将员工安全履职情况与绩效考核挂钩,对履行安全工作不力、违章违纪行为严肃追究责任,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定期辨识、评估和研判生产装置、作业场所的风险,按照风险大小划分出不同的管控级别,对高风险作业全过程重点关注,推行隐患排查治理的排查-建档-整改-销项闭环管理制度,做到每一个排查出的隐患到整改、验收的责任均明确、流程清晰。
3.2 强化安全技术应用与管理
重视安全技术的应用和技术管理工作。企业要重视安全技术开发,通过与科研院校、专业机构联合攻关研发安全技术、推广应用新技术新产品。开展安全技术应用评估工作,科学合理地评估应用安全技术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保障安全技术的实施,加强对安全技术设备的使用管理和日常维护,定期检查检测监测设备、安全仪表、防护设施等。加强对安全技术人员的培养,提升安全技术水平,发挥好安全技术水平在安全技术应用中的实际作用。
3.3 提升人员安全素质
员工的安全文化素养对于石油化工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要建立完善的培训系统,对不同岗位进行不同的培训。对新职工进行全过程的三级安全教育,包括公司安全教育、车间安全教育和班组安全教育,掌握企业的安全氛围、安全法规以及岗位安全操作能力。对在职职工进行定期的安全知识及技能的更新培训,通过事故案例分析、情景演练等技巧,提升职工的安全事故应变能力和应对风险的能力。
3.4 优化应急管理体系
有效推进化工企业应急管理机制的建立。化工企业要建立健全应急体系,针对化工火灾爆炸、泄露中毒等事故特点,制定切实可行、可操作性强的应急预案,做好定期的应急管理体系的专家评审与修改,使化工企业应急体系符合相应的现实需要。做好救援队伍的建设工作,提升化工企业的应急救援实力,并经常性地组织开展应急演练,以便及时有效地提升相应的应急队伍实力,以及救援水平和救援能力的增强。还有要强化应急联动机制,化工企业需加强与当地政府等相关部门之间的联络,加强信息共享机制的完善,加强应急资源的共同性,增强联合应急处置重大事故的能力。
结语
化工企业生产安全问题的安全技术、安全事故风险和安全事故风险控制是一项全面系统的工作,必须从全面的研究、分析化危为机,并运用针对性策略,建立有效防控的长效机制,并与现有的安全制度相结合,有效提升相关能力,既从优化安全管理制度,更加高效,将相关的安全工作理念落实,并予以强化,重视重点难点和原则,在管理制度日趋健全完善的进程中实现规范性和时效性的科学考量。
参考文献
[1]张孝彬.石油化工安全技术与安全控制对策[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25,45(06):89-91.
[2] 魏伟. 石油化工安全技术与安全控制探讨[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24,44(21):130-132.